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区防火办
(广西区防火办,广西 南宁 530000)
广西推进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的实践
广西区防火办
(广西区防火办,广西 南宁 530000)
“十二五”以来,广西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实现森林防火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坚持以需求为先导、应用为核心、项目为载体,建成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数字化通信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指挥系统、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和森林防火指挥中心(简称“五系统一中心”),森林防火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取得这一成效的主要做法有:通过突出“三抓”(抓思维改变,抓思路梳理,抓责任落实),统一思想,破解了“不想建”难题;通过4个确保(确保经费到位,确保顶层设计科学,确保系统互通,确保资源共享),破解“建不好”难题;通过强化培训,破解“不会用”难题;通过广开渠道,破解“怎样养”的难题。
广西;责任落实;顶层设计;以考促学
长期以来,我区在森林防火项目建设,特别是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认识误区和盲区,相当部分防火部门的领导和干部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深、不透,传统经验思维根深蒂固,守旧思想严重,习惯用既有的方式方法去处理问题,对现代科学技术敬而远之,“不想建”的自满、懒惰思想严重。为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突出“三抓”,奠定了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1.1抓思维转变,统一思想认识
改变坐而论道的学习模式,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各级森防指领导、防火办主任外出学习,部门交流,切身感受。2011年以来,先后组织6批次人员前往国家防火办、江西、黑龙江、浙江、云南、广东等省考察学习,亲身感受到了自身与先进省份之间的差距,受到强烈震撼,下定了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决心。
1.2抓思路梳理,明确总体目标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我区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要按照立足全局抓规划、立足需要抓建设、立足实战抓应用、立足长远抓保障的思路,坚持实用、实效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推进“五系统一中心”的建设和应用,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初步实现“统一平台、功能齐备、互通共享、高效便捷、稳定安全”的目标,形成了信息化建设的总框架。
1.3抓责任落实,硬化考核机制
自治区森防指先后3次召开项目建设推进会,设立项目建设进度季管平台,及时通报项目建设进展,研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方案将信息化项目建设工作任务分阶段逐一细化分解,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同时,将项目建设工作任务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各市年度森林防火目标考核评比,确保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处理设计:试验共设8个处理。A:施磷肥10 kg/亩(盐城磷肥厂生产的双昌牌颗粒磷肥,P2O5≥12%,下同),B:施磷肥20 kg/亩,C:施磷肥40 kg/亩,D:施磷肥60 kg/亩,E:施磷肥80 kg/亩,F:施磷肥100 kg/亩,G:施磷肥120 kg/亩,H:不施磷肥,对照。
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确保经费到位,顶层设计科学,配好人、建好库,“修好路、架好桥”,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2.1确保经费到位
2012年,国家下达广西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数字化通信系统、自治区本级森林防火信息指挥中心建设等信息化建设项目经费3600多万元。我们紧紧抓住并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机遇,争取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850多万元,市县投资1200多万元,同步建设自治区、市、县3级森林防火信息管理系统和森林防火信息指挥系统。
2.2确保顶层设计科学
坚持系统全领域应用、数据全领域采用、信息全领域共享。积极到区内信息化建设较好的国土厅、环保厅、南宁市应急联动中心、南宁市规划局等单位参观学习,并召开专家座谈会,探讨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顶层构思。派出项目设计人员赴深圳、上海、广州等地学习考察,与自治区地理信息局和气象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无偿使用自治区地理信息局1∶50高分辨率天地图、自治区气象局气象监测预报数据等系列资源的基础上,坚持用成熟技术和产品建设“五系统一中心”。
2.3确保系统互通
始终坚持“多条腿走路”,即:以公共互联网为基本传输通道,政务内网、外网和林业专网为专用传输通道,超短波、卫星为特定传输通道,传输线路除有政务内网外网、林业专网保证外,每个县到市有4M、每个市到自治区有8M的公共互联网在三级森林防火指挥中心之间直接传输;自治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开通20M带宽,可同时保障40台电脑上网操作,在县、市、自治区三级森林防火指挥中心之间修起了“高速路”,架起了“高架桥”,从根本上解决了传输问题。
