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心喆
吴心喆,南京大学公共事务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210023
近年来,中国特色民主的治理优越性成为宣传的重点(Kerr,2014)。中国领导人和学者对于中国特色民主辩护最有力的,便是中国在1980年代改革开放,历经了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后依然维持了稳定的经济成长和统治权。此宣传从其开始就提倡中国模式的可行性,坚持中共领导的模式可以带领中国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习近平,2014;张维为,2011a,2011b,2013,2014)。近年来更提倡中国模式民主比西方民主具优越性,指出中国与西方国情不同,但中国经验证明中国特色民主适合中国发展需要,且不逊于西方,甚至比西方民主更优秀(任晶晶,2014;习近平,2014;玛雅,2013)。对此,大洋彼岸的美国民众又持有怎样的看法呢?本文将利用两份调查计划数据就此进行讨论。为了增强本论题的分析力,我们拟将讨论的范围与对象稍加扩展,即将中国民众也纳入进来,比较中美两国民众对于民主概念的理解、对民主的支持度以及如何看待对方的民主等问题。
表1 中美民众民主观念比较
表2 中国民众视角下的民主与治理选项比较
按习惯性理解,中美民主观念具体的差异在于美国注重民主原则,中国注重民生、治理问题。然而,中美民众的民主观念是否有具体的差异?由表1可看出,除了竞争选举面向因大陆调查题目缺失而无法比较外,美国和中国民众选择的方向性都是一致的,也就是中、美民众对于程序正义坚持、言论自由保障、人权主权、执政当局应该听取人民意见等方向,具有一致看法,然而美国民众对于程序正义、言论自由和人民主权等面向的坚持远比中国民众来的广泛。过往的研究指出中国民众的民主价值观不深,或中国原本并没有实施民主的背景,又长期受到政治宣传的影响,可能民主价值不深。但根据表1的结果可见,在此情况下,并不表示中国民众不知道或不了解民主应有的样貌。在目前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民众与美国民众在民主政治原则的选择上方向是一致的,只是程度上还有一段差距,显示中美两国民众事实上是具有相似的民主思维。
由于官方长期倡导治理比民主重要的概念,学界也指出中国的民主观念比较偏向民本的态度,本文再透过“亚洲民主动态调查:大陆地区调查计划问卷”中的民主特征题,探讨中国民众心目中的民主,是治理重要,还是民主原则重要。亚洲民主动态调查问卷中分为四个题组,每一题组中都有民主和治理的选项,结果如表2。由表2可看出,在所有的群组中,中国民众重视治理的程度都超过民主,也就是说,在民主与治理概念相较时,中国民众比较重视的是政府的治理效能。而探究这四个群组的结果可看出,民众重视的还是基本的经济生活,这点也与民生为主的党(官)民关系相呼应。前文提到,中国的民众与官方有不成文的协议,也就是官方必须维持高度经济成长,在官方提倡的民生为主的官民关系中,官方则有义务照顾民众的经济生活,民众也以此考核官方的表现,此一不成文的约定已经维持了一段时间(Tsang,2009,2014)。因此民众在回答问题时,选择经济生活和治理的现实民生问题考虑选项高于民主原则的选项,符合目前的中国内部环境。
但除了经济生活和治理之外,本文也发现,中国民众在公平选举、人大监督、自由表达对政治的看法,以及国家机关不可侵犯人民权利等方面等需求已经浮现。随着网络、智能手机的发达,民众透过智能手机的各种通讯软件和网络,可以实时、快速地传递消息,各类民众的意见也会随着每年的重大事件,如两会、各项贪污案件或政府出台重大政策等在网络上流传。民众接触的信息越多,就会越来越不能容忍公权力非法侵害人民权益、限制言论自由等行为。
总体来说,中国民众的民主观念具备了民生为主的官民思维,但同时认知到民主政治应有的样貌。就目前的资料来看,中国民众在思考民主时,现实民生问题考虑大于对于民主的追求。也就是说,民众认为现实生活、经济问题还是压过民主原则,维持一个稳定有效能的善治政府,还是更为重要的。但中国民众已经开始对现有的体制有更多的要求,而满足了公平选举、人大监督、自由表达对政治的看法及国家机关不可侵犯民众权益等面向,也势必改变现有的体制。就目前来看,官方聚焦的还是在于处理实际民生问题和经济成长趋缓的部分,也开始强调国家机关依法不可侵犯民众权利,对于人大监督、自由表达对政治的看法是有所约束,对于公平选举政府领导人部分,则没有具体响应。
再以复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中国和美国民众优先支持民主原则的群众基础,以及优先支持治理原则的群众基础[1]由于问题设计是优先选择哪一个选项,因此支持治理优先表示比较不支持民主优先。,其结果如表3。由表3可知,在美国,男性、高教育程度和自由主义者,会优先选择民主原则,一般在亚洲国家会出现的年龄因素则不显着。另一方面,西班牙裔人士不会优先选择民主原则,但显着性也不高。就优先支持治理原则部分,黑人、非裔美人会先优支持,但显着性不高。而男性、高教育程度、自由主义者则是反对,这一结果和表6一致。就美国的状况来看,美国民众对于民主支持的群众基础各党派、各种族、老少的差异都不大,这点和亚洲国家较为不同,显示美国民众对于民主原则的支持已经相当普遍。但教育能提升对于民主支持的部分,则是和亚洲国家一致。
