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娟 刘少明
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刘少明教授刺络放血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经验
刘 娟△刘少明▲
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目的:总结刘少明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方法:从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期,各期采用的治疗手段,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典型医案等方面,对刘少明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刘少明教授认为治疗面瘫应以祛瘀通络,调和气血为先,主张以刺络放血法为主,针对面瘫发病特点,分期对待,刺血有别,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周围性面瘫,现代医学称之为“面神经炎”,是指茎乳突孔或以下部位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为眼裂增大、闭目不能、口眼喎斜、漏气,漏水等症状。祖国医学称之为“口眼歪斜”,“歪嘴风”,“卒口僻”等,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1]。刘少明教授为国家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陕西省名中医。他从医40年善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疾病,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师从刘少明教授,现就将其经验与同仁共勉。
1 严把病机,以“通”为要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面部脉络气血亏虚,风、寒、热之邪乘虚而入,侵袭面部,伤于卫气而阻遏营血,致经脉气血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成[2]。刘少明教授认为周围性面瘫的病机关键在于气血阻滞,经脉不通,因此在治疗上则是以“通络”为大法,主张采用刺络放血法为主治之,可达祛瘀通络,活血养血、调和气血之效。 《灵枢·小针解》言“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灵枢·经脉》说“刺诸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泄其邪,而出其血”。《素问·调经论》提到“刺留血奈何? ……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医林改错》又言“岂知出血乃所以养血也”,可见,刺络放血既可使瘀血得除,气机顺达,经脉得通,亦可活血养血,祛瘀生新。可见以刺络放血疗法为主治疗面瘫,直达病所,临床效著。
2 分期论治,刺血有别 周围性面瘫在临床中的分期没有统一的标准,很多医家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分期,有分二期、三期、亦有分四期的,且各期的命名也存在不同的认识[3]。吾师以其经验将周围性面瘫分为三期,分别为急性期:发病1~7d;恢复期:发病8~21d;后遗症期:22d以上。根据各发病期的特点,刺络放血亦有区别。
急性期多为邪气外侵,脉络阻滞,经筋失养,以邪实为主。导师认为该期的治疗应以祛邪为关键,取翳风穴刺络放血,每次放血1~2mL,每日1次,若患者伴有耳后疼痛者,则加大出血量。《针灸甲乙经》说:“口僻不正,失欠口不开,翳风主之。”吾师认为在早期采用翳风穴刺络放血可直达病所。翳风穴位于耳后,为手少阳三焦经穴,其下深层正当面神经干从茎乳突穿出处。面瘫急性期在此处刺血可以扩张局部血管,消除和吸收炎性水肿,改善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受压,增强神经组织代谢,促使面神经快速恢复[4]。
恢复期多数属虚中夹实证。吾师认为此期风寒之邪入里化热或风热之邪侵袭与里热相合,郁于阳明、少阳之经,致使经气与筋、脉、肌郁而筋肌纵缓不收,虽有本虚,但以实为主,则应“急则治标”、“实则泻之”,用泻法以祛邪,应以疏风清热,通络活血为主[5]。此期以针对性的对症状表现局部采取刺络放血治疗,如抬眉动作差者,可选取阳白及其周围刺络放血;闭眼差者选上、下眼睑明显血络处放血;口角歪斜者以患侧口角周围处刺络放血;面颊活动差或感觉异常者,取下关穴或牵正穴及其周围刺络放血。手法,采用三棱针在选取穴位局部寻找明显血络处点刺,配合拔罐,总出血量应控制在2mL~5mL以内。隔日1次。
后遗症期病程相对已久,其特点为正虚邪恋,气虚血瘀,治以益气通络,和调气血,吾师认为此期仍可采用刺血,可达祛瘀生新,正如张从正所言“先论攻其邪,邪去而元气自复也”,该期刺血部位同恢复期,但每次采取皮肤针叩刺之法,以局部渗血或微微出血为度,出血量不宜过多,隔日进行1次。
