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研究进展

2015-04-04 09:52俞大雄马睿杰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攒竹肌麻痹电针

俞大雄,马睿杰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


·综 述·

近10年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研究进展

俞大雄,马睿杰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

通过对近10年相关文献的概括、总结、分析,从针刺取穴研究、针刺方法研究、头针疗法等方面综述了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进展,体现了针灸疗法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

动眼神经麻痹;针灸疗法;综述

动眼神经麻痹是眼科常见多发病,临床表现为上睑下垂,眼裂变窄,瞳孔向外下方偏斜,复视,瞳孔扩大以及对光反射消失等。眼球不能向上、内、下3个方向运动,眼球位置向外下方偏斜。动眼神经受损后不但影响患者面部美容,而且影响视觉。目前临床治疗除手术疗法改善美容效果外,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具有确切的疗效。兹将近年来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临床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评定基本均采用如下标准,痊愈为眼球运动正常,斜视、复视、上睑下垂等症状消失,眼裂大小恢复正常;显效为眼球运动基本正常,时有复视,眼裂大小有所恢复,上睑下垂有改善;无效为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1 检索方法

国内文献采用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以针刺+动眼神经麻痹;针灸+动眼神经麻痹为检索词,分别从关键词、摘要、主题途径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3年1月至2013年3月发表文献进行检索,共得到文献76篇,其中以针灸治疗为主的临床研究或病案报道相关文献33篇。

2 文献概况

2.1 针刺取穴概述

在国内文献中,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取穴均采用眼部局部取穴加远道辨证取穴的原则。动眼神经麻痹属中医学“上胞下垂”、“目偏视”、“瞳神散大”、“睑废”、“视一为二”等范畴,属中医学的“痿病”。根据“治痿独取阳明”,《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內眦。”故取穴多选择手足阳明经、足太阳经和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对搜索的33篇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局部穴位有睛明(25篇)、攒竹(25篇)、阳白(21篇)、太阳(21篇)、鱼腰(19篇)、丝竹空(18篇)、四白(15篇)、承泣(14篇)、瞳子髎(10篇)所用的最多,通常只在患侧施针,健侧不施针。远道取穴中用得频率最高的为足三里(17篇)、合谷(16篇)、风池(13篇)、百会(13篇)、太冲(11篇)、三阴交(10篇)和光明(8篇)。王顺等[1]根据所侵犯眼肌的不同,内直肌麻痹配睛明,上直肌麻痹配阳白,下直肌麻痹配四白,下斜肌麻痹配瞳子髎。又《灵枢·大惑论》:“病目而不得视者,何气使然……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阴阳二跷脉“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灵枢·脉度》:“跷脉者……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阴阳跷脉交会于目内眦,阴阳气相并,具有濡养眼目和司眼睑开合的作用。跷脉起于足部向上与手足太阳、足阳明五脉会于睛明穴,二脉调和,能运肾之精气以濡眼目;若跷脉不和,出现眼目疾病。申脉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交会穴,通于阳跷脉,照海穴为足少阴肾经之交会穴,通于阴跷脉,两穴相配既可调节阴阳跷脉之平衡,又可调整足少阴肾经及足太阳膀胱经。崔艳杰[2]、董培培等[3]据此以申脉和照海为主穴配以眼周局部穴位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吉洁等[4]取穴督脉为主治疗高血压、脑动脉瘤、带状疱疹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15例,以局部选穴为主,配以循经取穴。督脉经穴位百会、风府、上星为主穴,足太阳经的睛明和攒竹、足阳明经的承泣、足少阳经瞳子髎和阳白、手少阳经的丝竹空以及经外奇穴太阳和鱼腰等眼周穴位。另有曲晓亮等数10篇文献[5-15]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取穴亦采用眼周局部穴位,如睛明、四白、阳白、太阳、攒竹、承泣、丝竹空、鱼腰、瞳子髎,远道以胃经足三里,胆经光明、风池,脾经三阴交,肝经太冲和大肠经合谷等穴位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2.2 不同针刺方法研究

