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先智 鲁 成
(西南大学,重庆 北碚 400716)
2015年4月,中国蚕学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在凉山州举办了现代蚕桑生产模式现场会,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期间参观了凉山州蚕种场、德昌县永郎镇果桑生产合作社、元坤果业公司、宁南县华弹镇10万亩优质蚕桑基地、葫芦口镇“6215”桑园套种模式示范基地、茧丝绸工业集中发展区等,受益良多,感触颇深。
凉山州是四川省优质蚕桑基地建设的核心区域,是四川省最大的蚕茧生产基地,占全省蚕茧产量的1/3,2014年全州发放蚕种55.7万张,产茧2.5万t,蚕农茧款和桑椹收入达到9.5亿元,茧丝绸工业综合产值达到35.6亿元。全州有年产茧1万t基地县1个,年产茧2500~5000t的县4个,年产茧超过50t的乡镇57个。目前,凉山州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昌果叶兼用现代蚕桑产业模式、宁南县金沙江河谷地带生态蚕桑产业模式,宁南县“6215”桑园套种模式、果桑及桑叶深加工多元化蚕桑产业模式,对推动我国现代蚕桑产业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2007年以来,德昌县积极探索果叶兼用产业发展模式,全县桑园面积6万亩,其中果桑面积达3万亩,投产果桑园8000亩。果叶兼用品种每亩产桑椹2500~3000kg。2014年,全县养蚕7.6万张,产茧335万kg,农户售茧收入1.3亿元;生产桑椹1.5万t,农户桑椹收入7500余万元。果叶兼用桑园使亩桑综合收益翻了一番,达到1.3万元。德昌桑椹已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鲜果在华北、东北等地区销售,桑椹深加工产品出口多个国家,声名远播。2015年4月,中国蚕学会授予德昌“中国果桑之乡”称号。
宁南县全县蚕茧产量达到1.25万t,蚕农收入4.43亿元。华弹镇和葫芦口镇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是该县蚕桑生产重点乡镇,基本实现了家家栽桑、户户养蚕。两个乡镇共有养蚕农户7120户,农业人口20041人,人均产茧量62.5kg,人均年养蚕收入5300元。华弹镇位于金沙江高山峡谷地带,山高坡陡,采用“田边地埂栽成线、荒坡斜地栽成片、房前屋后建小桑园”的模式,种植地埂桑,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葫芦口镇地势相对平缓,创新出“6215”桑树栽植模式,每亩地经济效益比传统粮食种植可增加1.5倍以上,亩桑最高产值达到1.5万元。
凉山州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过程中,桑叶、果桑和果桑深加工实现了产业化。
宁南南丝路集团公司,充分利用当地冬季暖和、桑叶落叶迟的优势,挖掘冬桑叶的保健价值,开发冬桑叶茶系列产品,并建立了国内第一条“冬桑凉茶”桑叶茶饮料加工生产线,实现了桑叶茶饮料的产业化生产。
德昌元坤绿色果业有限公司,以丰富的桑椹资源为依托,打造出了以“自然、绿色、生态、健康”为主要特色的“西部阳光”桑椹汁。德昌桑椹汁先后通过有机食品认证,ISO9001、HACCP和犹太认证,通过了美国FDA和GMA-SAFE认证,并取得了出口卫生注册证,产品已出口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沙特阿拉伯、以色列、韩国、台湾等欧美、中东及亚洲国家和地区。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
在考察凉山州现代蚕桑生产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以下启示:
蚕桑产业是传统产业,在东桑西移过程中,西部地区如何提高蚕业生产竞争力,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创新发展模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是关键。
德昌县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达到17.7℃,年日照时数为2108.6h,年平均降水量1079.0mm,相对湿度小于61%,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资源充足。德昌县发展果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无菌核病的困扰;二是桑椹含水率相对较低,果皮较厚,耐储藏,可以通过空运到全国各地鲜销,大幅提高了其商品价值;三是品质优良,德昌果桑果实饱满,颗粒大而紧,油亮有光泽,口感甜软清香,甘美醇厚。
德昌县光热资源充足,是我国反季节蔬菜的优良产地,且人多地少,农业产业竞争激烈,如果单位面积产值不高,农民就没有积极性。因此德昌县果桑产业的成功,创新发展模式功不可没。选用适宜本地发展的果叶兼用桑品种“德果一号”,其叶型大小适中,枝条和叶片直立,适宜相对密植种植模式,缩短了果桑园进入丰产期的时间,同时桑椹收入和养蚕收入兼顾,蚕农亩桑收入达到1.3万元,提高了蚕桑产业的竞争力。
