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原则思考

2015-04-04 10:51:03李志民张芳洁黎昕
关键词:城乡社区农村

李志民,张芳洁,黎昕

(1.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原则思考

李志民1,张芳洁1,黎昕2

(1.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与城市相比,在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两者不协调、不平衡问题尤为突出。在农村社区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文化设施落后;而城市虽设施完善,但缺乏特色。若将农村和城市作为一整体,统筹兼顾,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无疑具有巨大的实践价值。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应该确立几项根本性原则作为方向指引,即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在扎实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下,处理好文化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加强政府的引导与社会参与,努力提升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从而实现农村社区文化的发展繁荣。

城乡一体化;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原则

2014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1]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们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但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与城市相比,农村在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尤为突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进一步指出了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在广大农村社区有着丰富的、独特的文化资源,但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而相对的,城市的文化设施完善,传播手段先进,文化的现代化气息浓厚。把农村社区和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兼顾,深刻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坚持城乡一体化推进文化发展,实现农村和城市之间两者的优势互补,无疑具有巨大的实践价值。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期间有可能遇到各种困难,因此应该确立几项根本性原则作为方向指引,本文就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几项原则进行探讨。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理念

文化是用来引导人、教化人、塑造人的,有怎样的文化,就会有怎样的居民,“文化是人的第二生命,它对人的影响是根本的和长远的。文化的实质是塑造人格,改造人的内在精神世界”。[2]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必须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理念是人民性的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其最终目的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农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秉承文化建设为了农民,文化发展为了农民,全心全意为农民群众服务,深入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了解社区群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建设适应农民大众现实需要,适合农民大众品味的农村社区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其次,树立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是主体性的体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保护人们的文化合法权益,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都是文化建设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3]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民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农村社区的主体是农民,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农民群众发挥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必须树立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承担起历史责任,为社区文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贡献。而且,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是为每一个社区成员建构精神家园,为每一个社区成员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条件,这是大家共同的事业,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为这一事业努力奋斗是每个农村社区成员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

最后,树立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是公平性的体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这不仅是人民性、主体性的体现,更是文化建设公平公正的体现。文化建设的对象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集体或少数人,农村社区文化的发展应当是迎合绝大多数人需求的发展,文化建设应该是满足绝大多数人需要的建设。在正确把握社区文化建设方向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各群体、个体的文化需求,处理好文化的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使每个社区成员都有参与文化建设的机会,都能共担文化建设的责任,都可共享文化建设的成果,最大限度地、公平公正地满足每个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坚持城乡一体化推进文化发展

我国由于受到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的制约,城乡之间的发展很不均衡,城乡文化差距过大,农村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地区,城镇化进程面临着尤为复杂和艰巨的任务。目前,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最困难的是农村,文化活动最薄弱的是农民。[5]统筹城乡之间的文化发展是加强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推动农村社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大举措,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一体化推进农村社区文化的建设,实现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城乡一体化推进文化发展,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根本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面积占国土面积的大部分,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大多数。只有实现了农村社区文化的发展繁荣,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才可能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只有改变城乡文化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现象,实现城乡文化资源的自由流动,才可能切实保障农村社区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村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推进城乡文化的协调发展。

坚持城乡一体化推进文化发展,是实现农村和城市两者之间优势互补的现实需要,也是发展农村文化的有效途径。农村作为中国农业文化的发源地,中华文化的根就在农村,其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更多的保留了中华文化的传统。在广大农村社区传承着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丰富、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保存了华夏民族最独特的文化资源。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中国农村的传统文化不仅界定了中西方的根本区别,而且也界定了农村和城市社会的区别。但当前农村社区的文化设施落后,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应不足,文化生活不够丰富,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而相对的,城市的文化设施先进,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化的现代化气息浓厚。把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兼顾,深刻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坚持城乡一体化推进文化发展,充分借鉴城市文化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将城市的文化资源有效的引进农村,促进农村社区文化的发展,加快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步伐,同时将农村文化所具有的民族特色注入城市,实现农村和城市文化建设的双赢。

