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当今,引起全球热议的《21世纪资本论》,使用了近300年的数据证实了发达国家财富差距和收入差距在不断加剧的事实,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代价值。但这一研究仅仅注重历史事实的阐述,并没有触及社会资本积累这一理论深层。而SSA学派的社会积累结构理论(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Theory, SSA)则可以为这一实证分析提供有效的理论框架。SSA学派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其主要贡献是立足于资本积累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关系,为揭示资本主义经济所特有的经济长波现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较好地解释了不同国家、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差异和变化逻辑,这一学派由于在分析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贡献突出而获得了全球的关注。2012-2013年我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访学期间,系统地研究了这一理论,又与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卫·科茨教授和麦克唐纳教授就社会积累结构理论在现时代的创新问题进行过多次交流和探讨。此后,我提出这一理论至少需要进行两个方向的发展与创新。一是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SSA分析框架,建立SSSA理论框架①张沁悦、特伦斯·麦克唐纳:《全球生态变化与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学术月刊》,2014年第7期。;二是运用SSA理论框架分析中国问题,建立CSSA理论框架。我的这一提法获得了大卫·科茨教授和麦克唐纳教授的认可,也获得了国内学者的响应,并愿意组成研究团队进行合作研究。于是我们在2013年举办了“全球变化与SSA理论研讨会”,正式提出SSSA和CSSA概念,制定了初步研究框架。历时一年后,我们的这一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组文章就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一篇是分析了SSA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继承与发展,这是我们理论创新的基础性研究;一篇是分析了环境因素对劳资关系这一SSA核心制度的影响作用;一篇是以社会积累结构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分析了当前我国最为敏感的房地产经济问题。以上文章从不同角度尝试对SSA理论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也是希望抛砖引玉,吸引更多学者从事该方面研究,从而推动SSA理论进一步发展与深化。
——马艳
论SSA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马艳1,2,严金强3
(1.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上海 200433;2.上海财经大学 浙江学院,浙江 金华 321013;
3.复旦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33)
严金强(1983-),男,浙江衢州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摘要:积累的社会结构(SSA)学派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之一,该学派秉承了马克思主义分析传统,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其核心方法,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制度分析法,同时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背景下,大量运用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现代具体研究方法。SSA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不仅成就了SSA学派的理论创新,也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关键词:积累的社会结构;研究方法;继承;发展;创新
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Theory,SSA),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之一。SSA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一批美国激进的经济学家,包括大卫·戈登(David Gordon)、理查德·爱德华(Richard Edwards)、麦克·利奇(Michael Reich)、萨缪尔·鲍尔(Samuel Bowles)、托马斯·维斯科普夫(Thomas Weisskopf)、大卫·科茨(David Kotz)和特伦斯·麦克唐纳(Terrence McDonough)等。SSA理论框架在Gordon, Edwards和Reich(以下简称GER)1982年合著的《分割的工作,分化的工人》一书中正式成形,后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重要分支。SSA学派作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立足于资本积累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关系,为揭示资本主义经济所特有的大约以每50到60年为一个完整周期(经济的长期快速扩张和长期停滞与危机)的经济长波现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观点。同时,也较好地解释了不同国家、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差异和变化逻辑。这些理论创新为有效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别是2008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深入剖析SSA的理论创新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它们对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继承与发展。
