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鸣,张庚申,武海龙,孙晓立,姚志刚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石家庄050011)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06.040
·经验交流·
微孔导管灌洗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8例疗效观察
赵凤鸣,张庚申,武海龙,孙晓立,姚志刚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石家庄050011)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06.040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一般指外伤3周后出现硬膜下出血,血液及其分解产物在硬膜下积聚逐渐增多,并引起临床症状的颅内血肿[1]。目前,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常规开颅手术,大骨孔置管引流等,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并发症多,恢复期较长。2009年2月~2014年1月,我们采用微孔导管灌洗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8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34例,女4例;年龄35~90岁,平均71.7岁。临床表现为头痛26例,偏瘫9例,意识障碍4例,癫痫2例。根据头颅CT或MRI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前GCS7~15分。头颅CT或MRI测量血肿厚度1~4 cm.。
手术方法:据头颅CT或MRI确定穿刺点,一般取前额或颞顶部。术区常规消毒铺无菌单。穿刺点局麻后,取骨科钻,钻头选直径约2~2.5mm克氏针,刺破皮肤,抵住颅骨,垂直钻透颅骨及硬膜。退出克氏针见暗红色陈血自骨孔溢出。打开中心静脉导管包,取穿刺针自骨孔进入约1.5 cm(据CT或MRI测量头皮及颅骨厚度),需要提醒穿刺针切面指向颞枕方,回抽有陈旧出血,固定住穿刺针,切勿上下活动。取金属导丝顺穿刺针导入硬膜下血肿腔,一般导丝进入5~10 cm。拔出穿刺针(注意固定导丝),中心静脉导管沿导丝置入血肿腔内,导管头端尽量置入到血肿枕后方,长度一般5~12 cm不等。拔出导丝,注射器缓慢抽吸硬膜下陈血,抽吸过程观察患者反应,避免抽吸过快引起患者头疼不适,以及颅压降低过快诱发颅内出血,抽吸过程中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置换。冲洗液较清亮后冲洗结束。保留引流管,穿刺点包扎,引流管尾端接三通,无菌包扎。复查头颅CT,据血肿量大小密度变化,调整引流管深度及冲洗次数。一般每日冲洗或隔日冲洗一次,留管2~5 d,冲洗2~3次,血肿基本排空后拔管。
疗效评价方法: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回访,我们采用改良Markwalder慢性硬膜下血肿分级方法对本组患者进行分级。M1级:GCS15分,无神经功能缺损,可有头痛和步态不稳;M2级:GCS13~14分,或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M3级:GCS9~12分;M4级:GCS评分9分以下。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手术前后改良Markwalder慢性硬膜下血肿分级结果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本组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无1例气颅发生,无1例颅内感染发生。术前改良Markwalder慢性硬膜下血肿分级M1级26例、M2级9例、M3级2例、M4级1例,术后分别为36、2、0、0例。本组患者手术前后Markwalder慢性硬膜下血肿分级相比P<0.05。
讨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头部外伤3周后硬膜下间隙内出现有包膜的血肿,好发于老年人与小儿,占颅脑损伤血肿的10%。当血肿增大出现颅高压或脑受压症状时需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有骨瓣开颅、普通钻孔引流等,但都有不足或缺陷。常规骨瓣开颅适用于血肿膜较厚,分隔较多且钙化明显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因其创伤较大,并发症多,恢复期长,现已很少应用。普通钻孔引流[2,3]适用于大部分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操作相对简单,创伤较小,但引流管较粗,术中血肿腔开放,整个引流系统不够密闭,气颅发生率较高。有时需对口引流,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相对较多[4]。
微孔导管灌洗术,较普通钻孔引流更加微创,整个引流过程基本密闭操作,无1例气颅发生,无1例颅内感染发生,无需缝合。间断冲洗操作,不作持续引流,患者无需长期取头低位卧床,下地活动早,进食自由,大大减少了患者住院痛苦。而且冲洗引流过程是阶梯减压,逐渐置换,让颅压降低有一适应过程,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继发血肿及术后复发的几率。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金属导丝导入时的推送阻力及手感,避免进入脑组织中引起损伤;术后注意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如有病情变化,及时作出相应处理[5]。
[1] 赵继宗.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51.
[2] 张敏新.微创穿刺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评价[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29(1):55-56.
[3] 刘峥,陈宏颉,张锡曾,等,锥颅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失败的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1):50-51 .
[4]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6-338.
[5] 陆业平,郭一新,赵文旭,等.慢性一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并发症及其防治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12(12):759-760.
20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