2.4确保资源共享
在自治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建设全区森林防火数据中心,采用单独存储,存储容量达200T,并建设了容灾备份。在各市、县指挥中心建设数据分中心,市存储容量达100T、县存储容量达50T。坚持“软件是灵魂”,挑选研发能力强、技术先进、与森林防火结合紧密的公司,搭建共享开放的数据管理应用平台,统一接口规范,统一系统标准,把市、县所有数据统一到各自的分中心,把5个系统的数据统一到自治区数据中心,实现兼容对接。
人员素质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针对各级防火办人员文化层次高低不平,个体差异大的实际,我区本着“人人参加、人人提高、人人过关”的原则,从2013起连续3年共举办信息化实践操作培训班12期,全覆盖培训市、县防火办主任和业务骨干。
1)以考促学,以惩促帮。每次培训都要求学员通过专门测试,确认合格达标后才能离开培训班,否则自己负担费用继续学习培训,直至合格。
2)“点对点、面对面”培训。2015年3月,自治区拨专款25万元,聘请专业培训公司6名专业人员,在4-8月份分赴全区14个市110个县23个区直单位,采取“点对点、面对面”分机操作轮训900多人。
3)视频现场抽考。2015年12月,自治区森防指将利用已经建好的指挥中心,采取抽考方式,通过视频,对全区防火办人员进行现场“一问一答”考核,考核不过关的将按人数从该市、县、单位年度森林防火目标考核中扣分。
森林防火各个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完成只是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起步,各个系统的高效运行、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实现森林防火信息化的关键和持久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转变思维观念,创新方式,向社会购买服务,依托专业公司、专业技术力量对各个系统进行运行维护管理。
4.1拓展思路,向社会购买服务
森林防火信息化系统多,专业性强,大部分设备分布在野外山林中,易被盗、易损毁、易雷击,加上交通不便,各种困难和问题无法估计,导致林业系统信息管理人员因系统多、技术掌握不够、野外作业难,不会维护;专业公司怕设备被损严重、心里没底,聘请专门技术人员费用高,不愿维护。为此,我们及时向自治区林业厅、财政厅提出各个系统年运行维护保障经费,得到了同意。自2013年起,自治区财政每年预算265万元作为自治区统一建设的“四系统一中心”的运行维护管理费用,向社会购买运行维护服务。
4.2管巡补换,“一条龙”总承包
管:就是对各个系统运行维护负责全部管理工作;巡:就是每年要对野外设备进行2次巡检、1次巡护、1次普查;补:就是及时补充有故障或已经缺失的设施设备;换:就是及时更换被盗、被损、被雷击等设施设备;“一条龙”总承包:就是无论系统什么时候出了什么故障或问题,无论系统补充更换了多少设施设备,都必须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系统的正常运行率必须在招标时规定的指标值内,总费用为投标时确定的价格不变化,低于招标时规定的指标值时,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扣除相应的费用。这样,既解决了各系统的管理服务、巡检服务、巡护服务费用确定和计算,设备的损坏、损毁确定和计算,服务范围、服务标准的确定和计算等问题,又解决了专业公司愿意总承包,还解决了管钱的部门需要费用详细方案,管采购的部门需要具体服务范围、服务标准、服务定价和理由根据,组织招投标的部门需要总体招标方案等实际问题。
4.3依托公司,壮大森林防火力量
目前,共有5家公司14名专业技术人员在保障各个系统的运行工作,其中:5人在自治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总值班调度室、机房工作,同时协助防火办做好其他日常管理工作;9人在14个市110个县巡护、巡检及野外作业。我办指定1人按照招标文件规定,负责管理监督5家公司执行合同情况,每个月按照各个系统正常运行执行指标抽查1次系统的运行维护情况,每个季度召开1次各个系统运行维护协调会,半年、年终支付费用,其他工作全部由运行维护公司承担。这样,不仅解决了防火办人力资源压力,还间接壮大了防火办的力量。
“十二五”以来,我区在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治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大厅面积和显示屏位列全国省级指挥中心之首,运行2年,召开各类视频会议96次,无一差错;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2013年5月建成,251个自动监测站全部完好无损,各项数据到报率98%以上;数字化通信系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全省组网成功的系统,已正常运行10个月;森林防火信息指挥和信息管理系统,是全国唯一一个省、市、县3级一次性由省级统一组织建成的系统,已经收集全区与森林防火有关的各类地标、资源数据600多万条,实现森林防火各类数据的采集、加工、传输、存储、统计、分析、可视化、卫星热点定位、火点定位与查询、火险天气等级数据采集与发布、火蔓延模拟、专题图生成与浏览等功能。同时,我区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体系不健全、信息资源整合不足、统筹协调不够、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人才缺乏等问题。今后,广西将紧紧围绕“依法治火、科技防火”这个中心,突出建设、整合、应用、运维四个重点,坚持“强化基础、健全体系、重视应用、扩宽覆盖、优化管理、提升水平”工作思路,按照国家林业局要求,力推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广西森林防火现代化。
(责任编辑:韩焕金)
S762
B
201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