SSA学派秉承了马克思主义分析传统,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其核心方法,与《资本论》的核心分析方法具有一致性,而在具体的分析方法上又存在区别,主要体现为进一步拓展了《资本论》中的制度分析方法,并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变化的新背景下将其更加具体化。
一、SSA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研究方法的继承
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研究方法,是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和灵魂,贯穿于马克思经济学整个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马克思以此为指导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SSA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在研究方法上秉承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这一根本研究方法,并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首先,SSA理论重视研究生产关系、制度变革和阶级矛盾,将历史唯物主义贯穿于研究过程的始终。
第一,SSA以生产过程的变革为线索,分析制度变革的诱因。SSA秉承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理论精髓。如SSA在研究方法上以马克思对资本积累过程的阐述为出发点,借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决定因素的阐述,将资本积累看作决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一系列制度的基础。将不同的资本积累过程作为研究制度变革的出发点。这是因为,首先,资本积累过程包括购买、生产和出售三阶段,本身就是广义的生产过程。对资本积累过程的重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重视对生产分析的传统。其次,具体的SSA文献在结合历史材料对资本主义制度变化逻辑的分析中,大多以直接生产劳动组织形式变化为线索,分析其他相应制度形式的变化,虽然其分析往往涵盖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大经济活动,但体现出更加重视生产活动的趋势,坚持了马克思主义重视生产过程分析的传统。
第二,SSA将制度的发展变化视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SSA依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的观点,强调了SSA(在其建立与巩固阶段)既是导致资本积累繁荣、经济长期扩张的促进因素,(在崩溃阶段)又是阻碍资本积累,使经济陷于长期停滞与萧条的原因。
第三,SSA基于唯物史观视角,进一步阐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性。SSA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考察资本主义制度的变化过程,从更加具体的层面上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历史过程,每个特定的SSA都具有历史特殊性。SSA学派对资本主义历史阶段怎样进行具体划分,具有不同的观点。但有一点是其共识,即资本主义制度可以按照SSA具体构成制度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的SSA一方面与下一阶段SSA的具体制度构成有显著不同;另一方面,由于在每一阶段SSA的崩溃过程中,同时伴随着新建SSA的努力,目的在于解决当前阶段的矛盾冲突,又显示出不同阶级和利益集团的冲突,因此,每一阶段的SSA同时建立在上一阶段SSA矛盾的基础上,又对下一阶段SSA的制度特征产生影响。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一样,SSA学派认为,制度变革既有渐进性的,又有革命性的。
第四,SSA强调了阶级冲突在制度变革中的重要作用。SSA学派继承了阶级分析的传统,将劳动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冲突看作导致SSA制度变革的主要矛盾,重视SSA制度安排对于缓解和平复劳资矛盾的作用。他们同时指出,不同的SSA制度只能暂时缓解或平复劳资矛盾,不能永久地解决这一矛盾,从而为资本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转型留下了空间。除此之外,SSA学派强调阶级力量的对比决定了SSA的特征,例如Kotz(2013)在对新自由主义SSA之后新SSA特征的预测上,认为未来新SSA的特征取决于工人阶级力量的强大和阶级运动的活跃性,如果工人阶级运动较为活跃,将促使SSA制度安排向有利于工人阶级利益的方向发展;如果工人阶级力量足够强大,不排除会发生资本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转型。然而,SSA学派仍然秉承马克思主义传统,认为阶级力量的对比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亦即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资产阶级谋取本阶级利益的斗争仍然在SSA形成特征上起主导作用。