3 刺络为主,辅以他术 在面瘫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刘教授在运用刺络放血疗法的同时,根据不同病期,不同症候,还选取相应的其它疗法予以配合,目的以增加疗效。如,急性期为了达到祛邪通络之目的,刺络的同时还配合罐法,同时可于患侧面部行TDP照射,以促进活血通络之功。恢复期在刺络之后,采取毫针刺法,以局部配合远端取穴,针用平补平泻。后遗症期,则在刺络的同时,配合毫针针刺,腧穴中加足三里,针用补法,针后在局部及气海、关元加以灸法以加强补益气血、濡养筋脉之效。
4 自我调养,条畅情志 刘教授对面瘫患者的自我调养非常注重,首先应预防生活中的不良刺激,包括不良情志、不良生活因素等的刺激,嘱患者应适当休息,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学会自我心理疏导,饮食清淡,戒烟酒,忌食辛辣油腻等刺激;其次是自我保护,注意面部及耳后保暖,忌用冷水洗脸,必要时戴口罩和围巾。眼睑闭合不全者,应防止结膜感染,佩戴眼镜或眼罩,适当外滴眼药水以濡润结膜,以减轻眼睛干涩不适,同时避免用眼过度,引发疲劳。最后加强自行锻炼,嘱患者行用手指搓揉患侧面部,以发热为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经常做挤眼、抬眉及收缩口角等表情动作,促使面神经功能更快地恢复。另外,刘教授还常嘱患者自行制作调护粥汤,如薏米粥、芡实粥等,以帮助患者提高免疫力,增加抗御病邪的能力。
5 典型病例 某,男,58岁 。2014年7月13日就诊。以“左侧面部活动不灵9d”为主诉。9d前在清真寺做礼拜时吹空调受凉,下午自觉右侧颊肌肉跳动不适,随后发现右侧面部活动不灵,出现右侧抬眉,耸鼻力弱,右侧口角歪向左侧,右侧口角吃饭夹食、喝水漏水、鼓腮漏气等症状,未予重视,当日未行任何治疗。次日,病情较前无明显变化,前往私人诊所口服中药汤剂数天仍未见明显变化,后前往郊县贴膏药,症状亦无改善。现为求系统治疗,于今日来我院门诊就诊。发病前有受凉史,发病以来无意识丧失,无耳聋耳鸣、无听觉、味觉改变。现症见:右侧抬眉、耸鼻、闭目力弱,耳后疼痛,右侧口角吃饭夹食、刷牙漏水、鼓腮漏气、全身困乏无力,纳食可,夜休差,夜尿频,每晚5~6次,大便干,4~5d1次。舌质淡暗,苔白腻,舌下脉络迂曲,脉细滑略浮。诊断: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证型:气虚血瘀兼痰阻。治以益气活血通络,化痰除湿。处方:刺血:阳白、翳风;常规针刺。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后,一次性5号注射针头点刺3~5次,加火罐留罐10min,隔天1次。患者经一次治疗后,第2天抬眉力量较前增强,耳后疼痛较前明显减轻。10次后患者病情痊愈。
按: 者面瘫缘由吹风受凉,风寒之邪袭络,面部阳明经筋失于濡养所致,就诊时值该病恢复期,此期外邪渐已入里,化痰化瘀,经络阻滞,证见大便秘结,舌质暗淡,脉细滑,患者症状未减。据证,通经活络的同时,宜先祛瘀,故导师于阳白、翳风二穴刺血拔罐,祛除经络之瘀阻,再采取常规针刺治疗,两法合参,经络自通,症状随去。
总之,导师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以“通”贯穿于始终,采用刺络放血之法以通络,根据面瘫不同分期的症候特点,或单以刺为络法、或刺络结合针刺、拔罐等法,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于一些难治顽固型面瘫,较常规针刺突显出了其优势所在,根据久病入络之理论,刺络放血疗法更能发挥其通络祛瘀之效,使得瘀祛络通,新血复生,经筋得养,症状自消。
[1] 梅丽霞.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J].光明中医,2012,27(6):1156-1157.
[2] 王 伦.刺络放血、针刺与重灸翳风治疗面瘫例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4(4):42.
[3] 于慧娟,刘衍凤,杨 颖,等.浅议周围性面瘫的分期[J].中外健康文摘,2012,40(5):451.
[4] 黄丽萍,张晓霞,孙玲莉.翳风穴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65例[J].陕西中医,33(12):1657-1658.
[5] 梁东升,刘少明.刺络放血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42例[J].陕西中医,2013,34(4):461-462.
(收稿2015-10-10;修回2015-11-09)
面神经疾病 中医师 @刘少明
R745.1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12.037
△陕西中医药大学针推系(咸阳 712046)
▲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西安 7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