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智力低下儿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细胞微核检测与分析

2015-04-04 16:50薛继红,慕明涛
山东医药 2015年15期
关键词:微核核型智力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智力低下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细胞微核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智力低下患儿40例(病例组),体检健康的儿童20例(对照组)。分别抽取两组外周血,按照常规体外细胞培养法,制备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涂片,进行染色体观察;外周血培养72 h后,进行Giemsa染色,镜下观察淋巴细胞微核。结果病例组发现染色体异常核型15例,检出率为37.5%,其中21-三体型10例;对照组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1例(5.0%) ;两组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相比,P<0.01。病例组微核检出率为12.5%,对照组为3.26%,两组微核检出率相比,P<0.05。结论智力低下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及细胞微核检出率高于正常,可能是智力低下发病的重要遗传学因素。

doi: 10.3969/j.issn.1002-266X.2015.015.035

智力低下是由染色体异常等多种原因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而引起的一类疾病。文献报道我国智力低下儿约有540万,占残疾儿童总数的2/ 3 [1~3]。已有研究表明,染色体异常是智力低下的主要病因之一 [3]。细胞间接分裂的后期,染色体微小裂片不能正常进入子核,继而形成微核。细胞微核高发生率可能是智力低下发生的原因之一。2013 年4月~2014年12月,我们对40例智力低下儿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检测及细胞微核检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智力低下患儿40例(病例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10岁。主要表现为面容愚型、舌外伸、流涎、发迹低、学业成绩差等。学龄前儿童采用小韦氏链表(WPPSI)进行智力测定,学龄儿童用大韦氏量表(WISC-R)进行智力测定。根据美国精神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所颁布的标准(DSM-1、ICD-8),智力低下判定为智力测验IQ低于70。根据IQ值进行严重程度分级,轻度(IQ 55~70) 5例、中度(IQ 40~54) 22例、重度(IQ 25~39) 12例、极重度(IQ<25) 1例。另选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3~10岁。两组患儿来自同一地区,年龄、性别资料有可比性。抽取患者外周血,按照常规体外细胞培养法制备淋巴细胞。

1.2 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检测 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G显带涂片。光镜下观察30个比较分散、大小适宜的标本。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 1981)进行识别,确定是否发生染色体异常。对染色体异常者计数增加20个细胞。

1.3 淋巴细胞微核检测 常规方法培养外周血72 h,终止培养后经过低渗(KCl)、固定、制片及Giemsa染色,光镜下检查记录带微核的细胞数,以千分率表示。微核判断标准为胞质中小于主核1/3以下、呈圆形或椭圆形、与主核相分离或相切的、染色性能与主核一致或染色稍浅不折光的小核。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 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淋巴细胞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 病例组发现异常核型15例,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12.5%,其中21-三体型10例,占异常核型的66.67%,其他类型5例。对照组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1例(5.0%)。两组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相比,P<0.01。

2.2 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 病例组微核检出率为12.5%,对照组为3.26%,两组微核检出率相比,P <0.05。

3 讨论

智力低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约30%的智力低下患儿无明确病因。目前较为明确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母亲孕期接触有害物理化学物质、围产期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及脑疾病等 [4~6]。染色体异常的遗传因素约占智力低下病因的40.0% [7,8]。与智力低下相关的染色体异常主要为47,XY,+21/ 46,XY、47,XX,+21/46,XX、46,XY,t(21; 21)、46,XY,-14,+ rob(14; 21)、47,XXY、46,XY,inv(9)、45,XO/46,XX。染色体异常造成其基因的排列异常甚至缺失,导致个体发育异常,表现为智力低下。

本研究中,40例智力低下患儿淋巴细胞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表明智力低下患儿可能有更高的染色体畸变率。病例组中,以21-三体型最多,占66.67%。21-三体型染色体异常是指由母亲年龄偏大、孕期病毒感染、接触环境中有害物及上下代间遗传等多种原因致使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异常分离,多了1条21号染色体。其他检出的染色体核型异常主要为染色单体碎裂、缺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易位。这些患儿共同的临床特征为程度不同的智力障碍、生长发育滞后、体格多瘦小、常伴特殊面容。

多数学者认为微核来自染色体发生异常而形成的无着丝粒的断片 [9~12],其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无法进入子细胞核,形成了脱离细胞核的微核。如母亲较长时间接触环境有害物,可能使体内大分子发生化学键断裂或交联 [13~17],导致DNA受损,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增高,即可引起微核发生率的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染色体异常分裂频率的增加,相应的细胞微核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进而引起个体智力障碍。我们推测,淋巴细胞染色体异常核型与细胞微核形成可能是智力低下发病的重要遗传学因素。

猜你喜欢
微核核型智力
SNP-array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胎儿超声异常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汞、砷、甲醛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及污染评价
重金属铅、镍对苦菜根尖细胞分裂的影响
2040例不孕不育及不良孕育人群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全基因组芯片扫描结果分析
多细胞系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细胞组学试验法的建立与应用
平鲷不同发育类型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