其次,SSA理论从资本积累与其内置的社会结构之间的矛盾关系的发展来分析不同SSA的制度交替。从抽象层面来看,SSA将与资本积累相关的矛盾分为三类:一是资本积累过程本身的矛盾;二是支撑资本积累的特定SSA制度内部、SSA制度之间的矛盾;三是资本积累过程与特定SSA之间的矛盾。伴随着积累过程与特定SSA制度的建立,这些矛盾的主要表现和冲突程度也不断发生变化。从具体层面来看,SSA学派将处理与资本积累过程相关矛盾的制度安排分为五类(Wolfson和Kotz, 2010; McDonough, 2011)。
第一,处理资产阶级与劳动阶级矛盾的相关制度。SSA学派继承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分析方法,将劳资矛盾看作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矛盾。劳资冲突的尖锐化将影响资本积累的购买过程和生产过程。而不同SSA制度安排下的劳资矛盾暂时缓和的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管制的SSA”下的“劳资妥协”局面;另一类是某一阶级占上风,现有历史条件下实际出现过的“自由的SSA”下资本控制劳动的“资强劳弱”局面。劳资矛盾暂时缓和的两种方式,最初均会因为有利于劳动力稳定供给和生产过程稳定,而促使资本积累扩张加速。然而伴随着资本积累过程,在“劳资妥协”局面下,由于劳动者实际工资的不断增长将损害资本利润率,从而阻碍资本积累;而在“资强劳弱”局面下,由于劳动者工资占收入份额不断下降,社会不平等加剧,将导致消费需求不足,生产相对过剩,从而影响资本积累。
第二,国家在经济中的地位和职能以及处理资本与社会之间矛盾的制度安排。相关制度有两类:一类是“管制的SSA”下国家积极参与经济过程,以不同的方式约束资本家的自由行为,以促进社会公正;另一类是“自由的SSA”下国家对资本的管制作用受到限制,强调“自由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同样,这两类制度安排在建立之初,均会因为缓和了资本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而促进资本积累。然而伴随着资本积累,“管制的SSA”下国家以不同方式约束资本家的自由行为,以促进社会公正为目标提供社会福利项目等,一方面直接限制资本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会提升企业成本,使其利润率下降而不利于资本积累。而“自由的SSA”下国家对资本的管制作用受到限制,由于工人在面对资本时的竞争弱势,工人生活水平将显著恶化,从而导致社会消费需求不足,资本价值的实现遭遇危机,影响资本积累。
第三,处理资本之间竞争关系的制度安排。资本之间的竞争一方面会迫使企业降低成本,优胜劣汰,提升劳动生产力;另一方面竞争的激烈程度将影响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从而影响利润率而影响资本积累。与资本竞争矛盾相关的制度有两类,第一类是在“管制的SSA下”大资本之间对价格竞争的尽力避免和合作竞争。大资本之间采取合作行为,有助于与工人阶级讨价还价并达成一致协议。此时由于国家监管资本家行为,金融部门的角色受限。第二类是在“自由的SSA”下的无约束资本竞争。激烈的竞争使资本家承受了更大的劳动成本削减压力,并激化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矛盾。金融资本倾向于追求投机性收益,而非服务于产业资本积累。
第四,主流意识形态及其相关制度。主流意识形态伴随着SSA核心制度的建立而建立,与核心制度兼容并相互支持。例如,“管制的SSA”下,主流意识形态强调无约束的市场行为的危险,支持政府管制,认为这将增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自由型SSA”下的主流意识形态中,个人主义、自由竞争、自由市场等意识形态占优,认为政府干预将导致经济过程和个人自由面临危险。由此可见,主流意识形态与其对应的SSA阶段相互加强,在SSA兴建的初期有助于新制度体系的建设,有助于资本积累,而在SSA的崩溃时期,主流意识形态一方面加强了原有SSA对资本积累的阻碍作用,同时将阻碍新SSA的探索建立直至其被相反的意识形态所取代。
第五,处理国际资本矛盾关系的相关制度。
最后,SSA方法中同样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由于构成SSA的制度的整体统一性,因此一旦SSA不再能支持资本积累,将整体崩溃。Kotz(1987)指出,构成SSA的制度中,有一些具有核心地位。因此,当某一SSA的某些制度已经不符合资本积累的要求而崩溃时,只要核心制度尚能发挥作用,则SSA整体将继续发挥作用;当SSA的个别制度崩溃到一定程度,则SSA整体崩溃。同样,新的SSA的建立过程,并非要求新SSA的所有制度均建立,只要其中的核心制度已经构建,便能发挥新SSA对资本积累的支撑与促进作用。这一思想体现了制度变化的“量的增加引起质的变化”的质量互变规律。关于新旧SSA的更替规律,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一方面,前后交替SSA将出现本质的不同,新的SSA由于解决了上一阶段SSA难以解决的积累过程的矛盾冲突,因此是对上一阶段的SSA的否定。过去认为,旧的SSA崩坏后,不会重新出现在人类历史上,而经过历史实证分析证明,旧的SSA会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出现。例如Kotz(2010)指出,美国的“竞争SSA(1865-1898)”和 “新自由主义SSA(1982年至今)”均属于“自由型SSA”,而 “垄断型SSA(1898-1945)”和“战后SSA(1945-1982)”均属于“管制型SSA”。
二、SSA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制度分析法的继承与发展
制度分析法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研究方法在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形成、发展以及灭亡过程中的具体运用。SSA学派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在秉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根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在其理论分析过程中着重使用了制度分析方法,并将这一研究方法作为其基本的分析方法。这一研究方法不仅成就了SSA理论创新,也在一定意义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扩展了《资本论》中关于制度的分析方法。