表3美国民众支持民主或治理优先之回归模型分析
中国民众优先支持民主原则及治理原则的结果如表4。由该表可知,男性、年轻人、教育程度高、社会地位低、收入高于支出,常看国外节目和经常参与选举的民众,会优先支持民主原则。同时,政治态度为群众者,则是持反对态度。此一结果并不意外,过去研究也指出,一般教育程度高者,通常会比较有民主观念;经常参与选举者本身就注重自身的权益,因此也比较会优先支持民主原则。在中国,目前共产党员大多是菁英份子,相对其他非菁英分子的群众,就比较不关注民主原则。
优先支持治理的中国民众中,教育程度高在优先选择民主或是治理都呈现了显着,显示高教育者同时支持民主原则和治理都是民主的重要特征。社会地位低的民众在选择最重要的民主特征时,同样也认为两者都重要,其原因可能在于因为其社会地位低,认为实施民主原则或良好的治理,能对他们带来具体的地位改变。看国外节目在选择民主原则与治理之间,也没有区别。家里没人下岗者则对选择治理采取负面态度,因为这部分的人群经济压力较小,因此在民主特征的选择上,未必会支持偏向治理的选项;然而,入不敷出者,也就是经济压力较大者,就比较明显的认为治理比民主原则来得重要。就政府治理评价来看,中国民众往往给予中央较好、地方较差的评价。此一回归模型反应出对于政府治理评价认为重要者,也会优先选择治理而非民主原则。选择治理的民众,与选择民主原则的民众比,部分是相同的,但不同的部分则是着重在实际的民生问题或治理问题上,此一结果与前文提到中国民众选择民主特色时着重务实民生问题考虑一致。
表4 中国民众支持民主或治理优先之回归模型分析
总结来说,就这些回归模型来看,中国民众心目中的民主还是较为偏重治理因素,但模型中还是可以看出,年轻一代与经常参与选举的民众,在选择民主特征时,会优先选择民主原则,而家里经济状况较差、群众(非菁英阶级)或重视政府治理评价者,则会优先选择治理因素或反对选择民主原则,因此,世代变迁和好的选举经验将可能促使民众更重视民主原则。
表5 美国民众眼中的中国民主:公民政治权利
前段以回归分析探讨两国民主的群众基础后,本段将进一步探讨两国民众如何看待对方的民主。美国民众看待中国部分,呈现在表5到表7,中国民众看待美国部分,呈现在表8。
就中国是否限制其公民政治权利而言,表5显示80.3%的美国民众一致认为“中国限制其公民的政治权利”,仅有7.8%的美国民众持反对意见,11.9%的表示中立,结果显示多数美国民众认为中国限制其公民的政治权利。
人权向来是中美争执的议题,美国国务院年度“Supporting human right and democracy”报告中长期指出中国人权状况不佳,近年来,中国政府也发布美国人权报告响应(萧尔&叶靖斯,2014)。就此一议题,表6呈现出67.4%的美国民众认为“促进和保护中国的人权”应该高度优先,20.4%的认为应该“适度优先”,12.0%的认为应该低度或没有优先,显示美国民众认为促进和保护中国的人权是美国极度优先的议题。
询问到美国民众对于中国民主的展望时,由表7可知,59.3%的美国民众认为“十年之后,中国会维持现状”,27.7%的美国民众认为“十年之后,中国会更加民主,更加对其公众负责”,12.6%的美国民众认为“十年之后,中国更加不民主,更加对其公众不负责”,此一结果大致上是符合现今的格局。中国已经从动员式的威权体制走向列宁式与官僚威权主义的混合体,应不至于再回到过去文革式的状况;再者,在目前列宁式与官僚威权主义的混合体制下,官方严密的控制了公民社会发展,并主导言论,以维持目前的中国政治现状,官方释放更多的空间给公民社会的可能性有限,开放幅度也有限,加上美国国内宣传,因此多数美国民众预期维持现状。
表6 美国民众眼中的中国民主:是否促进中国人权
表7 美国民众眼中的中国民主:对中国民主的展望
表8 中国民众视角下的中美民主比较
美国民众评价中国民主,主要还是以美式民主的原则为出发点,认为中国目前限制公民权利,美国应该积极推动改善中国人权,对于中国未来的民主的正面展望也不高。但有趣的是,中国民众也认为自己国家比美国民主。本文透过亚洲民主动态调查:大陆地区调查计划问卷中的”中国目前的民主程度属于哪一种?”以及”美国目前的民主程度属于哪一种?”进行比较,结果如表8。此一结果呈现出近半数(42.8%)中国民众多数不了解美国民主,因而无法评价。而能评价的民众中,有20.2%的民众认为中国比美国民主。
民主是否依国家而有所不同,中美各自有各自的看法,本文试图先探讨中美的民主核心原则和学者看法,了解中美的民主原则后,再由两国民众的角度切入比较。本文具体发现如下:
