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苗青 何瑾瑜 杨跃青 指导 薛敬东 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712000)
慢性丙型肝炎是由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的肝脏慢性疾病。西医治疗主要是抗病毒,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为公认的治疗方案,可以抑制病毒复制甚至清除,减少传染性,改善肝功,减少肝组织病变,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或延缓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1]。但并不是所有丙型肝炎患者都适合,如Ⅰ型感染,效果较Ⅱ、Ⅲ型差。且干扰素副作用多,如一过性外周血细胞减少,抑郁、妄想、重度焦虑等精神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肾脏损害等等[2]。近年来针对HCV生活周期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迅速发展,给将来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目前国内尚未上市,国外购买价格昂贵,难以接受[3]。本病属祖国医学“胁痛”、“黄疸”、“疫毒”、“虚劳”等病证的范畴[4]。不同医家对慢性丙型肝炎认识侧重不同,分别以瘀毒、痰瘀、肾虚、湿热等论治,均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5]。对于改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症状,延缓纤维化,改善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时的副作用都取得了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对薛老师在慢性丙型肝炎的辨证施治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以加强肝病相关专业的医家的经验交流及学习,更好的应用于临床,使患者受益。
1 慢性丙型肝炎的认识 丙型肝炎是通过血液、皮肤黏膜破损、母婴及性传播引起的肝脏疾病。患者早期无明显的症状,黄疸少见,不易发现,就诊时往往成为慢性。对于病因病机认识,总结各家不外乎“外邪侵袭和正气亏虚”两点。其中外邪侵袭包括:湿热、瘀毒、痰瘀等;正气亏虚包括:脾虚、肝阴虚、肾虚等。薛老师则多将其归属于“虚损”、“疫毒”范畴,认为基本病机为:正虚邪恋。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得病的根本原因是正气虚弱。正虚是内因,为病变核心,也是疾病缠绵的关键之所在。一方面正气虚弱,机体防御能力下降,无力阻挡丙型肝炎病毒即疫毒外邪的侵袭,而在病邪侵入人体后,又难以与之作斗争,无力祛邪外出,致病情缠绵难愈。所谓“正气内存,则邪不可干也”,而当机体正气虚弱时,正气不能胜邪,导致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丙型肝炎病毒即疫毒外邪入侵,直中血分,潜伏较深,正气与之斗争,病势缠绵,正气受损,出现肝、脾、肾等脏器正气虚弱的表现。故在治疗方面,薛老师以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展开辨证施治,同时可以减少干扰素的副作用。
2 辨证论治 2.1 肝郁脾虚型 精神抑郁或烦躁,胁肋不适,面色萎黄,纳食减少,口淡乏味,脘痞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弦。治以疏肝健脾郁,祛邪解毒,方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味。肝郁脾虚者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味:柴胡12g,茯苓、白芍、白术各15g,甘草5g,重楼、白花蛇舌草各10g。兼湿热者,加黄芩12g,栀子9g,苍术15g。兼血虚者,加当归15g,益母草20g。右胁疼痛不适、情志抑郁不畅明显者,加香附、郁金各12g以增强疏肝理气止痛之效。胃腕部不适,纳食减少明显者,加生山楂20g,鸡内金12g,莱菔子20g以增健脾消食和胃之效。
2.2 肝肾阴虚型 头晕耳鸣,两目干涩,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女子月经减少或闭经,舌体瘦,舌质红,苔少无津,或有裂纹,脉细数无力。治以养血柔肝,滋阴补肾,方用补肝汤加味。肝肾阴虚者用补肝汤加味:熟地黄20g,川芎9g,白芍10g,木瓜、当归各12g,酸枣仁20g,山药、山萸肉各15g,丹皮9g,重楼、白花蛇舌草各10g。兼肝气横逆者,加川楝子5g,柴胡10g。手足心热、耳鸣甚者,加杜仲12g,牛膝9g,黄精15g以增滋养肝肾之效。双目干涩甚者,加女贞子10g,野菊花12g,枸杞10g以增清柔肝明目之效。