首先,由于SSA是指资本主义特定发展阶段所对应的特殊的社会结构,包括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在内的一整套制度。由此,SSA理论的核心主题着重于经济过程中的制度,将制度分析法作为其基本研究方法便毋庸置疑了,而这些也都体现在SSA的理论体系之中。
第一,在对SSA的概念与特征的界定和阐述中,制度分析方法贯穿始终。SSA学派认为,资本积累不是在真空中进行,而是受到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影响。GER(1982)最早给出了SSA的正式定义,其基本思想是:个别资本家对经济利润率和稳定性预期决定了他们的投资决策,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决策决定了经济是持续扩张还是进入停滞或危机阶段。而影响经济利润率和稳定性的预期的,除了狭义的经济制度之外,还包括一系列政治、文化制度。GER(1982)将这个影响资本家预期从而影响资本积累进程的一整套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称为“积累的社会结构(SSA)”。然而,SSA学派并没有对构成SSA的制度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指出,SSA探讨的制度涵盖了三类(Lippit,2010):第一类是狭义的制度即组织,例如大学或者世界银行。第二类是广义的制度,包括传统、习俗和预期。从这个层面看,不同的制度具有典型的国家和文化特性,即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制度具有特殊性。第三类是可以在广义范围内对制度进行划分,将特殊类别的制度从中区分出来,例如一国内的整体劳动关系。
此外,构成SSA的制度包含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与资本积累过程的密切相关性。SSA是支持或者阻碍资本积累过程的外部环境,因此构成SSA的制度既不是无限的,也不是无法确定的,而是仅包含与资本积累过程密切相关的制度。二是具体制度构成的广泛性。SSA学派认为,资本积累进程不仅受到经济制度的影响,并且内嵌在一个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中,因此还受到政治和文化制度的影响,具有广泛性特征。三是SSA的阶段性与历史性。对应资本主义积累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SSA,并且每个SSA内部也可以分成探索、巩固、崩溃等不同的阶段。这是因为SSA的功能是通过缓和与稳定资本积累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冲突,从而为投资利润率和稳定性预期提供制度保障,因此构成SSA的制度特征受到前一阶段矛盾冲突的历史特点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外部偶然性历史事件的影响。四是SSA内部制度的整体性与一致性。虽然SSA包含和资本积累相关的一整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涵盖范围非常广泛;然而构成SSA的制度不是一系列个别制度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相互兼容和互相支撑的整体。
关键词第二,制度变化是理解SSA的功能与解释经济长周期的。SSA方法产生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时期。其提出的最初目的,一是为了阐述当时的资本主义具体制度亟须变革,二是为了解释经济长周期中的长期繁荣与长期衰退及其阶段性更替提供一个理论模型。在此背景中,GER(1982)首次正式建立SSA理论模型并解释了经济长周期。其理论逻辑是:(1)经济长期扩张阶段建立在良好的SSA已经构建和稳定的基础上,好的SSA刺激了投资繁荣和经济活跃。(2)快速的资本积累将投资推动到当前SSA的边界,系列矛盾与冲突加剧,经济不稳定增加。(3)积累放缓,经济进入停滞期。制度结构变革的要求和反对力量同时存在。经济停滞导致了现存SSA的进一步解体。(4)SSA的危机阶段,资本积累要求建立新的社会结构,而这一制度的重构过程是复杂的,不仅取决于现阶段阶级斗争的特征,阶级力量的对比,还受到外生的历史偶然因素的影响。(5)新的SSA最终确立,这一SSA与前阶段SSA具有本质的区别,资本主义从而进入新的阶段。
收稿日期:2014-11-1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现代政治经济学重大前沿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12AJL003)。
作者简介:马艳(1956-),女,吉林通化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中图分类号:F019文献标识码:A
关于SSA的功能及其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的作用,SSA学派的认识伴随着历史发展也产生了变化。SSA学派认为,由于资本积累过程中存在各种矛盾冲突,SSA的功能就是通过制度安排稳定和缓解这些矛盾冲突,从而稳定资本家的利润率及利润率预期,推动向实体经济的投资,从而为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提供制度性支持。最初认为,一个新的SSA的建立和稳固会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GER,1982)。但Wolfson和Kotz(2010)研究发现,新自由主义SSA的扩张阶段,美国的年均增长速度与上一SSA的危机阶段没有显著区别,但是资本获得的利润在总收入中的份额不断提升,新自由主义SSA没有促进资本积累,但是确保了较高的资本利润率。因此应舍弃将SSA与经济快速增长联系在一起的假定,SSA的功能是服务于资本获利,以及为资本积累提供基本的制度保证,但不一定就能促成较高的资本积累率。
