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朝(江苏省宜兴市中医医院,江苏 宜兴 214200)
中药治疗猩红热20例观察
周新朝
(江苏省宜兴市中医医院,江苏宜兴2142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治疗猩红热的疗效。方法: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实验组给予中医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无并发症。对照组总有效率75%,并发症3例。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猩红热疗效好且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猩红热;中药;疗效观察
猩红热主要是由A组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其链球菌属于红疹毒素中的一种。主要以发热、咽喉肿痛糜烂、皮肤出现弥漫性红疹点为主要临床表现[1]。笔者用中药治疗猩红热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共40例,均为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5~12岁,平均(8.2±1.3)岁;病程3~17天,平均(8.1±2.4)天。实验组男11例,女9例;年龄4~11岁,平均(7.5±1.1)岁;病程2~15天,平均(7.9±1.8)天。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版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的丹痧。起病急、出现突发高热情况,咽峡疼痛红肿,出现化脓现象。在起病12~36h内,出现皮疹,从颈、胸、背等处蔓延至全身。皮疹完全出现后的1~2天,发热与皮疹逐渐消退,病伴有脱屑、脱皮症状。
对照组:青霉素每天静脉注射80万U/kg,每天注射2次。
观察组:①邪侵肺卫用解肌渗疹汤加减。菊花10g,牛蒡子10g,金银花10g,连翘10g,射干6g,薄荷6g,荆芥6g,蝉蜕5g,浮萍5g。咽喉疼痛加重者,加桔梗10g,山豆根10g。②邪入气营用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20g(先煎),知母12g,丹皮12g,生地12g,玄参10g,黄芩10g,连翘10g,甘草5g,黄连5g。发热不减加服柴胡10g,寒水石6g;烦躁不安者加服竹叶5g,山栀5g;口渴欲饮者加天花粉10g,芦根10g。③疹后阴伤者用沙参麦冬汤加减。玉竹12g,麦冬12g,沙参12g,天花粉10g,白芍10g,石斛10g,甘草6g。低热不减者加丹皮12g,地骨皮12g。
两组疗程均为7~10d。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疹回热退,临床症状消失,血象恢复正常。好转:疹回热退,临床症状得到较好的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变化或者恶化。
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数据均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实验组治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无并发症。对照组治愈8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并发症3例(1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猩红热主要在冬春季节为高发期,病程2周左右。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并具有一定的流行趋势。该病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当会导致死亡。西医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是随着近年来抗生素滥用、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治疗效果不佳。中医治疗主要侧重于辨证治疗,整体调护可以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确保尽早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
解肌渗疹汤主要有辛凉清透与利咽解毒的效果,咽喉疼痛加重加桔梗与山豆根可以起到利咽、养气、祛痰、宣肺、消肿、解毒等功效。清瘟败毒饮具有解毒泻火,凉营清气的效果。沙参麦冬汤具有清热养阴,润喉生津的作用[5]。研究显示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中医治疗猩红热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惠敏,胡建凯,王建军,等.猩红热中医论治初探[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9,12(01):205-206.
[2]张德超,王建祥.猩红热病机证治浅论[J].江西中医药,2010,24(01):158-159.
[3]陈瑞芬,陈虎宇,邢夏生.中医药治疗猩红热27例体会[J].河北中医,2009,14(12):125-126.
[4]钱利凝,张晓军,刘传德,等.泄热解毒汤治疗猩红热81例分析[J].河北中医,2010,12(03):221-222.
[5]孙淑芹,朱成方,刘红,等.清营解毒汤治疗猩红热43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15 (13):120-121.
临床经验交流
[收稿日期]2015-05-21
[中图分类号]R255.91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5)10-0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