郝孝盈 贾成文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咸阳 712000)
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56例
郝孝盈 贾成文△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咸阳 712000)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中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进行治疗,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21%、治愈率75.00%;对照组总有效率92.72%、治愈率54.54%。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本病能起到补益气血以治其本,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以流畅气血而治其标,标本同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中风是常见的急性病,临床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等。本病发病急骤,症状变化多端与“风善行而变”有关,故名曰“中风”,又名卒中,包括现代医学的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本病临床发病率高、多见于中老年人、致残率高,常导致肢体运动的障碍、言语障碍等。我国每年患病达150万人左右,发病率高居世界第5 位,在被救治存活的患者中,高达80%左右的中风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和后遗症[1]。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纳入 2013 年 1 月~2015 年6 月本院收治的中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男34 例,女 26 例;年龄 56~84 岁;病程 6~23 h,平均18.3h;CT或MRI示出血性脑血管病2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32例;左侧偏瘫32例,右侧偏瘫28例。治疗组:男 35 例,女 25 例;年龄 53~86 岁;病程 5~25h,平均17.9h;CT或MRI示出血性脑血管病2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33例;左侧偏瘫33例,右侧偏瘫27例。两组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且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诊断标准》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以神志清楚,伴半身不遂、口眼斜等。经头颅 CT或 MRI检查确诊为脑梗塞、脑出血患者。
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入选病例的实际情况,采用西医的基本疗法,分别给予甘露醇 125mL,静滴,1d1次,阿司匹林片 100mg/d、复方丹参滴丸 10粒 1d3次,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方案的同时采用体针:水沟、极泉、尺泽、内关、三阴交、委中。语言不利加廉泉,口眼斜加四白、阳白、地仓。肝阳上亢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气虚血瘀加气海、血海、足三里;痰热腑实加曲池、内庭、丰隆。方法:选用直径0.35mm,长40~75mm毫针,针刺入腧穴得气,施平补平泻手法。同时配合头针:百会、本神、曲鬓、率谷,取偏瘫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对侧的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平衡区等。如患者伴有语言障碍取言语区等。 以上治疗10min行针1次,均留针30min,起针。所有患者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休息2d。治疗3个疗程(即共计治疗15次)后进行疗效评价。
口服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主要药物组成:生黄芪60g,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各2g。加减用药:如半身不遂上肢为主者,加桑枝、桂枝;如下肢为主者,加牛膝、杜仲;伴有语言不利者,加用石菖蒲、郁金、远志等;痰多者,加半夏、桔梗;脾胃虚弱者,加用党参、白术等。1d1剂,早晚分服。5d为1疗程,休息2d。服用3周。
疗效标准 参照《内科学》拟定。基本治愈:经治疗后,生活可自理,肢体功能基本恢复,语言清楚,能参加较轻工作者;显效:肢体功能大部分恢复,生活基本自理,可拄拐行走,语言清楚或欠清晰者;有效:肢体功能部分恢复,生活需人帮助或语言不利者;无效:连续治疗3个疗程以上症状无改善者。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其中治疗组、对照组因提前出院等原因分别脱落4例、5例,余病例数统计结果。 治疗组基本治愈42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例、基本治愈75%、总有效率98.21%;对照组基本治愈30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4例、基本治愈54.54%、总有效率92.72%。
讨 论 中风发病诱因繁多且复杂,其致残率非常高。中医药如何在早期干预治疗,如何提高其治愈率,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急寻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在早期康复期,即患者在发病后的3~90d是治疗本病的非常关键的时期,应尽早采用中医疗法。我们采用早期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总有效率98.21%;基本治愈率75.00%;而对照组分别为92.72%和54.54%,两者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越于单纯西医治疗。 中风患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气虚为最,标实以血瘀为最,且本虚多标实少,患者气血亏虚,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作用,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减,疗效较好。动物实验研究也表明补阳还五汤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形成;能提高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存活率,减轻神经元胞体萎缩[2]。
针灸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已被公认为具有明确疗效,其在临床上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3]。笔者所选内关为心包经络穴,能够调理心神,疏通气血;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能够醒脑调神导气;三阴交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加减腧穴。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通过针刺治疗,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增加局部组织血流量及氧的供应而改善局部神经功能,气血流畅使局部肢体得到的营养逐渐增加,功能逐渐好转,故治疗本病有较好的效果。针刺对中风后遗症亦有一定疗效[4]。临床针灸治疗中,我们还配合了头针治疗,头针直接作用于病损皮层,提高大脑皮质兴奋性,使脑血管痉挛解除,血管扩张,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功能。
[1] 冷海霞,李晓梅,黄 蕾.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治疗研究与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5,7(3):16-17,64.
[2] 薛秀荣,巩建华.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浅析[J]. 陕西中医,2012,33(12):1693-1695
[3] 班东林.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研究综述[J].中医药学报,2013,41(2):112-114.
[4] 龙佳佳.针灸推拿在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4(2):56-58.
(收稿2015-09-10;修回2015-10-13)
中风/针灸疗法 补阳还五汤/治疗应用
R255.2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12.042
△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 7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