第三,就SSA核心矛盾与资本主义制度变革的研究来看,制度分析是基本方法。SSA文献以资本积累为分析出发点,阐述不同阶段的不同SSA相互交替的原因,并通过对实际历史材料的分析,研究不同SSA系列制度的创建、巩固、繁荣与衰退的内在机理和过程。这些分析有以下目的:其一,试图察明导致资本主义制度变化的核心矛盾;其二,试图按照一定的逻辑对资本主义历史进行阶段性划分;其三,试图阐明SSA的核心矛盾的相互作用,以及核心矛盾和历史偶然事件在SSA阶段更替中的作用,从而为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历史变化和未来演变趋向提供理论框架。
根据对构成SSA的核心制度的理解的不同,SSA学派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变化阶段有三种不同的划分。一是以SSA的五大核心制度为评判标准对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划分,将资本积累过程中的冲突分为五大类:劳资冲突;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关系;资本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关系;资本积累与国际环境之间的冲突;资本积累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二是将劳动过程及其转型看作SSA的标志性特征,基于资本主义经济方式全球化的背景对SSA阶段进行划分。将1820-2000年划分为无产阶级化、同化、分化、空间化四阶段。其中,1820-1870年为无产阶级化SSA;1870年至一战期间为同化的SSA;二战后至1970年为分化的SSA;1970年至今为空间化的SSA。三是依据SSA中的特殊制度变迁,解释整个SSA阶段的崩溃与重建。
以上三种对资本主义历史阶段划分标准的不同,来源于对导致资本主义变化的核心矛盾的认识不同。第二种划分方式强调劳资矛盾是导致SSA变化的核心矛盾,并以此为出发点,解释资本主义制度变革;第一种划分方式虽然也承认劳资矛盾是导致SSA变化的主要原因,但是同时也强调其他矛盾在SSA变化上的综合作用。第三种方式和前两种方式实际处于不同的层次,第三种方式实际分析了构成SSA的个别制度在SSA发展中的作用,但并非将其分析的个别制度当作导致SSA变化的核心矛盾。
其次,SSA理论运用的制度分析方法,不仅成就了其整个理论体系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差别性以及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现实的解释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马克思的制度分析方法。
第一,SSA制度分析层次的具体性。SSA的制度分析方法继承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但其研究的层次相对于马克思对制度基本本质的抽象研究来说,更为具体。SSA方法将一些复杂因素和启示添加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传统,他们关注的制度不再是基本层面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相对产权制度也更加具体,包括资本积累过程中的劳动力市场制度、产品市场制度、生产组织方式、国家制度和国际贸易制度以及政治文化制度等。对于和制度变迁相互作用的社会矛盾的关注,偏离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而更加关注资本积累过程中将遇到的更加具体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强调中间阶层和阶级的作用,以及可能的跨阶层联合的不同形式。政治和意识形态力量的相对自主性,在历史变化中重点强调人类行为而非抽象的产权制度。强调历史一致性在决定不同集团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应对行为的作用等。
第二,SSA对资本主义制度危机趋势理解的整体性。SSA学派继承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制度危机趋势的全部观点,但是从SSA与资本积累的矛盾作用关系出发,将不同的危机趋势纳入不同的SSA制度结构中进行理解。例如,在“管制型SSA”下,由于劳资达成妥协,国家干预经济过程,这种SSA的结构性危机更有可能是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和劳动成本上升的“利润缩减”型危机,在“自由型SSA”下,由于资本控制劳动,工资收入占社会收入份额下降,社会两极分化问题加剧,这种SSA的结构性危机更有可能是资本实现型危机。因此,SSA对资本主义制度具体层面的分析,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趋势。
第三,SSA重视探索经济运行矛盾的制度解决逻辑。SSA学派在制度分析的具体层面上,更加关注的不是资本主义具体制度的内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而是关注现有的矛盾将遵循怎样的逻辑得到暂时的调和,并促进新的SSA的建立。这对于我们理解当前全球经济制度变局、制定经济政策和引导制度发展的方向提供了更加具体的理论依据。
最后,SSA在制度分析方法方面能够具有以上所述的成就与发展,这一方面在于它们能够在资本主义新时期与时俱进地发展了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也在于它们能够吸收其他流派有价值的研究理念。
第一,SSA对于凯恩斯主义研究方法的吸纳。凯恩斯宏观经济思想是SSA方法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SSA学派关于SSA和投资决策关系的分析受到凯恩斯关于资本主义经济中投资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凯恩斯确信“时间和物质的黑暗力量”永远是经济体系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内在组成因素,并将预期、不确定性、不完全信息引入经济分析,“凯恩斯为自己确定的任务就是批驳瓦尔拉斯定律和瓦尔拉斯体系,并发展出一个关于产业和就业的货币理论,在这一理论中,不确定因素起着主要作用”。*布赖恩·摩根:《货币学派与凯恩斯学派》,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14页。在SSA分析中,不确定性也对投资决策,从而对资本积累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事实上,SSA的主要功能正是通过缓和社会中的各类矛盾,减少不确定性,稳定预期来鼓励投资,从而促进资本积累。SSA的主要方法来源是马克思分析传统,与凯恩斯主义又有很大的区别。