2.2.1 穴位透刺疗法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发现,治疗眼肌麻痹针灸治疗手法上多采用患眼局部穴位透穴治疗,以达到一针刺激两穴的目的,减少用针数量。如赵斌等[16]针刺丝竹空透鱼腰,王顺等[1]选用阳白透攒竹、阳白透丝竹空,董培培等[3]和扈洁等[17]均选用阳白透鱼腰,李海萧[18]选用攒竹透鱼腰、阳白四透,戴伟[19]用阳白透鱼腰、攒竹透鱼腰,詹海兰等[20]用阳白透鱼腰,攒竹透睛明,承泣透四白,眶下缘内1/4与外3/4交界处向下透刺约1寸,翼明用0.30 mm×40 mm毫针向鼻尖方向刺1.0~1.2寸,小幅度提插捻转使针感向眼部扩散。夏玮[21]针攒竹透鱼腰、阳白透丝竹空、丝竹空透太阳、太阳透下关、四白透巨髎;王学红[22]取穴瞳子髎、攒竹、中部肉轮沿皮刺向鱼腰;内外两个肉轮穴分别沿皮刺向睛明、太阳;睛明、丝竹空、阳白沿皮刺向鱼腰。孙晋茜等[23]治疗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取太阳透瞳子髎,鱼腰透丝竹空,崔扬等[24]治疗左眼动眼神经麻痹,眼部不能向内、上、下转动。头针上星透百会、阳白透鱼腰、丝竹空透攒竹、太阳透承泣等,陈肖云等[25]针睑下垂,取阳白透鱼腰,攒竹及丝竹空上1寸分别透攒竹及丝竹空。上直肌内直肌麻痹取攒竹透睛明,鱼腰透睛明。下直肌内直肌麻痹取承泣透四白,眶下缘内1/4与外3/4交界处向下透刺约1寸。下直肌下斜肌麻痹取承泣透四白,眶下缘内3/4与外1/4交界处向下透刺约1寸。

2.2.2 针刺配合放血疗法

刘双双等[26]治疗完全性右眼动眼神经麻痹1例,以针刺局部常规穴位外,太阳、印堂、阳白、鱼腰、攒竹、丝竹空均用泻法,留针30 min后,一次性采血针点刺放血,以15~20滴为度。

2.2.3 经筋刺法

动眼神经麻痹亦属中医学“经筋病”范畴。《灵枢·经筋》:“足太阳之筋……其支者……为目上纲。”“足阳明之筋……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其病……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盛国滨等[27]据以上理论,通过针刺经筋来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将24组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取目上筋点1(面部,目内眦角稍上0.5分,内直肌止端),目上筋点2(面部,眉弓中点垂线鼻侧移0.5分,眶上缘凹陷中取穴,上直肌及提上睑肌止端),目上筋点3(上眼睑中线,眼轮匝肌),目下筋点1(瞳孔直下鼻侧0.5分,在眶下缘与眼球之间取穴,下直肌止端),目下筋点2(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下斜肌止端)。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0.40 mm×40 mm毫针,根据所选用的穴位平刺或斜刺或直刺,弧形进针后,刺中内部眼肌,产生酸胀重感,留针30~40 min,禁提插。每星期针6次,每日1次,3星期为1个疗程。对照组参照中医眼科学中传统取穴,采用同规格的毫针直刺,得气后留针30~40 min,禁提插,每星期6次,2个疗程后观察结果。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1.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4 搓、飞针刺手法

王顺等[1]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2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治疗组38例,主穴取阳白透攒竹、阳白透丝竹空;内直肌麻痹配睛明,上直肌麻痹配阳白,下直肌麻痹配四白,下斜肌麻痹配瞳子髎。用0.32 mm×40 mm毫针平刺13~25 mm,针刺得气后,采用搓法,右手拇指向后,食指向前360°实搓,用力均匀,不可使肌肉缠针,达到捻之不转、提之不出、插之不入的程度,搓针同时,由针根部轻贴针柄向上飞旋,自下向上成螺旋力,频率为60次/min,每次操作6~8次。每日1次,30 d为1个疗程。普通针刺治疗组34例,取穴同针刺治疗组,针刺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3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月后,针刺治疗组治愈29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36%。普通针刺治疗组治愈21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1.39%。结果表明应用手法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2.2.5 头针疗法

