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合著论文作者的贡献与署名

2015-04-03 18:12:53张俊敏王晓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贡献通讯科技期刊

张俊敏 王晓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转化神经科学》(电子版)编辑部 《医学教育管理》编辑部,北京10006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科学研究整体呈现学科交叉、互相渗透、分化与综合的态势,科学研究项目规模宏大,内容错综复杂,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专业技术繁杂,因此国际国内多中心多单位协作研究及合著论文的发表极为普遍,且呈现迅猛增长的趋势。这导致在科技论文的署名中出现多位、几十位甚至几百位作者的情形[1]。此种现象产生和发展充分说明我国科学技术合作研究的程度正在不断提高,这是令我们科技界同道们欣慰的进步!

然而,由于利益的驱使,许多涉及作者切身利益的年终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导师遴选,科技奖励以及课题申请,研究生中期考核与毕业等均与论文发表中的作者署名密切相关,因此,也使科技论文署名出现了一些不规范、混乱甚至是滥用的现象[2-3]。

在笔者所从事的《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医学教育管理》、《转化医学研究(电子版)》(现更名为《转化神经科学》)杂志的出版过程中,总会碰到几例合著论文的作者在投稿后会提出添加或删除作者、更换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情况;新近几年,来稿中有共同第一作者的标示论文逐渐增多,共同通讯作者的署名文章也有显现,面对合著论文中的这些情况,本文就合著论文的作者署名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 论文作者署名的依据与规则

科技论文署名是科技成果的必要组成部分。由于它体现着科学研究的职业道德,同时也涉及著作权保护等法律法规,因此是一项严肃的工作[4]。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5]第十三条规定:“两人以上合作创造的作品,著作权有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对各种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是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和GB/T 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6]等相关法律和国家标准是学术论文作者署名的重要依据。学术论文署名者仅限于那些参与选定科研课题和制定意见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工作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论文撰写并能对内容负责,同时对论文具有答辩能力的人员,并按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依据著作权法和科技论文撰写的规定,合作研究的人员在撰写论文时依照法律与法规的贡献标准与大小在合著的论文中标署作者的姓名是合法合理的,这也是合著科研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对其科研劳动成果展现的一种程式,更是对其工作贡献的承认与认可,同时也是对其工作的所承担的一种责任与义务。

在国际上发表科技论文的作者署名也有明确的规范与要求,比如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对作者的定义为:① 对该研究的概念和涉及即数据的获取或分析、解释有实质性贡献;②撰写论文或对其重要的智力性内容进行了关键性修改;③ 论文出版前的最终确定。作者必须同时满足这3条要求才可以署名[7]。

而对于那些提供研究材料、少量样本,参加部分样品检测或提供仪器设备,对于论文非重要内容的修改提出建议的人员不可以在论文中署名,可以将其作为致谢的对象进行感谢。

2 合著论文作者署名

根据著作权法和GB/T 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的规定,合著作品的署名应该由参加创作的作者共同协商决定,按其贡献大小排序。

2.1 第一作者

按此原则,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对论文贡献最重要的作者,其应该是论文主要观点或主要思想的拥有者,第一作者应该是该课题研究成果第一手资料的具体操作者和掌握者,也是该课题论文的主要执笔者[8]。

对于生物医学期刊而言,如是原创性研究性论著,第一作者应该是该研究课题的主要参加者,对课题思想明确、课题原理与技术路线清楚,参与主要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观察,有原始数据和原始记录资料,是论文的主要执笔者,对论文的撰写发表细节清晰(题目的拟定、关键词的选取,摘要与正文的撰写,参考文献的查阅与遴选等,负责对审稿专家提出问题的解释与答辩,负责论文的修改)。若是综述和评述性的论文,第一作者应该承担主要收集资料、提出问题,构成思路、撰写论文,负责论文的修改等。

2.2 通讯作者

2.3 等同贡献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

合著论文作者根据其在课题研究作用和论文撰写中的贡献大小依次排序署名。等同工作作者的出现即两位或多位作者在论文贡献中作用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时,笔者认为其二位或多位为等同贡献作者,可以并列排序,并用上角标或地脚标明,等同作者可以是共同第一作者,共同第二作者……,共同通讯作者等等。目前由于研究课题规模较大,合作的内容复杂,多中心多单位的横向、纵向多系统协作研究项目很普遍,容易产生共同第一作者、等同通讯作者的署名论文。比如在生物医学领域的重大课题,大多由基础、临床、药学等几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协同研究,基础研究的内容需要依靠基础的教授牵头研究分析,临床研究必须交由一线的临床医务人员进行观察、实验、统计数据和分析,药学的内容必须由从事药学药理研究的专家主持,此类课题必须多头并进,才能圆满完成任务。这种课题组的研究成果通常会产出高质量的论文,如果三方面人员努力,将研究的重要内容整合统筹撰写为一篇有影响力的论文,一定能在国际高水平的期刊上发表,这是就会产生等同第一作者和等同通讯作者等。