第二,SSA对于制度主义研究方法的吸纳。SSA方法强调制度分析,与旧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新制度经济学存在方法上的联系。这些制度主义传统虽然均可在SSA方法中找到,主要表现在SSA的阶段转换机理以及构成SSA的制度整体性的阐述中。然而SSA与制度主义传统的不同在于,它对于经济发展的一般化分析更为开放。强调构成SSA的制度的整体性特征是SSA学派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正是由于强调SSA的制度整体性,SSA学派发展了系统的分析方法,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变化的机理,得出更符合历史现实的决定。需要指出的是,新制度经济学也强调制度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他们认为,随着相对价格和交易成本的变化,制度渐进性变迁,因此现行制度是有效的。但这一理论不能解释现实中显著无效的制度为什么存在,也不能解释制度变革的突变性特征。和新制度经济学不同,SSA理论强调不同的制度之间的区别,并且理论化制度发展的动态和危机,SSA方法不仅接受制度的渐进性变化特征,更强调制度的革命性变革。
三、SSA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其他方法的运用和创新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除了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这些根本研究方法外,还运用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实证分析法如数量分析、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等。在马克思看来,实证分析作为规范分析的补充,是对基本观点的论证和展开说明。这些研究方法,在SSA的研究框架中都有体现,也是其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然而,由于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的进步与发展,SSA在使用这些分析方法时也有所创新。
第一,SSA使用和发展了统计方法与计量分析法。对于构成SSA的具体制度是否存在规律性的相互关系,SSA学派大多持否定态度。由于SSA学派在方法论上更加强调历史的分析方法,认为决定SSA制度特征的,除了某些规律性的因素外,还受历史偶然性的影响。其创始人GER甚至持历史多元决定论来认识构成SSA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因此,SSA学者大多认为,无法运用计量手段改写SSA的制度模型。但这并不妨碍统计工具和计量工具在SSA分析中的应用。在对各个不同国家的经济历史进行案例分析时,SSA的文献运用了来源广泛的大量统计数据,作为其SSA阶段划分的支撑材料。而其创始人Gordon(1994,1998)后期更是试图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进一步推进SSA的思想,并分析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变化。Gordon的计量分析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由于偏离了SSA的历史分析方法,因此该学派沿着这一方向发展的研究并不多见。
第二,SSA使用和发展了案例分析方法。SSA学派在阐述资本主义制度变革的理论逻辑时,应用了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材料作为分析对象,采用了案例分析法。由于SSA学派发源于美国,并且由于历史统计数据的相对完备性,SSA学派最初致力于对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后来将研究范围扩展到了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再后来,研究范围扩展到了中东地区、墨西哥、印度,近期还有对中国SSA的尝试性研究。这些研究运用SSA框架分析不同国家的历史材料,丰富了SSA方法的研究内容。通过对各民族国家的案例分析表明,目前尚未发展出可以精确概括适用于所有国家制度特征的一般化SSA方法。构成某些国家特定阶段的SSA的特定制度,不能简单机械地被直接应用于对其他国家SSA的分析。例如,不能认为构成美国战后SSA特征的劳资和平谈判和福利国家制度也同样构成了日本SSA或南非SSA,需要对构成特定国家和地区的SSA制度进行特殊的和历史的分析。
第三,SSA使用和发展了比较研究方法。SSA学派强调,不同的经济系统由于其内嵌的社会结构不同,因此存在不同的制度安排,同时也有着特定的制度变化轨迹。SSA分析方法除了关注制度变革的一般性理论,同时也关注不同经济发展历史背景下,不同国家的制度差异性。因此,SSA分析考虑不同经济系统和不同的民族国家之间的差异。例如,日本、德国、美国、瑞典和南非都是市场导向型的资本主义经济,然而它们的制度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经济绩效也显著不同。SSA的研究目的之一就是解释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制度安排以及不同的经济绩效,因此采取了比较分析方法。
例如Lippit(2010)比较分析了美国战后SSA与日本战后SSA的结构特征。Lippit(2010)指出美国战后SSA包括Gordon、Weisskopf和Bowles(1996)提出的4个核心制度特征:(1)劳资妥协:劳动者放弃生产过程的管理控制权,以换取实际工资增长和工作安全。(2)美国霸权主义下的世界和平,有助于美国资本对外投资,获取国外廉价原料和中间产品。(3)国家经济作用增强,达成资本公民协议:企业接受社会安全、医疗及其他保障措施,以换取公众对企业逐利行为的最小干预。持续增长的国防支出确保了总需求。(4)资本之间进行有控制的竞争。一方面由于国内寡头垄断,控制了国内资本竞争性行为,另一方面其他国家经济正从战后复苏,相对美国呈弱势。