首先,美国和中国的民主核心是截然不同的,美国民主十分注重重视自主性原则,强调每个个人的自主性和发展性;中国特色民主则强调由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领导模式,民本思想和实用主义为主,认为执政者能给民众带来经济满足和良好的治理效能。
再者,就比较两国民众的民主观念来说,两国民众对于民主的观念十分相似,只是在广泛认同程度上有所差异,显示在民主观念中,两国民众并无概念上的差异,只是在环境因素下,对于概念的广度有差距。就民主群众支持基础来看,教育是两国共同的支持基础,都支撑了对于民主的支持。在美国方面,由于对于民主的支持偏向原则性支持,因此意识形态也发挥作用。在中国,年轻世代和常参与选举的民众在未来会提供发展民主观念的支持。至于优先支持治理原则的因素来看,美国还是在意识形态方面呈现负向显着,而中国则因为民众的民生、现实因素考虑,收入、治理评价等则对选择治理优先较具有显着性。
最后,就两国民众看待对方的民主,主要还是以自己的民主经验来评价对方,美国民众是以美式民主的原则来评价中国民主,而中国民众则是对于美国民主不太了解,但仍支持自身的民主模式。
民主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形成,对中美两国来说,民主原则是一致的,虽然美国民众对于中国民主不满意,但数据显示,中国民众的反应是在现实状况下的现实选择,这也并不表示中国民众已经真实的满足于目前的中国特色民主;但中国民众目前在民主原则上的需求,如公平选举领导人、政治上的言论自由、人大实质监督等等,都是可能改变目前政治结构的要求,随着此一要求的升高,势必会影响未来中国特色民主的走向。
1.Kerr,D.(2014).Civil Society and China's Governance Dilemmas in the Era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In D.Kerr(Ed.),China's Many Dreams: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China's search for national rejuvenation(pp.35-64).Basingstoke:PalgraveMacmillan.
2.Linz,J.J.(1970).An authoritarian regime:Spain.Masspolitics,251-283.
3.O'donnell,G.A.(1979).Modernization and bureaucratic-authoritarianism:Studies in South American politics: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 ofCalifornia Berkeley.
4.Tsang,S.(2009).Consultative Leninism:China's new political framework.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18(62),865-880.
5.Tsang,S.(2014).Contextualizing the China Dream:A Reinforced Consultative Leninist Approach to Government.In D.KERR(Ed.),China's Many Dreams: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China's Search for National Rejuvenation(pp.10-34):PalgraveMacmillan.
6.任晶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人民的抉择》,〔北京〕《红旗文稿》2014年第11期。
7.萧尔,&叶靖斯.(2014).美国务院人权报告批评中国打压人权.BBC.(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4/02/140228_usa_china_humanrights)。
8.习近平:《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05/c_1112384483.htm),2014-09-05。
9.张维为:《一个奇迹的剖析:中国模式及其意义》,〔北京〕《红旗文稿》2011年第6期。
10.张维为:《中国震撼》,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1.张维为:《张维为:中国模式不怕与西方模式竞争》,〔北京〕《求是》2013年第9期。
12.张维为:《我的中国观》,〔北京〕《红旗文稿》2014年第18期。
13.玛雅:《中国道路的历史合法性——专访张维为》,〔北京〕《红旗文稿》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