宁南县葫芦口镇的“6215”桑树栽植模式(即宽行6尺、窄行2尺,株距1.5尺)是经过多年摸索形成的适合当地蚕农生产的现代蚕桑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利用该区域冬季光热条件资源,在每年1~4月套种土豆,亩产400kg,增加收入4000元;套种水果玉米,亩产700kg,增加收入1500元;套种黄豆,亩产400kg,增加收入2000元。4~9月套种花生,亩产200kg,增加收入800元。5~9月套种紫薯,亩产1000kg,增加收入1500元。11月到次年2月套种洋葱,亩产5000kg,增加收入3000元。通过桑园套种,每亩桑园产值可以达到1.5万元,呈现夏秋是桑园,冬季是良田的繁茂景象。“桑+黄豆+青饲料+冬季土豆”模式在一片桑园内同时解决了蚕农粮食问题、禽畜饲料问题、农民增收问题,实现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和谐发展。“6215”桑树栽植模式使农民一年四季有事做,不需要外出务工,就可获得长期性的收入,进而稳定了蚕桑生产。
凉山州地处横断山脉东部,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强烈,高山峡谷相间,由于风化淋滤长期的历史作用,成土母岩的自然结构极易遭到破坏,加上流域四周的分水岭山地以及丘陵地带的坡度比较陡,水的剥蚀和侵蚀作用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发生各种地质灾害。凉山州金沙江河谷和雅砻江下游河谷,海拔较高,受焚风效应影响,干旱季节炎热干燥,雨季降水集中,成为半干旱气候区,在该气候影响下,土地易退化和石漠化,人口的过快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已对森林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和破坏。
凉山地区干、湿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境内日照充足,日照量自北向南递增,北部山地年日照时数约在1600~1800h,而中南部达到2400~2600h,是我国同纬度及其邻近其他地区全年日照时数的1.2~1.5倍,是四川盆地的1.6~2.8倍,具备发展各种优势农业产业的特点。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石榴、青花椒基地,西南最大的苹果基地,四川最大的甘蔗、早产蔬菜、花卉和白魔芋基地,拥有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和无公害优质稻、石榴、水果、蔬菜四大省级挂牌生产基地以及无公害大米、洋葱、蒜头、蒜薹、石榴、葡萄六大国家级农产品品牌。凉山州虽然农业生产气候条件较优越,但农业产业竞争十分激烈,要在凉山州使农业产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效益好,二是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小,而蚕桑产业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特征,完全满足上述条件。
凉山州蚕桑生产基地县宁南县山大坡陡,沟壑纵横,是典型的深切割地区,沟心较陡,松散堆积物多,易发生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水土流失严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宁南县开垦梯田,种植地埂桑,发展蚕桑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入宁南县境内,最令人注目的就是蔓延在山坡上的一片片地埂桑。
地埂桑生产模式是当地农民经过长期摸索总结出来的科学种植模式。对交通不便的大山上的农民而言,蚕茧具有全商品性,价值高,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蚕茧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加之政府制订的保护价收购,是重要的稳定现金收入来源。在华弹镇,人均蚕茧产量达到149.7kg,蚕茧收入达到5300元,蚕茧是当地经济效益最好的农产品。从水土保持角度而言,梯田地埂桑模式,可以通过桑树的机械阻滞等作用有效防止季节性降雨对土壤的冲刷,与常规横坡农作模式相比,桑树地埂桑-农作模式土壤抗剪强度、抗蚀性、抗冲性与综合抗蚀性明显增强,而且还能促进桑树和其他农作物吸收和土壤蓄积氮磷量。桑树地埂桑-农作模式同时解决了农民的粮食、饲料问题,满足了农民对粮食、禽畜养殖和现金收入的多重需求,是生态富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随着国家战略的调整和新时期经济社会格局的变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表现为纵向一体化经营和横向一体化经营不断深化,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人口不断减少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通过桑园土地流转等方式,发展蚕桑生产大户,实现蚕桑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提高蚕桑生产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是稳定和发展蚕业生产的重要措施。