与此同时,日本在1955-1970年的战后SSA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其主要制度包括:(1)企业和国家的密切关系“Japan Incorporated”。(2)经联会组织。以某个银行为核心组织,以交叉持股为特征的日本企业集团。(3)员工终身雇佣制以及晋升上的年功序列制。(4)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5)竞争残酷的精英式教育体系和职业模式。其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一方面确保男性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另一方面确保孩子在母亲的细心照料下更好地投入竞争残酷的精英式教育体系。而这一教育体系为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劳动者。此外,倾向于公职的职业偏好,与企业与政府的联系、日本企业集团、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等相互支撑,形成了支撑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增长的独特的战后SSA。
比较分析法建立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能更好地认识到,即便具有同样的基本经济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由于传统文化、经济发展阶段等社会结构的不同,不同的国家可以形成截然不同的SSA,而这些SSA又将产生不同的作用。那么,对于基本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例如社会主义中国,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SSA,如果存在,其SSA又呈现出怎样独特的特征,是更值得深入探讨和比较分析的素材与案例。
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的结余,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重要作用。从全球层面来讲,同样需要基于资本积累的经济发展,同样需要支持资本积累的SSA。而全球SSA一方面由不同民族国家的SSA构成其重要部分,另一方面还应存在超越民族国家层面的全球性SSA。那么全球性SSA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各民族国家之间的SSA如果相互作用,民族国家和全球层面上的SSA又如何相互作用,是理解世界经济变局与走向需要回答的问题。要进行相关的分析,首先应至少对世界主要经济体进行深入细致的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这些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基础。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SSA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秉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在制度分析方法方面有所创新与发展,这些不仅成就了SSA学派的理论创新,也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首先,SSA学派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唯物史观,关注广泛的社会制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同时重视历史现实,分析经济过程中的具体矛盾,而非对经济现实的抽象假定,其结论具有与历史相一致的现实性和全面性。例如前文分析的,对SSA功能的理解的变化,对导致SSA制度整体性特征因素的分析,对“新自由主义SSA”危机成因的系统性阐述等,都体现了其分析方法的系统性与全面性特质。其次,SSA学派对与资本积累过程的相关矛盾及处理制度的整体关注,决定了其分析框架的开放性。由于这些矛盾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SSA学派的研究范围也涉猎甚广。从一开始着重于解释经济中的长期波动,拓展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方面对劳资关系、宏观经济动态、金融管理制度、政府管制、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政治方面对政党联合、国家政策的分析,社会方面对一般经济史的分析以及对刑事司法制度的分析等。并且由于其分析方法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得出了全面的分析结论。
尽管SSA在制度分析方面有所贡献,从而使其理论框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但是,由于这一理论体系的开放性特质,其研究分析也需要不断进步。就现阶段SSA理论研究的空间还很大,对其研究方法也有较高的要求,为此,迫切需要在数理分析工具和计量分析方法的使用上有所提升,同时在研究范围上需要扩展,如对环境问题的SSA分析和转型国家的SSA分析等。
参考文献:主要
[1]马克思.资本论(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程恩富,胡乐明.经济学方法论——马克思、西方主流与多学科视角[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大卫·科茨.当前经济危机预示可能发生重大社会变革[J].红旗文稿,2013,(4).
[4]Block F. Crisis and Renewal: The Outlines of a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Deal[J].Socioeconomic Review,2011,9(1):31-57.
