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心电监护效果的影响因素和护理对策
张美芳
(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内科, 江苏 太仓, 215400)
关键词:心肌梗死; 心电监护; 原因分析; 护理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并发的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猝死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需做好严密的心电监护,及时发现恶性心律失常,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机[1]。研究[2]显示,心电监护仪的无效报警率很高,达到73%,严重干扰了护士对报警的敏感性,所以,在心电监护过程中排除各种干扰、提高报警准确率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3]认为,在临床工作中重视对护士的培训,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可以减少无效报警的发生。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AMI和ACS患者共115例在使用心电监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处理对策,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2月入住本科的AMI和ACS患者共115例,男86例,女29例,年龄39~89岁,平均58.7岁,其中AMI 38例,ACS 77例。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接受持续心电监护,直至病情稳定或出院;最短使用2 h,最长使用365 h;将配合绝对卧床休息、出现假性报警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并记录患者心电监护过程中出现假性报警的原因及处理后的效果。
1.3结果
本组115例患者心电监护过程中出现假性心律失常报警42例,占36.5%; 出现干扰波22例,占19.1%; 出现波形速率与心率不一致3例,占2.6%; 经过及时处理,这些问题均得到较好解决。
2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1假性心律失常报警
2.1.1假性心律失常概况:非心脏自身激动的原因而是由于仪器或外在的干扰因素导致在监护仪上显示的心律失常,称为假性心律失常[4]。本研究中发生的42例假性心律失常中包括心率较实际偏慢7例、心率较实际偏快21例、假性室速9例、假性心搏骤停5例。
2.1.2心率较实际偏慢:观察中有7例监护显示心率比实际心率慢的情况。在心电图的波形中,通常R波振幅最高,而监护仪是通过感知R波振幅计数心率,当R波振幅太小,监护仪无法感知低振幅的R波时,计数出的心率会比实际慢[5],本组中有3例属于此情况,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后考虑是否由于R波振幅太低导致的,经调整振幅后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当电极片与皮肤接触不良时,会受到患者呼吸和活动的影响,使监护时而显示波形,时而显示1条直线,而使心率的计数比实际慢,本组中有4例属于此现象,由于老年人身上皮屑较多,导致电极片与皮肤粘贴不紧密,经过用75%酒精清洁皮肤,更换电极片后,问题得到解决。
2.1.3 心率较实际偏快:观察发现有21例患者监护显示心率比实际心率快的情况。监护仪是通过感知 R波振幅计数心率,而由于设置或疾病因素影响导致P 波或 T 波振幅高度达到监护仪所设定的计数心率的高度时,那么这个高振幅P波或T波就会被误认为R波而记录为1次心率,在1个心动周期中监护仪就计数2次R波,导致监护仪心率为实际的2倍[6]。本组中有3例发现心率2倍于患者实际心率,为安装起搏器术后未将起搏脉冲抑制功能打开所导致,经打开监护仪设置中起搏器选择键后,监护仪心率显示正常;2例为T波振幅过高,监护仪误读为R波所导致的,经过选择监护仪其他导联后,心率显示与实际一致;另外16例为干扰波的影响,出现高振幅的波形导致计数偏快,予排除干扰后心率得到纠正。
2.1.4假性室速:观察中有9例为假性室速。心电监护的导联是模拟导联,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监护仪连接肢体的活动、电极片与皮肤的贴合度、电极线的连接是否紧密、电极片的黏胶质量、周围仪器设备等都会影响到监护仪上心率、心律的客观准确性[7]。经过现场仔细查看患者,发现患者实际状态与监护报警室速情况不符,检查后发现有2例为电极线损坏,导丝断裂引起波形不正常后的误报警,予更换电极线;3例为患者皮肤污垢较多,电极片粘贴不良引起的干扰波,予清洁皮肤、更换电极片后心律恢复正常;4例为患者烦躁、活动频繁导致,经向患者和家属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后报警消除。
2.1.5假性心脏骤停:观察中有5例监护显示心率为0,心律直线。监护仪是通过感知 R波振幅计数心率,而由于电极连接错误或脱落将无法显示明显的QRS波,或振幅设置太低导致监护无法识别R波时,监护仪将会显示心率为0而出现心脏停搏的报警[8]。本组中1例为电极连接错误,2例为电极脱落,2例为振幅设置太低,经对症处理后监护显示正常。
2.2假性心率与波形速率不符
监护仪上波形速率选择通常有50 mm/s、25 mm/s、12.5 mm/s, 而心电图机和监护仪上常规选择25 mm/s, 导致医护人员对心率和波形速率的关系有相对一致的认识。在此次观察中发现有3次监护上波形显示的R-R间距明显短于监护屏幕上显示心率应对应的R-R间期,经检查发现是波形速率误选择了12.5 mm/s, 将波形速率调整为25 mm/s, 便于观察。而对于特殊情况如快速型心律失常,波形速率太慢,将无法清晰地分析波形,又如缓慢型心律失常,波形速率较快,屏幕上将显示严重心动过缓,容易导致误诊。因此护士选择走纸速度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心率快者可选择50 mm/s,心率慢者可选择12.5 mm/s[9]。
2.3干扰波
引起干扰波的原因主要有人为现象、未放置好或设备功能不好以及电干扰[10]。22例干扰波中,人为现象包括患者肢体活动频繁5例,经过与患者沟通交流后得到控制;7例为患者皮肤有油脂或污垢,予酒精清洁皮肤后干扰波基本消除;5例为设备功能不好,包括电极片凝胶干燥以及电极线老化,予更换电极片和电极线后干扰波消除;5例为电干扰,包括三相插头松动3例,同时使用其他仪器设备2例,经更换插座,宣教患者和家属避免在心电监护仪2 m 范围内使用手机等通讯设备[11]等措施后干扰波得到处理;同时,对于干扰波解决效果不佳的情况,可开启监护仪滤波功能,将有较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曾桂英, 林丰. 影响心电监护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处理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7): 653.
[2] Atzema C, Schull M J, Borgundvaag B, et al.Alarmed: adverse eve-nts in low-risk patients with chestpain receiving continuous elect-rocardiographic monitoring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 pilot study[J].Am J Emerg Med, 2006, 24(1): 62.
[3]宋志红.心电监护仪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19): 2313.
[4]鲁闻燕, 俞中妹.心电监测波形干扰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3): 271.
[5]谢红英, 谢艳梅, 王凤珍, 等.心电监护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13): 1237.
[6]金燕.心电监护仪在临床应用中常见问题分析及控制措施[J].当代医学, 2013, 11(19): 10.
[7]段桂仙.影响心电监护监测结果的原因及处理[J].全科护理, 2014, 11(12): 2955.
[8]汤佳媚, 林丽.干预措施提高护士对心电监护报警敏感性的效果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4, 3(12): 239.
[9]周姓良, 胡靖青, 刘娟, 等.护理干预对降低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的效果观察[J]. 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2): 16.
[10]方晓虹. 护理干预在降低ICU心电监护误报警率中的效果评价[J]. 全科护理, 2015, 2(13): 535.
[11]张鲁英, 姜冠华. 手机等无线设备对医用电子仪器的干扰及对策[J]. 国外医学: 护理分册, 2004, 23(1): 9.
收稿日期:2015-03-05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20-110-02
DOI:10.7619/jcmp.2015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