家庭经营是各国农业现代化的共有经验。家庭经营作为一种生产经营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将农民的劳动、资金投入与收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调动农民内在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凉山州城市化、工业化水平比较低,农业劳动力相对丰富,在城乡二元体制长期存在、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很低的情况下,为维护社会稳定,中等规模的家庭农场是比较合理的经营模式。
蚕业生产季节性强,劳动过程要求精细化作业,非常适合家庭农场这种组织方式。农场主拥有完全的自主经营权,可以根据蚕业生产季节性合理安排家庭劳动力,决定雇工数量,根据劳动力体力和技术熟练程度,安排采桑、养蚕等工作。
宁南县积极推广家庭农场这一蚕桑生产组织形式,利用富民工程资金对家庭农场建设蚕房、购置省力化机具和方格蔟进行专项补贴,并对家庭农场建设有成效的农户和乡镇进行奖励,目前全县已注册登记的以蚕桑为主业的家庭农场有680个。宁南县葫芦口镇银厂村的蚕业家庭农场自有桑园10亩,流转桑园80亩,年共育小蚕350张,养蚕226张,养蚕收入39.6万元,桑园套种收入19.5万元,套种收入与土地租金、养蚕雇工及其他支出基本持平,全年纯收入达到30余万元。蚕桑家庭农场大幅提高了业主家庭收入,增强了发展蚕业生产的信心,2014年该业主在共育蚕房及蚕具上的投入达到70万元。
合作社是一种兼有企业和共同体双重属性的社会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中非常重要的组织,是提高蚕桑生产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形式。蚕桑生产与自然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具有季节性,固定投入的资产专用性程度较高;具有空间分散性和家庭经营规模局限性,因而分散的经营者往往具有弱势性。这些特性使合作社这一组织与制度适宜在蚕桑生产中应用,并能够帮助农户获得更高的收益水平。
德昌县永郎镇永跃村三社共有农户59户、人口221人,从事栽桑养蚕的农户56户、人口209人。通过组建永辉桑椹专业合作社,该村成为蚕桑产业专业村。全村现有桑园面积约290亩,其中果叶兼用桑260余亩。2014年全社养蚕320张(含种茧),产茧约16000kg,售茧收入60万元;产果300余t,售果收入180万元,全社蚕桑总收入240万余元,户均收入4万余元。永辉桑椹专业合作社对内为农户提供桑椹销售价格信息,统一收购农户桑椹,对外负责联系销售客户,保证了桑椹鲜果的畅销,既方便了客户,又保证了农户的收益。
凉山州属高海拔、低纬度地区,独特的光热资源和气候条件适宜桑树生长,是我国目前难得的天然优质蚕茧生产区域。凉山州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农村交通条件不便,农民发展蚕桑生产,增收致富需求迫切。四川省和凉山州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蚕桑产业的发展,而且蚕桑生产技术体系成熟,产业链完整。凉山州目前已具备了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的各项条件,建议凉山州抓住“东桑西移”这一历史机遇,着力打造“中国优质蚕茧之都”、“中国桑椹之乡”,做大做强蚕桑产业。
[1]翟占一.大力发展新凉山生态型经济 [J].新城乡,2014(10):63-65.
[2]廖光萍.凉山州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J].甘肃科技纵横,2014,43(6):27-29.
[3]谢以刚.凉山州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11):48-49.
[4]付昌立.宁南县干热河谷荒山造林浅析[J].四川林业科技,2009,30(4):107-109+116.
[5]陈玉禄,苟宁刚,单成德,等.四川省宁南县主要地质灾害特征及防御对策 [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16(2):119-124.
[6]贺小慧.家庭经营与农业现代化的结合[J].人民论坛,2014(5):91-93.
[7]冯献,崔凯.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同步发展的现实选择和作用机理 [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3):269-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