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建设
培育养蚕大户助推蚕业发展
童永红
(荣县农牧业局,四川荣县643100)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特别是中青年大量向城镇转移,传统的蚕桑生产面临不少新的问题与困难。在新形势下发展蚕桑生产,必须正确分析当前蚕桑生产存在的问题,寻找新的发展模式。
1蚕桑生产面临的问题
目前农村养蚕人员主要是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妇女,不少人对蚕桑生产技术的接受能力弱,对扩大养蚕规模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青壮年,外出后愿意回乡发展蚕桑生产的人数很少,蚕桑生产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
桑园生产方面,桑树栽植管理、桑叶采摘、桑叶运输方法传统原始,主要依靠人工完成,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养蚕方面,虽然荣县近年来大力推广小蚕共育、省力化蚕台育及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
目前荣县绝大多数蚕农仍处在栽桑、养蚕、出售鲜茧这一最低端、最基础的阶段,身份仍只是丝绸行业的原料生产者与提供者,既无资金与设备,又无技术条件来充分开发利用蚕业资源,更无法参与后续加工,无法享有后续加工的利益。
目前农户养蚕规模普遍较小,季养蚕量在2盒以上者占比不到一半。“绺绺种、箔箔蚕、篼篼茧”的零星分散式养蚕仍占一定比重,这些蚕农养蚕收益不高,学习蚕桑生产技术的积极性低,不易形成规模经营,即使部分蚕农想要扩大经营规模,但在土地流转等具体操作上也存在不少问题。
2典型大户的启示
荣县河口镇万家村5社的王德容同志,家有两个劳动力,丈夫是一名教师,目前已建有6667m2密植小桑园,蚕房面积约290m2,2012年养蚕24盒,产茧984kg,售茧收入31488元。2013年该户养蚕49.5盒,产茧2010kg,售茧收入7.9万元,加上出售桑枝收入,蚕桑收入达8.2万元,占家庭总收入12万元的68.3%。2014年养蚕60盒,产茧2580kg,售茧收入88600元,创造了荣县蚕农家庭人均养蚕量、人均产茧量和人均售茧收入之最,同时也带动了周围很多农户,走上了栽桑养蚕致富之路。
王德容的经验启示:要保证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必须吸引一批有文化、有市场观念、懂技术的返乡青壮年,为其提供宽松的、适宜的外部环境条件,按照不同发展阶段,将其培养为年养蚕量30~50盒、蚕桑收入5~8万元的养蚕大户,或年养蚕量50~100盒,养蚕桑收入8~15万元的养蚕大户,甚至要培育年蚕桑收入超过20万元,乃至30万元的蚕桑大户,使在农村从事蚕桑生产的收入高于外出务工、经商的收入,这才是发展蚕桑生产的可行之策。
3培育养蚕大户的对策建议
为了充分利用桑叶、蚕房、蚕具,调节劳动力时空分布,实行全年多批次滚动养蚕,改变一年只养四季蚕的习惯,增加养蚕批次,力争实现全年养蚕7~8批次;配套蚕种出库与催青工作,实行多批次、小批量出库与催青,确保一日孵化率95%以上;增加蚕种运输与催青费用,由财政予以补贴或由蚕茧收烘企业负担,不将增加的费用摊派给饲养多批次滚动养蚕的农户,保护其栽桑养蚕积极性。
根据荣县自然条件,引进新的桑树品种与家蚕品种,经过品种比较试验,确定应予推广的具体品种,在目前推广的“农桑14”、“湘7920”、“油桑”、“川桑98-1”、“新一之濑”、“实钴11-6”、“小冠桑”基础上进一步引进适宜于条桑育的桑树品种;春蚕和晚秋蚕选用“871×872”,夏蚕用“洞庭×碧波”,盛夏用“两广二号”,秋蚕则用“夏芳×秋白”,“川山×蜀水”。
多批次滚动养蚕,相邻批次之间的时间间隔短,中间如果消毒不好,极易引发蚕病,大小蚕分开饲养,全面实行小蚕共育。选择思想品德好、工作认真负责、养蚕技术过硬、有专用桑园、专用小蚕共育室、专用蚕具及配套设施、口碑好的小蚕共育户来负责小蚕共育工作,严格技术规范,确保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无病。
为了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大蚕饲养采用省力化蚕台育技术,上蔟则采用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养蚕大户可以建简易蚕房或室外大棚来饲养大蚕,搭建大蚕省力化蚕台,搞好消毒、温湿度调节、给桑、通风换气等工作,使用“双连蔟片”让熟蚕自动上蔟,加强挂蔟、晾蔟、蔟室通风排湿管理,提高蚕茧质量。
为了扶持养蚕大户,保障蚕农利益,蚕茧收烘企业要做好蚕茧收购服务工作,及时挂秤收茧,采取上门收购或集中在一两个茧站收购,收购时按质论价,实行仪评收购。
培育养蚕大户,需要各级政府和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在土地流转,蚕房建设用地,新建、改建蚕房,新建室外养蚕大棚、省力化蚕台,消毒机具、蚕箔、蚕网、纸板方格蔟购买,桑树育苗、新建桑园、良桑嫁接、桑病虫统防统治等方面予以一定资金或物资补助。在技术方面,业务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地上门予以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其生产上面临的问题,让养蚕大户率先使用桑树新品种和家蚕新品种,率先掌握并使用新技术,较快地提高蚕桑生产水平,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增加效益。
作者简介:童永红(1965-),女,本科,农业经济师,从事蚕业管理与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