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治疗猪巴氏杆菌病心得体会

2015-04-03 23:00杨长伍
兽医导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杀性肌注涂片

杨长伍

(铜仁市万山区下溪乡农业服务中心,贵州铜仁 554204)

浅谈治疗猪巴氏杆菌病心得体会

杨长伍

(铜仁市万山区下溪乡农业服务中心,贵州铜仁 554204)

猪巴氏杆菌病又称猪肺疫,俗称“锁喉风” 是由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为特征的猪传染病。流行特点为流行性和散发性2种,特征上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猪巴氏杆菌病;诊断;治疗

1 病因

猪巴氏杆菌病病原为猪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是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短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取病理组织涂片、美蓝染色于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见两端钝圆的短杆菌,或变形为短长杆菌。本菌存在于病猪全身各种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里;对物理化学因素抵抗力较弱,普通消毒药物常用浓度对其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2 流行病学

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种动物和人均有致病性,其中以猪和牛多发。一般认为猪在发病前已经接触到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源,当饲养管理较差,如气候寒 冷、舍内潮湿、天气闷热、拥挤、通风不良、阴雨连绵、营养不良、饲料突变、过度疲劳、长途运输等因素,易造成该病流行发生。

3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1~5d,临床上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最急性型和急性型表现为败血症和胸膜肺炎,慢性型表现为慢性肺炎。

最急性型 俗称“锁喉风”,猪突然发病,迅速死亡。猪往往吃料正常,半天后突然死亡,看不到症状表现。病程 稍长者,则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全身衰弱、卧地不起、呼吸困难、四肢划动、口鼻流出泡沫;病情迅速恶化,很快死亡,往往来不及医治;死亡率达90%以上,未见自然康复病例。

急性型 急性型是本病主要的最常见的病型,除具有败血症的一般症状外,还表现为急性胸膜肺炎,体温升高(40~41℃)。初发痉挛性干咳,呼吸困难,鼻流粘液;后变为湿咳,咳时感痛,触诊胸部有剧烈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呼吸困难、犬坐、张口吐舌、可视粘膜蓝紫色,初便秘后腹泻;末期心脏哀弱、心跳加快,皮肤淤血,下肢、耳部及下腹部有蓝色斑;最后卧地不起,多因呼吸困难而死。病程5~8天,未死者转为慢性型。

慢性型 慢性型猪巴氏杆菌病,表现慢性肺炎和慢性胃肠炎症状。低热、咳嗽、呼吸加快、食欲不振,常见腹泻、营养不良、消瘦,如不及时治疗,多经过2周以上衰竭而死,死亡率60~70%。

4 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 主要病变为全身粘膜、浆膜和皮下组织大量出血,咽喉部周围结缔组织发生出血性浸润,气管、肺管内充满泡沫和淡黄色液体。

急性型 除了全身浆膜和皮下出血,特征性病变为纤维素性肺炎,肺脏切面呈大理石样变,胸膜常有纤维素性渗出。

慢性型 病猪消瘦、贫血,肺脏发生肝变,并有坏死灶,外面有结缔组织包裹,内含干酪样物质或有空洞,与支气管相连。

5 诊断

最急性型 最急性型巴氏杆菌病,根据发病急、咽部红肿热痛、呼吸困难、口鼻流出泡沫、病程短、死亡快的特征,可作初步诊断。取血涂片或组织涂片染色镜检,发现两端钝圆小杆菌,可以确诊该病。

急性型急性型巴氏杆菌病,根据呼吸困难、犬坐、可视粘膜蓝紫色、耳后及下肢皮肤有蓝紫色斑块的特征性症状,结合组织涂片发现两端钝圆蓝色杆菌,可以确诊该病。

慢性型 慢性型巴氏杆菌病,以低热、咳嗽、食欲不振为特征,但是这些症状与其他许多疫病症状相似.

6 治疗方法

用青霉素,2~3万IU/kg,肌注,2次/d,连用3d;链霉素,10~20mg/kg,肌注,2次/d,连用3d;磺胺间甲氧嘧啶,10~20mg/kg,肌注,2次/d,连用3d;氟苯尼考,3~5mg/kg,肌注,2次/d,连用3d;头孢拉定,50~100mg/kg,肌注,2次/d,连用3d。

预防根据本病传播的特点,首先应每隔半年注射1次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疫苗;其次要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各种降低猪体抵抗力的因素。引进生猪时,要注射疫苗并隔离观察20d以上;圈舍要定期消毒。有感染巴氏杆菌危险时,可于猪的饮水中添加氟苯尼考4~6mg/kg,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1] 杨尤坤.猪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预防[J].养殖技术顾问,2013,(4):50.

[2] 杨启超.猪巴氏杆菌病的诊治方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4,(6):30.

猜你喜欢
杀性肌注涂片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肉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低温高速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查分枝杆菌与直接涂片法查分枝杆菌的比较研究
甲氨喋呤单次肌注与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的对比研究
一株猪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及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聚肌胞肌注联合消疣胶囊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