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亮/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农牧服务中心
牛几种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李海亮/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农牧服务中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牛奶在人们日常食物所需的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随之养殖范围和规模日渐增大。在牛养殖过程中,除了一些病毒性疾病,牛瘟、口蹄疫、牛病毒性腹泻和牛结核病、牛副结核病、炭疽等,寄生虫病也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且多为慢性、消耗性疾病,一旦感染寄生虫病,就会出现营养不良、消瘦、生长发育迟缓、饲料利用率低、生产性能下降、免疫抗病力低等病况严重困扰着肉牛业的发展。笔者总结了牛球虫病、牛焦虫病、牛绦虫病、牛疥螨病、牛肝片吸虫五种常见的牛寄生虫病的发病特征症状和防治方法,供大家交流学习。
(一)牛球虫病
牛球虫病史由艾美耳球虫引起的寄生在直肠的原虫性疾病。球虫寄生在大肠中发育成卵囊,在排出体外后发育成侵袭性卵囊,牛在食用后被感染。多是在春夏和秋季多雨的时节发病。低洼和潮湿的牛舍和放牧区容易造成牛的感染。一般潜伏期为2~4周,各个年龄的牛都能感染,2岁以内犊牛发病率高,且容易造成死亡。另外,饲料变更频繁、应激刺激、患其他传染病,造成牛的抵抗力降低,也易发生此病。
一般临床上表现为牛消瘦、初喜卧,腹痛,食欲下降,排出的稀粪带血,其中混有纤维素样薄膜,有恶臭。病中期体温升高到40℃~41.5℃,前胃弛缓,肠蠕动增加。后期,粪便为黑色,几乎全为血液。在极度贫血和身体衰弱的情况下发散死亡。
治疗:(1)氯丙啉:20~ 25 mg /kg,每日1次口服,连用5~7 d,用0.005%~0.01%的比例加入饲料或饮水中,可起预防作用。
(2)磺胺二甲氧嘧啶:0.1 g/ kg,每日l次口服,连用l周。
(3)莫能霉素或盐霉素:20~30 mg/kg饲料添加。
(4)鱼石脂20 g、乳酸2 ml,加水80 ml混匀。每日2次,每次10 ml口服,或鱼石脂20 g,溶于l00 ml米汤中,每日口服l次。
(5)磺胺呱0.1 g/kg,次硝酸铋、夕炭银按l∶1∶5的比例混合,0.1 g/kg,喂服7 d。
(二)牛焦虫病
焦虫病是一种寄生性原虫病,焦虫分布广泛,主要寄生于黄牛、水牛的血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内寄生,尖端成锐角相连。牛焦虫病是通过寄生在牛体上的蜱进行传播,是一种世界性血液原虫病,能引起一种急性发作的季节性的疾病,往往散发或呈地方流行性,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其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尤其是在夏秋潮湿高热的季节。
在临床上初期会出现高热,体温可升到40℃~42℃,贫血,呼吸困难,血红蛋白尿,淋巴结肿大,脾肿大,消化道水肿、出血,溃疡等症状,有的病牛排出黑褐色、恶臭、带粘液的粪便。乳牛则会出现泌乳量降低或停止,怀孕母牛常发生流产,患牛死亡率在70%~90%。
治疗:(1)三氮脒3.6 mg/kg肌肉注射,,配成6%溶液或使用黄色素4 mg/kg,配成1%溶液,分点深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用3 d。
(2)口服焦虫片(主要成分为青蒿琥酯),30 kg/片。
(3)对体质弱的病牛,进行强心补液。用25%的葡萄糖溶2 000 ml,VC注射液100 ml,10%安钠咖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一天一次,连用3次。
(4)对病牛和周围的环境用1%的马拉硫磷溶液喷洒牛体,驱杀牛蜱,切断焦虫病的传播途径。
(三)牛绦虫病
绦虫病史最常见的牛蠕虫病之一,病原寄生虫有多种,以莫尼茨绦虫危害最为严重。主要危害犊牛,地螨为中间宿主,在每年的4~6月或5~8月容易感染,在牛羊体内可寄生长达3个月。
病牛感染后表现为食欲减退,饮欲增加,精神不振,体质虚弱,发育受阻,消瘦,贫血,胸前水肿,肠炎,腹泻或便秘与下痢交替;严重时病牛下痢,粪便中混有成熟的绦虫节片,病牛迅速消瘦,贫血,出现痉挛或回旋运动,后期有神经症状,最后死亡。
