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针在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5-04-05 09:14:31刘莉宁杨志军程永波安俊丽贾小红
陕西中医 2015年12期
关键词:螺旋杆菌三联幽门

刘莉宁 杨志军 程永波 安俊丽 贾小红

河北省邯郸明仁医院(邯郸 056006)

·针灸经络·

老十针在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刘莉宁 杨志军 程永波 安俊丽 贾小红△

河北省邯郸明仁医院(邯郸 056006)

目的:探讨“老十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确诊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老十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三联法(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观察组Hp根除率为5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远低于对照组的13.2%。结论:“老十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较好。

慢性胃炎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展或长期存在的非特异性消化不良。在我国成人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50%,主要的致病因素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1-2]。西医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主要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进行抗Hp治疗,但近年随着抗生素的滥用,Hp根除率明显下降,导致临床疗效欠佳,部分患者症状无法缓解。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范畴中的“胃脘痛”、“胃痞”等,中医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方法多样,疗效可靠。“老十针”是北京中医医院王乐亭先生在多年的中医治疗慢性胃肠疾病的基础上,总结而成的针方,对于缓解胃脘痛等临床症状疗效显著。我们通过将“老十针”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消化科门诊确诊为慢性胃炎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2~74岁,平均57.6±11.3岁;浅表性胃炎14例,萎缩性胃炎24例。对照组:男26例,女12例;年龄41~76岁,平均56.8±11.5岁;浅表性胃炎16例,萎缩性胃炎22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纳入排除标准 有腹部不适、饱胀感、泛酸、灼烧痛等临床表现;胃镜检查提示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Hp(+);入组前2周未接受过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自愿接受该研究。排除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及肿瘤、感染等疾病患者。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老十针”加减。患者取仰卧位,按《经络腧穴学》进行取穴,主穴为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双)、内关(双)、足三里(双),脾胃不和加公孙,脾胃湿热加阴陵泉、脾胃虚弱加太白、胃阴不足加血海、内庭、胃络瘀血加历兑、尚阳放血。常规皮肤消毒后,根据患者体型选择(0.25×25 ~0.25×40)mm不同长短的一次性毫针,按《针灸学》所示方法进针、捻转、提插。留针30min,每周2次,共治疗28d。对照组:口服兰索拉唑30mg(国药准字H20067606)、克拉霉素500mg(生产批号:H20031041)、阿莫西林1000mg(生产批号:H20041621)1d2次,连续28d。

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黏膜炎症好转,肠化、异型增生消失;显效:主要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黏膜炎症好转,肠化、异型增生减轻>2个级度;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好转,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炎症减轻,病变缩小>1/2,肠化、异型增生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未见好转,胃镜检查提示病变无改变或加重。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结束通过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对比Hp根除情况,若尿素呼气试验阴性则认为该患者Hp根除成功。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控制20例(52.6%),显效10例(26.3%),好转6例(15.8%),无效2例(5.3%),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显效临床控制10例(26.3%),显效15例(39.5%),好转4例(10.5%),无效9例(23.7%),总有效率为76.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Hp根除率 治疗后,观察组中有22例尿素酶试验阴性,Hp根除率为57.9%;对照组有31例,Hp根除率为81.6%,观察组Hp根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0,P<0.05)。

不良反应 观察组均未出现断针、感染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出现恶心、腹泻3例,皮疹2例,余未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2,P<0.05)。

讨 论 现代西医认为[1],慢性胃炎是胃黏膜上皮在刺激性饮食、药物、病毒等因素的反复此次下导致的慢性持续性炎症性病变,Hp是最主要的病因,治疗则以三联法或四联法抗Hp治疗。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范畴,治疗上需分清病性虚实寒热[3]。“老十针”是王乐亭老先生在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而成的,因经常固定使用上脘、中脘、下脘、天枢、气海、内关、足三里,左右共十穴,因此命名为“老十针”[4]。“老十针”针方具有调气疏肝、健脾合胃、消导运化、理气和血之功效,在大量的胃肠疾病治疗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疗效[5-6]。

三联法(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在临床应用广泛,疗可靠[7]。兰索拉唑主要通过作用于胃壁细胞的H+-H+-ATP酶,来抑制胃酸分泌;克拉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通过引起菌体细胞壁损失、水分渗透而抑制Hp;阿莫西林是临床常用抗生素,对大多数G+菌和G-菌具有强大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这三者药物联合应用可以保护胃黏膜、抑制Hp。近年,随着抗生素的滥用,细菌耐药性增强,三联法对于慢性胃炎的症状缓解率逐渐降低。此次研究中,我们以三联法为对照,来观察“老十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表明“老十针”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著。这主要是由于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可以对相应器官做出良性调节,恢复脏器正常生理功能[5]。尤其是“老十针”在调理气机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我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针灸之后立刻出现肠蠕动,闻及肠鸣音。可见,“老十针”可以快速缓解患者气机阻滞状态,调整患者内外之气机,达到治疗的目的。“老十针”在根除Hp方面,效果却不甚满意,观察组的Hp根除率为57.9%,远低于对照组的81.6%。这主要是因为,Hp属于细菌,三联法中的抗生素对于Hp具有针对性,而“老十针”虽然可以通过针刺相应穴位调理机体气机,但却对Hp无法彻底根除。我们设想,“老十针”结合三联法治疗慢性胃炎,不仅可以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对于Hp也可以彻底根除,因此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我们将在下一步的研究中进行探讨。另外,我们此次研究中,观察组均未出现断针、感染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老十针”治疗慢性胃炎较为安全。

[1] Yao K. Chronic Gastritis: Gastric Body Mucosal Patterns Identified Using Magnifying Endoscopy (ME)[M]//Zoom Gastroscopy. Springer Japan, 2014: 23-25.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房静远,刘文忠,等.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上海)[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5-16.

[3]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天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6):738-743.

[4] 陈 鹏,刘存志,王桂玲,等.金针王乐亭"老十针"拾遗[J].世界中医药,2012,07(5):430-431.

[5] 孙敬青,张 琳."老十针"为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7):9-11.

[6] 孙敬青,张 琳.“老十针”合调神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4):54-55.

[7] 王 丹,王 放,唐彤宇,等.标准三联疗法联合清胃止痛微丸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的疗效[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1):772-775.

(收稿2015-07-29;修回2015-08-25)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2013312)

胃炎/针灸疗法 @幽门螺旋杆菌 @老十针

R245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12.039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螺旋杆菌三联幽门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奋斗(2021年19期)2021-12-07 09:07:24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12-02 15:48:21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歌剧(2017年12期)2018-01-23 03:13:23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42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
中医研究(2013年5期)2013-03-11 20:26:54
不同胃黏膜病变中TFF3表达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