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萍(江苏省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江苏 泰兴 225411)
平衡针灸治疗急性扭伤132例
陆萍
(江苏省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江苏泰兴225411)
笔者采用平衡针灸[1]治疗急性扭伤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共132例,均为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门诊患者。男78例、女54例,年龄5~78岁,病程均不超过1周。包括颈、肩、腰、踝部等,均有明显扭伤病史,以软组织、韧带、筋膜等损伤为主,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活动受限等。摄片及查体排除骨折、肿瘤坏死引起的骨质破坏、韧带断裂等严重器质性病变。
颈部扭伤:取颈痛穴,位于手背部,半握拳第4掌骨与第5掌骨之间,即指掌关节之凹陷中。交叉取穴。又以颈部的压痛或自觉疼痛为标志,针刺与患部相对称的同名经相应穴经(或部位),活动颈部。
腰部扭伤:取腰痛穴,将前额划一“十”字,“十”字中间即为此穴。左侧腰痛在十字中间进针向右侧平刺,右侧腰痛则向左侧平刺。腰部又针刺与患部相交叉对称的同名经相应穴位(或部位),活动腰部。左侧腰痛,取右侧相对应点针刺,活动腰部;右侧腰痛,则取左侧相对应点针刺,活动腰部。
肩部扭伤:取肩痛穴,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交叉取穴。又取肩部疼痛相对应处,左侧肩痛取右侧,活动左肩关节,右侧肩痛取左侧,活动右肩关节。
踝部扭伤:取踝痛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正中央,即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交叉取穴,又取踝部疼痛点交叉对称的同名经相应穴经(或部位),左侧疼痛取右侧,右取左,活动疼痛的踝关节。
针感均以局限性针感或强化性针感为度。嘱患者勿用力,局部不能进行机械性治疗,注意休息。
痊愈:疼痛消失,活动障碍消除。好转:疼痛减轻,活动障碍减轻。无效:诸症均无明显好转。
治疗1~5天,痊愈130例、好转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灵枢·终始》谓:“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2]《内经》中有关交叉取穴法有“巨刺”及“缪刺”二类,《素问·缪刺论》以刺经为巨刺,刺络为缪刺,皆左取右,右取左,巨刺、缪刺均为相互交叉取穴之意,《针灸大成》中杨继洲在注标幽赋中更是明确地指出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缪刺者,刺络脉也,左痛而刺右,右痛而刺左,此乃交经缪刺之理也。对一些无内脏损害的疼痛性疾病,采取相互上下、左右交叉对称的经穴的治疗较为有效。
交经刺是以经络系统为指导的临床取穴针刺法,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分布全身,构成整体网络,所谓“阴阳经络,气相交贯”就是指经络彼此沟通联系。交经刺从表面上看是远距离施术,不在病区择穴,但在经脉网络上都是同气相求,其虽左病取右、右病取左,但都由于经络沟通,能使“气至病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扭伤时由于外力的作用使得关节周围肌肉韧带部分撕裂、扭曲、肌束紊乱,扭伤引起局部血管、淋巴管的损伤使组织液渗出而产生疼痛、肿胀,局部的肌肉痉挛、疼痛及小关节的微错位等导致了受损关节的活动障碍。而交经刺纠正这些病理改变有很好的作用。
交经刺具有很强的镇痛消炎效应,通过交经刺使得痉挛组织放松,可改善病损部位的微循环,从而消除肿胀,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通过一定时间的在无痉挛、无明显疼痛基础上进行的关节功能锻炼,可以有效纠正小关节错位引起的活动障碍,并促使机体通过运动重建关节内的动力平衡,对部分撕裂的小韧带的功能进行有效的代偿。
平衡针灸技术是通过刺激新穴位以诱导自我调节,自我平衡潜力的间接方式,这类似于杠杆原理,通过巧妙选点和轻微针刺,瞬间激发人体内在的机体自我修复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文远.中国平衡针灸[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沈学勇.经络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1-34.
[收稿日期]2015-08-15
[中图分类号]R245.319.8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5)12-11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