三、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之间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俄罗斯汉学家、学习汉语的学生和媒体代表时指出:文化就像一个绵延不断的河流,源头来自远古,又由许多支流、干流汇合而成。[6]这一论述十分深刻,对于正确认识文化传统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文化必须经过传承,文化传承也是文脉延续的必然要求,也是避免在文化建设中出现“文化迷失”的根本途径。文化传承不是文化传播,是指文化在一个人们共同体(如民族)的社会成员中作接力棒似的纵向交接的过程。[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无比珍贵、历久弥新的智慧矿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是农村社区文化发展繁荣的思想支撑。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历史传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传统,敬德保民、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存智慧,诚信友善、扶正扬善的社会美德等,这些都无不凝聚了无数前人的心血和智慧,无不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无不代表着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加强对农村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弘扬和发展,维护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坚持用优秀文化为农村社区的发展提供丰厚滋养,为农村社区激发活力、创造力,滋养农村社区的生命力,从而更好地建设农民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

同时,必须做好文化的创新工作。传承是展现文化底蕴的手段,是文化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传统,就没有所谓的创新。而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方向和生命,是保持文化与时俱进的重要手段。文化的发展繁荣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勇于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表现手段等方面的创新,只有在不断的传承和创新中,文化才能够历久弥新,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不断增强竞争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必须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坚持历史和现实的结合,坚持传统和时尚的结合,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在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发展创造,用新思想、新精神、新素材丰富农村文化宝库,不断充实文化的内容,丰富文化的形式,赋予农村社区文化的时代性、先进性、教育性,创造出具有当代精神和时代潮流的新文化,使农村社区文化不仅适合时代需要,而且符合人们口味,让传统文化重放异彩,达到雅俗共享、广受人民大众欢迎的效果。

四、加强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

公共文化是一种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社会公共品,其理应以政府为主来提供;而人民群众既是文化建设的受益者,也是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所以,社会力量是文化事业发展的必要补充。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应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大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政府和社会力量两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形成文化建设的巨大合力,推动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方面,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文化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其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只有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自觉把文化建设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一切都以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和评判尺度,正确把握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切实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推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同时,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宏大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需要多个部门的分工配合,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协调好各部门、各领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确保文化建设又快又好地进行。

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政府主导必须实现公民参与,由公民直接面对自身利益的选择,以保障公民权益。[8]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主体单一、形式老套,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表现出供给不足、效率不高的特点,这内在的要求了政府部门需尽快转变思维、拓宽思路,改变这种主要由政府或事业单位经办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转变其在文化建设领域中的职能,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并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鼓励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的多元性、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质量。同时,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参与为辅的形式,以政府投入拉动和引导社会投入,拓展文化建设的投入来源,构建农村社区文化事业投入的自然增长机制,并充分激发全社会文化建设的活力,挖掘、释放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的伟大智慧和磅礴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全党全社会的力量,推动农村社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1]新华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3-12-25(01).

[2]韩庆祥.论以人为本的深层意蕴[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1):22-30.

[3]辛世俊.把握“以人为本”需要解决的五个问题[J].社会主义研究,2007(2):18-22.

[4]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01).

[5]王建莲.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新农村文化发展[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3(1):96-99.

[6]黄健.实现中国梦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杭州日报,2013-11-14(10).

[7]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0-16.

[8]杜晓溪,俞思念.社会治理范式转换中的政府主导——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政府主导及其限度分析[J].求索,2011(5):61-63.

(编辑:程俐萍)

Principles of Rural Commun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LI Zhi-min1,ZHANG Fang-jie1,LI Xin2
(1.College of Marxism,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Fujian 350002,China;2.Fuji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Fuzhou Fujian 350002,China)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urban and rural dual structure,there is a significant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economic,cultural and social aspects.While there are rich cultural resources,but backward facilities in rural communities;there are advanced cultural facilities but lack of features in urban area so it undoubtedly is of great value to achieve the rural-urban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rural communities is a difficult task,so fundamental guiding principles should be followed:establishing people-oriented construction concept,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novation,strengthening government's guiding and community's participation,and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to realize cultural prosperity in rural communities.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areas;Rural communities;Cultural construction;Principles

F321.4

:A

:1671-816X(2015)03-0249-04

2014-12-26

李志民(1986-),男(汉),福建武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文化方面的研究。

黎昕,研究员。E-mail:sklxin@163.com

猜你喜欢
城乡社区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社区大作战
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 07:42:08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8
城乡涌动创业潮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34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58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38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