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高血压与心理障碍

2015-04-04 07:08那开宪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刘女士心理障碍高尿酸

◆文 那开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刘女士今年55 岁,刚刚退休。在单位组织的体检时,她被查出患有高血压及高尿酸血症,这个结果使刘女士着实吓了一大跳。想起当年父亲因高血压导致肾功能不全、冠心病,又因肾功能不全导致尿毒症,不得不进行透析治疗,最后因感染导致肾功能衰竭去世;母亲因高血压导致脑中风,至今仍行动不便……二老均因患高血压而出现了较严重的并发症,更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这使刘女士倍感恐慌。

自从发现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后,刘女士如临大敌,在饮食上控制得十分严格。凡是听说能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高尿酸的食物,如:鸡蛋、肉、豆制品、海鲜等,均已在她家的餐桌上被“全面封杀”。她听同事讲,对于刚患高血压者,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十分重要,于是,刘女士每天都频繁测量血压,一旦发现高于正常值,就莫名感到头昏、头晕,要求家人赶紧把她送到附近的医院进行治疗。为了治疗高血压,她几乎跑遍了京城的各大医院,求诊了不少有名的专家,尝试了各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但是血压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为此她更加恐惧,认为自己已经走上了其父母的老路。

一天,刘女士找我来看病,把厚厚的两大本血压记录及在各个医院检查的结果给我看。我细致地看了她的材料及其血压记录,发现她是原发性高血压,属于高血压二级,没有高脂血症,尿酸有轻度升高。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令我吃惊的是,她几乎每个小时就测量血压一次,如果血压偏高,她甚至每10 ~20 分钟测量一次。据刘女士本人讲,某医生曾向她建议:发现血压高时,除服用目前的降压药物外,还要临时再服用一片其它的降压药物。于是,她就一直按照那位医生的办法,对付时而出现的高血压症状。

“作为医生,不仅要有治疗疾病的能力及手段,更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因素。

看到刘女士对于高血压如此惶恐不安,我耐心地开导她,表示她的高血压程度并不重,尿酸也没有高到必须服用降尿酸药物的程度。就目前的程度而言,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会走其父母的道路,只要遵医嘱服药,血压完全可以得到良好控制。至于测血压的频度,我建议她每日2 ~3 次即可,因为正常情况下,人体血压每日每时都会有变化,只要没有太大的波动,又没有相对应的症状,就可以不用理会,平时的饮食更应该注意营养均衡搭配。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过多去关注血压的变化,反而会使自己陷于较大的心理压力下,造成血压因紧张而升高,她此时的血压升高正是由其心理紧张所致。经过我的耐心说教,刘女士终于明白了高血压现象是她的心理问题。根据她的病情,我建议她服用长效降压制剂及抗焦虑药物。不久,她的血压就得到了有效控制。一些平素不敢吃的饮食种类逐渐丰富了起来,刘女士也比以往开朗多了。

通过刘女士的病案,我深深体会到,作为医生,不仅要有治疗疾病的能力与手段,更应该关注患者本人的心理。研究表明,高血压发病原因是多因素所致,除躯体本身因素外,其不仅与饮食结构、遗传、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还与心理障碍、社会、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几乎每位高血压患者都经历了血压不降反升及反复波动的过程,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心理上,都给患者带来了很大负担;同时,疾病导致的躯体不适和心理负担也使病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临床上对高血压的干预往往忽视了心理及社会因素。高血压常见的心理障碍是焦虑和抑郁,有一项对北京市10 家医院3260 例门诊患者的调查表明:高血压焦虑发生率为4.7%,抑郁发生率为4.9%。焦虑可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为心悸、多汗、气短、胸憋、胸闷、失眠、头晕等;抑郁表现为乏力、疲劳、无欲望、无兴趣等。研究表明: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血压的发展和预后。这些患者在进行仔细检查后,大都无器质性病变,但发现在有心理障碍的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可增长2 倍以上。脑卒中、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病风险更可增长至6倍,死亡率增长2倍以上……可见,具有心理障碍的人易发生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也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尽管高血压与抑郁症都具有很高的患病率,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少引起重视,充分重视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早期识别、积极应对高血压患者所伴发的抑郁情绪并给予有效的心理、社会或药物干预,对于进一步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应对高血压合并心理障碍的患者时,进行准确识别及心理治疗十分重要。

猜你喜欢
刘女士心理障碍高尿酸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房屋漏水拒交物业费业主卖房搬家保安却不放行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失物复得好心车长受赞扬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症血症与痛风40例
中医分型治疗高尿酸血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