防治:在舍饲转放牧前对牛进行1次驱虫,1个月后进行第3次驱虫。(1)吡喹酮:50 mg/kg的剂量,每天1次,连服2 d即可。
(2)口服40~60 mg/kg剂量的硫双二氯酚。
(3)抗蠕敏口服10~15 mg/ kg的剂量。
(4)犊牛一般采用1%硫酸铜溶液内服100~150 ml可达到驱虫效果。
还有要注意不要在清晨或者傍晚放牧,也不要割喂带露水的草料给牛饲喂,管理好粪便,防止传染。
(四)牛疥螨病
牛疥螨病在冬春季节易发生,是一种传染性的皮肤病,由疥螨寄生所致病,尤其牛舍潮湿、阴暗、拥挤及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极易造成螨病的流行。疥螨的发育是在牛的表皮内不断挖掘隧道,并在隧道内不断繁殖和发育,完成一个发育周期约8~22 d。痒螨在皮肤表面进行繁殖和发育,完成一个发育周期约10~12 d。
临床表现主要发生在头、颈、背、腹侧皮肤,有大量的圆块状脱毛同时皮肤增厚,病牛剧痒,用力磨擦栏杆、食槽和墙壁,或用舌舔舐患处,致使局部损伤、发炎、形成水疱或结节。若继发感染,患部溃烂、化脓、结痂,痂皮被擦破后,创面有多量液体渗出和毛细血管出血。病牛因不断擦痒、舔舐,会出现烦躁不安,严重影响采食和休息,使胃肠消化、吸收机能减退,日渐消瘦。当阴雨天后或是通风不好的牛舍会加重病情,痒觉表现更为剧烈。
防治:(1)一般采用5%来苏儿溶液,加入0.1%辛硫磷乳剂涂于已清洗剪毛的患部,反复涂药,以彻底治愈。
(2)肌肉注射伊维菌素3 ml (200 mg/kg体重计算),间隔10 d再注射一次。或用溴氰菊酯喷淋,用量为500 mg/kg;也可用二嗪农250 mg/kg喷淋,或500 mg/kg涂擦双甲醚。
(3)大群发病时则可用药浴治疗,宜在温暖季节进行(一般在夏季)。常用药剂有0.025%~0.030%林丹、0.05%辛硫磷、0.05%蝇毒磷、0.1%杀虫脒水溶液或0.03%~0.05%胺丙畏乳油水溶液。用药后要注意防止牛舔食,以免中毒。
(4)加强检疫工作,要保持圈舍卫生、干燥和通风良好,定期对圈舍和用具清扫和消毒;对患畜应及时治疗;可疑患畜应隔离饲养;治疗期间,应注意对饲管人员、圈舍、用具同时进行消毒,以免病原散布,不断出现重复感染。流行地区每年定期药浴,可取得预防与治疗的双重效果。
(五)牛肝片吸虫
肝片吸虫病是严重危害牛羊反刍兽的蠕虫病,又叫肝蛭病,寄生于牛羊的肝脏胆管中。引起动物消瘦、贫血、水肿、发育生长迟缓、功能障碍,发生慢性肝炎、胆管炎或肝硬化,并发生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代谢紊乱等病症,常引起牛羊死亡,尤其是幼畜的大批死亡,造成巨大损失。该病在我国33个省市自治区都有发生,多雨季节是高发期,低洼、潮湿的地区易流行发生,牛的感染率在30%~60%左右。
寄生虫体数量少的牛常不表现症状。急性型多见于犊牛,表现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减退,走路蹒跚,腹泻,贫血;慢性型较为常见,虫体达到肝脏时往往不显症状,但随着虫体的成长,症状日渐显著。出现食欲不振或异嗜,下痢,周期性瘤胃鼓胀,前胃弛缓,伴发卡他性肠炎,被毛无光,贫血消瘦。最后出现颈下、胸下、腹下冷性水肿,病牛衰竭例地死亡。
防治:驱虫是有效的治疗手段,还是积极的预防措施。因此病常发生于10月份至第2年5月份,所以春秋两次驱虫是防治的重要季节。既能杀死当年感染的幼虫和成虫,又能杀灭由越冬蚴感染的成虫。
(1)内服六氯乙烷0.2~0.4 mg/kg,一次服完,驱虫前1 d及驱虫后3 d,不要饲喂富含蛋白质和易发酵的饲料,以免引起牛瘤胃膨胀.
(2)硫双二氯酚(别丁)40~50 mg/kg,做成舔剂经口舔服。
(3)四氯化碳2.5~5.0 ml/ 100 kg分点肌肉注射,效果良好。
(4)硝氯酚是近年来驱治牛羊肚片形吸虫特效药物之一。牛,3~4 mg/kg体重,大群驱治可采用目测体重给药,100~200 kg/0.5 g,200~400 kg/1.0 g。投服时不须禁食,可用水瓶灌服。也可将粉剂混料喂服。
(5)碘醚柳胺对成虫及童虫都有很强的驱杀作用,10 mg/kg剂量内服。
(6)丙硫咪唑对牛肝片形吸虫成虫有良好的驱虫作用,采用15~25 mg/kg剂量口服,驱虫率可达99%~100%,但对其童虫效果较差。
另外,要把平时和驱虫时排出的粪便集中处理发酵,杀灭虫卵。消灭椎实螺滋生处所,可养殖鸭子进行灭螺,也可用氨水、氯硝柳胺等药物进行灭螺;避免在低洼潮湿的牧地放牧和饮水,以减少感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