《内经》中多次提到“头为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如詹海兰等[20]使用0.30 mm× 50 mm毫针,在视区向后,眼球协同运动区向眼区方向,刺入达到帽状腱膜下层。连接G6805电针治疗仪,采用连续波,频率在60次/min,头针视区、眼球协同运动区各接1组导线,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秦红霞等[28]取头针枕上正中线(头枕部,为枕上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线,即自强间穴至脑户穴的连线)、双侧枕上旁线(头枕部,与枕上正中线平行,并与之相距0.5寸处的直线);眼周穴攒竹、鱼腰、阳白、丝竹空斜刺,眼周穴禁提插和捻转,得气后,留针30 min。杨继若等[29]治疗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头针取颅底带前1/3,颅底带中1/3,额中带后1/3,顶枕带下1/3。

2.2.6 腹针配合热敏灸疗法

杨贤海等[30]报道用腹针和热敏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患者1例,不明原因复视,伴右眼珠发胀,右眼睑轻度下垂,步态不稳且进行性加重3星期,排除颅内病变,诊断为动眼神经麻痹,经针灸治疗6星期复视无明显效果,遂介绍来中医门诊就诊。遂改取腹针,引气归元处方,加眼点、商曲、上风湿点、右侧大横、合谷、太冲,神阙神灯照射。起针后,在患者右侧风池穴偏上的区域找到热敏点,将艾条固定在此处施灸。共治疗3星期,基本治愈。

2.2.7 温针灸合电针治疗

曾继平[31]温针灸配合电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46例,温针灸治疗取穴脾俞、肾俞、膈俞、足三里,每日针刺1次,12 d为1个疗程,使用0.50 mm×40 mm一次性针灸针,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用一段长约2 cm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电针主穴取承泣、阳白、鱼腰、太阳、丝竹空、攒竹,配穴取合谷、三阴交、太冲、外关,每日针刺1次,12 d为1个疗程。每次针刺得气后并在丝竹空、太阳或鱼腰、攒竹接G6805-1电针仪,采用疏密波,留针20 min。结果治愈30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1.3%。

2.3 针药结合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文献中,中药多采用补气活血、祛风通络及补益肝肾的方剂,针刺多以常规眼部局部穴位加远道辨证选穴。董继先[32]报道电针结合中药治疗术后动眼神经麻痹,中药运用加减羌活胜风汤治疗。李竞等[33]中药外敷药物组成为桂枝20 g,鸡血藤30 g,丹参30 g,川芎20 g,中药粉碎机打碎后以75%乙醇500 mL密闭浸泡3 d,后取乙醇药液5 mL,用纱布浸润后外敷鱼腰、丝竹空、阳白等患侧穴位,随后以热毛巾外敷30 min,每日早晚各1次。中药内服方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李种泰[34]采用明目地黄汤(熟地、生地、山药、山茱萸各15 g,当归、枸杞子、泽泻、益智仁、桑螵蛸各8 g,五味子9 g,丹皮、茯神、柴胡各8 g,丹参、夜明砂、牛膝各5 g)配合电针治疗糖尿病并发动眼神经麻痹52例。取穴承泣、球后、瞳子髎、太阳、睛明、养老、合谷、光明、太冲。

3 建议和展望

综上所述,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取穴以眼周局部取穴为主,经脉主要与足阳明经、足太阳经、足少阳经相关,治疗方法主要选取透穴疗法、头针疗法、电针治疗、经筋刺法、放血疗法等。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疗效肯定,与西医的药物或者手术治疗相比,副反应少,安全性高,依赖性不明显,操作简单,易为患者接受。针灸疗法属于绿色疗法,治疗此病优于其他疗法,且远期疗效较好,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但是,由于动物模型制备等方面的困难,目前尚未见到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机理研究的文献。治疗的机理亦多从中医学理论上找到落脚点,临床研究大多只停留在临床观察,疗效评判标准不一致,没有权威的量化指标,疗效无法令人信服。各个医家的经验不同,故在具体治疗上临床医家根据自己的经验治疗,众说纷纭,手法和刺激量无法进行统一和量化,也导致疗效评价会出现偏倚。且动眼神经麻痹由多种原因所引起,但是在针灸治疗上并没有进行明显的区分。建议首先对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进行分类,并对各个类型的针灸取穴进行规范化。这将有助于对各个类型的针灸治疗的机理研究。明确针灸治疗何种原因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具有良好疗效,亦能够对临床起到指导作用。

[1] 王顺,苏云海.搓、飞针刺手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C].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周年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7:301.