2.3 肝脾血瘀型 面色晦暗,或见赤丝血缕,肝脾肿大,质地坚硬,朱砂掌,女子行经腹痛,经水色暗有块。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薄,脉沉细涩。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散结为法,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肝脾血瘀者用桃红四物汤:桃仁、当归、赤芍、白芍各9g,川芎、红花各6g,熟地黄12g,丹参15g,重楼、白花蛇舌草各10g。兼血虚者重用当归、白芍20~30g,黄精30g。兼气虚者,加党参20g,黄芪30g。兼气滞者,上方加柴胡、桔梗、枳壳各10g。女子行经腹痛,经水色暗有块甚者,加益母草20g,莪术、三棱各9g以增活血通经止痛之效。
3 典型病例 熊某,女,53岁,2012年5月7日初诊,以“发现丙肝抗体阳性2年”为主诉。初诊:2010年发现丙肝抗体阳性,“HCV-RNA:9.05×105copies”。转氨酶升高,经保肝、降酶、未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肝功反复损害。刻下症:精神抑郁,右胁隐痛不适,身困乏力,活动后加重,纳差,食后胃脘部胀满不适,二便调,夜休可。体温36.0℃,脉搏7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80mmHg。肝病面容,肝功:ALT124U/L,AST93U/L 。HCV-RNA:7.03×104copies。腹部B超:肝光点增粗,胆囊炎性改变。舌淡苔白,脉沉弦。患者久病,精神抑郁不畅,伴右胁隐痛不适,面色萎黄,身困乏力,活动后加重,纳差,食后胃脘部胀满不适,证属肝郁脾虚。患者情志抑郁不畅,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出现右胁隐痛不适,久病正气虚损,见身困乏力,动则气耗,故活动后加重,肝病及脾,致脾失健运,则见纳差,食后胃脘部胀满不适。处方:柴芍六君子汤加味。柴胡12g,茯苓、白芍、白术各15g,甘草5g,重楼、白花蛇舌草各10g,党参20g,黄芪30g。14剂,水煎服,1d1剂。西医给予注射用重组干扰素a-1b,30ug,隔日1次,肌肉注射,利巴韦林300mg,1d3次,口服抗病毒治疗。
二诊:患者精神好转,未出现胁肋部不适,乏力减轻,纳食增加,面色较前红润光泽,查肝功:ALT66U/L,AST70U/L。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效不更方,继守前法。柴胡12g,茯苓、白芍、白术各15g,甘草5g,重楼、白花蛇舌草各10g,党参20g,黄芪30g。14剂,水煎服,1d1剂。
三诊:患者诸症消除,1个月后复查肝功正常,HCV-RNA<1000copies。连续3年随访无明显不适,HCV-RNA<1000copies,肝功正常,腹部B超:肝胆胰脾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
按 患者慢性丙型肝炎背景,久病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病毒复制,需抗病毒治疗及改善临床症状。薛老师运用疏肝健脾之法选柴芍六君子汤,兼用扶正祛邪之品,使得患者诸症消除。为干扰素的长期治疗提供了保障,减少了其治疗副作用的发生。
4 讨 论 薛老师认为,慢性丙型肝炎,病程长,病机复杂,但正虚邪恋贯穿始终,临床应及时根据患者的症候、舌脉,给予正确的辨证施治。总结出如下几点注意:病邪直中血分深而不露,辨证要详查;久病体自虚,气血要注意;调理肝,脾、肾要当先;扶正需祛邪,关系需得当。对最后一点,笔者认颇有体会:薛老师扶正与祛邪应同时进行,一方面机体正气不足,外邪侵袭致病,再加上本病病程长,若扶正不及时,机体很难与之长久抗衡,出现邪气盛,正气进一步虚,从而加重病情变化,此时再来扶正,恐怕为时已晚,正气已难以胜邪,病邪已进一步深入,病情已危重。另一方面若祛邪不利,正邪斗争进一步耗伤正气,为邪气进一步深入机体,加重病情变化又进一步,同时易造成邪气留恋不去的局面,致使病情缠绵难愈,并随时可能向危重发展。因此,薛老师在施治过程中,根据证型表现给予一定量党参、黄芪、当归、白术等扶正之药同时,始终不忘祛邪。上述三证型的施治方药中,都配伍重楼和白花蛇舌草。重楼归肝经,有清热解毒,凉肝定惊之功。白花蛇舌草归心、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薛老师擅用此二药于上证诸方,意在取其归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肝消痈之功,以达到“扶正需祛邪”之祛邪之效。真正做到扶正祛邪应同时进行,并能正确处理扶正与祛邪的辨证关系,给予合理的辨证施治,从容应变,随证治之。
[1] 薛敬东,李粉萍.名老中医张瑞霞学术思想及临床证经验荟萃[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24.
[2] 魏 来,李兰娟,侯金林,等.2014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科普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64.
[3] 董志霞,谢 青.抗丙型肝炎病毒小分子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01(4):29.
[4] 黄能培.丙型肝炎中医药临床研究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医药导报,2012,18(6):83.
[5] 李燚光,华 忠,薛博瑜.薛博瑜辨治慢性丙型肝炎经验举隅[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2,22(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