以等同贡献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方式发表论文,是科研大合作的体现,不仅更有效地保障了作者的合法权益,也积极地调动了不同作者、不同领域之间可以合作的积极性,减少了合作矛盾;避免了作者为了取得有利名次或通讯作者,将原本完整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分割为不同的部分分别发表,以提高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9]。

但是,国内近几十年来,出现的众多评审性活动(课题申报、职称评聘、导师遴选、科研报奖、年终考核、研究生毕业等等)均与学术论文及其署名次序成为评审的最关键的核心数据。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会对个人和单位在SCI收录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的论文进行统计、评选与奖励。由于学术界的政策导向和奖励政策导致部分人借此在学术成果的分享上投机取巧[10]。少数作者就会在论文的发表过程中尽量取得有利名次,或者改作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以获得超出自己贡献不应有的利益与荣誉。此类事件的发生和蔓延无疑是一种学术不端,给学术界造成不良的生态环境。所以期刊界普遍认为不宜提倡并谨慎使用等同贡献作者的做法。

3 标示署名作者贡献及责任

目前学术作者署名中存在各种不规范和违规行为,尤其是对署名权的滥用、对他人署名权的侵犯、对署名排序的争议及其对学术绩效考评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但至今没有行之有效的对策与措施。

合著论文署名作者具体贡献及责任标示的确是一个值得提倡和推广的做法。

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有影响的期刊已经开始明确要求作者提交论文时在同时提供作者贡献的说明。比如《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从2001年开始要求每位作者填写贡献单并签名;Nature杂志也提出在论文后面作者要附上详细的贡献说明。

新近国内科技期刊界也出现了类似的做法,即编辑部要求作者在投稿时要标示每位作者在论文的实质性贡献。比如2015年开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在投稿指南中对作者贡献声明撰写指南:具体内容如下:可以按照以下示例撰写,但不限于:提出……概念、基本框架、提出研究方向、设计论文框架;设计研究思路、设计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可行性调查分析、实施研究过程;进行实验、进行对比实验、实验分析;文献调研与整理;确定研究对象范围、收集数据、采集、清洗与分析数据;承担……技术开发、绘制图谱;参与提出……,参与撰写论文;起草论文、修订论文、审核论文;参与论文修订、论文最终版本修订。

笔者认为这一做法无疑增强了广大作者对署名资格、署名条件、或署名标准的理解与认识,这一行动也是对署名不规范、滥用署名的一种约束与监督办法,不失为一种创新做法。这一作法具有很好的范例效果,值得期刊编辑部推广与效仿!

本编辑部的三种杂志《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医学教育管理》、《转化神经科学》(电子版)杂志也准备在2016年开始在稿约和作者授权书中对署名作者提出要求,希望在作者授权书模板中给出相应的作者具体贡献一览表供每位作者选择、签名,并作出保证与承诺,以为科技论文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多一层防护,尽可能从论文发表的层面净化我们的科研环境,让我们为学术道德规范回归到她应有的高度做一份努力。

[1] 陈希宁,冯远景.科技期刊合著论文作者署名及排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3(5):405-407.

[2] 吴俊玲.医学期刊通讯作者署名的现状、根源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7):139-141.

[3] 颜巧元.科技期刊论文通讯作者署名滥用现象分析与对策[J].编辑学报,2013,25(5):460-462.

[4] 李军纪,张策,段志光.科技期刊合著论文作者署名与著作权归属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1):110-11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EB/OL].[2015-12-06].http://www.88148.com/Info/201503123453.html.

[6] GB/T 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7] ICMJE Uniform requirements of manuscripts submitted to biomedical journals ethic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conduct and reporting of research Authorship and contributionship[EB/OL].[2015-12-06].http://www.icmje.org/ethical author html.

[8] 薛镭.关于学术论文第一作者的署名问题[J].编辑学报,2003,15(1):33-34.

[9] 贾贤,王霞,李忠富,等.科技论文中等同贡献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的署名问题[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4):603-605.

[10]王世贤,石朝云,游苏宁,等.关于作者署名中共同责任者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0,22(6):485-487.

猜你喜欢
贡献通讯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2022年2期)2022-11-15 08:53:56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2022年3期)2022-11-11 08:43:50
通讯报道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贡献
科技期刊的分类
贡献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