[2] 崔艳杰,高其芳.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32例[J].四川中医,2012, 30(10):135-136.

[3] 董培培,张永臣.针刺申脉照海为主治疗动眼神经麻痹13例[J].江西中医药,2012,43(6):45-46.

[4] 吉洁,沈爱祥.督脉腧穴为主治疗动眼神经麻痹15例[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9,19(6):338-339.

[5] 汪海燕,杨白燕.浅谈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体会[J].江西中医药, 2008,39(8):69.

[6] 曲晓亮,费东亮,李永春,等.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1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2):138.

[7] 赵静,郭琳.针刺治疗老年动眼神经麻痹验案1则[J].河南中医, 2012,32(10):1389.

[8] 林靖,戴伟.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6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1, 20(1):45.

[9] 李义,张世忠,汪元军,等.针刺不同穴位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性复视临床对比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7,30(3):292-294.

[10] 郑士立.针刺配合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动眼神经麻痹23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4):285.

[11] 周小鸿,吕俊彪.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梅花针扣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22例临床观察[C].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0:222-223.

[12] 尹勇,欧阳应颐,张锡芳.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30例[J].中国临床康复,2003,7(31):4302-4303.

[13] 苏云海,蔡岩松.透穴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6):31.

[14] 高云华.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57例患者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3):67.

[15] 刘波,陈红涛,刘金兰.针刺治疗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0):1579-1580.

[16] 赵斌,韦企平.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动眼神经麻痹15例[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1,21(3):169-170.

[17] 扈洁,杨白燕,王海荣.针刺治疗带状疱疹致动眼神经麻痹1例[J].广西中医药杂志,2012,35(3):28.

[18] 李海萧.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验案[J].中国中医急症,2011, 20(6):930,941.

[19] 戴伟.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36例[J].中国康复,2008,23(5): 337.

[20] 詹海兰,蒋再轶,汤清平,等.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3):68-70.

[21] 夏玮.眶内针刺配合穴位透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30例[J].光明中医,2012,27(11):111.

[22] 王学红.沿皮刺加电针为主治疗动眼神经麻痹11例[J].四川中医, 2008,26(9):109-110.

[23] 孙晋茜,张红玲.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J].山西中医杂志,2012,28(11):15.

[24] 崔扬,王伟志.针刺配合注射恩经复治愈动眼神经麻痹[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9):1533-1534.

[25] 陈肖云,朱英,黄小珊.电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32例[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8):1747-1748.

[26] 刘双双,张玉莲.针刺结合放血治疗顽固性动眼神经麻痹验案1例[J].吉林中医药,2011,31(7):676.

[27] 盛国滨,董敏,陈剑.针刺眼部经筋治疗动眼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1,28(6):96-97.

[28] 秦红霞,赵军.头针结合眼周穴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2):3-4.

[29] 杨继若,彭小兰,白晶梅,等.针刺治疗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J].甘肃医药,2012,31(9):650-652.

[30] 杨贤海,刘红,王江.腹针合热敏灸治疗欧洲人疑难眼病验案三则[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1):56-57.

[31] 曾继平.温针灸电针联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46例分析[J].中医误诊学杂志,2011,9(25):6217.

[32] 董继先.加减羌活胜风汤结合电针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术后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2,30(10):75-77.

[33] 李竞,王少松.针药联合治疗后天性动眼神经麻痹1例报告[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7):114-115.

[34] 李种泰.中药合电针治疗糖尿病并发动眼神经麻痹52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5):460.

Recent 10 Years’ Advances in Clinical Studie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Oculomotor Paralysis

YU Da-xiong, MA Rui-ji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rd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Hangzhou 310053,China

By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recent 10 years’ relevant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reviews advances in clinical studie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oculomotor paralysis from acupuncture point selection, needling methods and scalp acupuncture and shows that acupuncture therap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being simple, convenient, efficacious and cheap.

R246.6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5.02.0184

2014-06-30

1005-0957(2015)02-0184-04

俞大雄(1988 - ),男,2012级硕士生

猜你喜欢
攒竹肌麻痹电针
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发生眼肌麻痹的相关因素研究
掐攒竹止打嗝
掐攒竹止打嗝
以眼肌麻痹为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攒竹穴近三年以来在治疗呃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眼外肌麻痹的临床观察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