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鹏
(山东省东平县沙河站镇畜牧兽医服务队 271508)
一例獭兔真菌病的诊治体会
张新鹏
(山东省东平县沙河站镇畜牧兽医服务队271508)
獭兔的真菌病分为体表真菌病和深层真菌病,该病是由不同的真菌(主要是霉菌)引起。皮肤真菌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在獭兔生产中被称作最难对付的疾病之一,最近几年发病率较高,对獭兔养殖业造成较大的威胁。一些规模化獭兔场因为该病而倒闭。因此,真菌病是对我国獭兔养殖业威胁最大的传染性疾病。笔者将最近诊治的一例獭兔真菌病简单介绍一下。
东平县一新建獭兔场,2014年9月份引进兔,11月份发现了该病,养殖户用伊维菌素等药物治疗无效,即来求诊。笔者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确诊为真菌病感染,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养殖户于9月份从4个獭兔场共购进200只种兔,由于没有养殖经验,在选种时没有进行仔细的筛选,引进后也没有进行隔离观察。2个月后,共有10多只兔子发病。发病的多为幼兔、青年兔。患病兔食欲不振、体况瘦弱、被毛粗乱,摇头晃脑,出现痒感,为减轻瘙痒,常常在笼壁摩擦口、鼻、腹部,或用嘴啃咬患部兔毛,严重的甚至用嘴啃咬脚爪,导致出血,有3只獭兔发病皮肤光滑无毛,露出里面红肉,干涸后结成硬痂; 2只獭兔胸壁、腹壁、腿部脱毛。患部皮肤粗糙变厚、龟裂,呈糠麸样,有的表面有灰白色鳞屑。
在患病皮肤和健康皮肤交界处,用手术刀的刀刃,在酒精灯上消毒,手握刀柄,使刀刃垂直于皮肤表面,刮取鳞屑,直到皮肤轻微出血,将刮下的皮屑放到载玻片上,滴加煤油,覆以载玻片并搓压使病料散开,分开载玻片,将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了一些菌丝和孢子。有的菌丝或孢子单个存在,有的菌丝呈束状散开。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可以确诊为獭兔真菌病。
由于该病传播迅速,单纯依靠药物很难彻底根治,必须采取加强饲养管理,增加日粮营养水平,消毒净化环境,杀死驱除真菌,抗菌消炎等综防治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1)隔离消毒。首先将病兔移出兔舍,对病兔舍用火焰喷枪进行火焰消毒;对兔舍内的污染物进行彻底清除,并用聚维酮碘等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在发病的兔舍内用本草熏毒散(主要含艾叶、甘草等成份)进行熏蒸消毒。(2)对个别出现皮肤出现圆斑的獭兔,用煤焦油酸溶液对患处进行涂抹,隔2d涂抹1次,连用3次。(3)对成年獭兔注射真菌必清0.5ml/只,隔1周注射1次,共注射4次;母兔和小兔舍用配制的粉剂(粉剂的比例为:硫磺55%、滑石粉30%、新霉素12%、痢菌净3%)进行喷洒,每周喷洒1次,连续喷洒3周。
(1)养殖场发生真菌病后,应积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由于真菌病传播速度快,发病后一定要尽快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及时诊断,全群用药,切勿由于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造成全群感染,给兔场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2)对兔群应经常观察,一旦发现病兔,立即进行淘汰,对发病兔舍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并对全群进行预防用药3d,隔1周再预防1次;对新购入的獭兔要隔离饲养。(3)本病主要是由于接触或卫生条件差造成的。因此兔舍内要保持通风、干燥和透光,注意兔舍清洁卫生、勤清粪便,保持獭兔的皮肤卫生,加强饲养管理,提供优质的饲料,并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中图分类号:S858.2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5)03-0062-01
收稿日期:(201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