[5]Gordon, Edwards,Reich. Segmented Work, Divided Worker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6]Gillespie M. D.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Family Economic Deterioration: Historical Contingencies and the “Great Recession” of the United States[J].World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2011,2(1):406-440.
[7]Hayden F. G. Integrating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and Social Accounting Matrix with the Social Fabric Matrix’ American[J].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2011,70 (5):1208-1233.
[8]Klitgaard,Krall. Degrowth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2,(84):247-253.
[9]Kotz D. M. Long Waves and Social Structures of Accumulation: A Critique and Reinterpretation[J].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1987,19(4):16-38.
[10]Kotz, McDonough,Reich.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Growth and Crisi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11]McDonough, Reich, Kotz.Contemporary Capitalism and Its Crises: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Theory for the 21st Centur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
[12]Murphy,McDonough.The Spatial Restructuring of work and Maquiladoras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J]. Cambridge Journal of Regions, Economy and Society,2012,(5):413-434.
[13]Robinson W.I. Global Capitalism Theory and the Emergence of Transnational Elites[J].Critical Sociology,2012,38(3):349-63.
[14]Valdes,Cho. Critical Race Materialism: Theorizing Justice in the Wake of Global Neoliberalism[J]. Connecticut Law Review,2011,43(5):1513-72.
SSA Theory’s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to Marxist Research Method
Ma Yan1,2, Yan Jinqiang2,3
(1.SchoolofEconomics,Shangha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Shanghai200433,China;
2.College,ZhejiangShangha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Shanghai200433,China;
3.SchoolofMarxism,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433,China)
Abstract: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SSA)School as one of the main schools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Marxist economic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raditional Marxist analysis, take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s its core methods, and also inherits and develops institutional analysis in Marxist economics. At the same time, under the new background of moder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capitalism, it uses a large number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case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modern research methods. SSA theory’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research methods not only accomplish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SSA school, but als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economics.
Key words: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research method;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innovation
(责任编辑: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