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2015 年1 月8 日,世界顶级医学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影响因子54.42)以原创性论著(Original Article)形式,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与复旦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美国Baylor 医学院等国内外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TBX6 基因无效变异联合常见亚效等位基因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
先天性脊柱侧凸是由于胚胎期脊柱发育异常导致的三维畸形,可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甚至残疾,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负担,目前该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我国的这一研究采用先进的“ 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技术,在国际上首次解析了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发现散发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基因组16p11.2区域内存在大片段的DNA 缺失,基因测序分析将缺失区域内的TBX6 基因确认为致病基因。在机制探寻中,该研究发现TBX6 基因的缺失、无义或移码等不同形式的无效变异本身还不足以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通常需要联合一个常见的TBX6 亚效等位基因来共同致病。进一步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发现,此类突变所致的脊柱畸形在临床表型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此篇论著中首次提出了“TBX6 相关性先天性脊柱侧凸”这一概念。这些结果不仅揭示了TBX6 是迄今最重要的先天性脊柱侧凸致病基因,而且解释了TBX6基因致病的复合遗传机理。该研究发现高达7.5%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存在16p11.2 区域罕见变异(正常人群为3/万)这一独特现象,为揭示其他复杂疾病的病因提供了新的思路,是国际骨关节疾病领域的重大突破。
吴南(协和)、明轩(复旦)、肖建球(复旦)、吴志宏(协和)及陈晓丽(首儿)是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院士和复旦大学张锋教授是此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教育部等多个部门的项目资助。
(吴志宏)
本刊讯 2015 年1月9 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研究成果“移植后白血病复发及移植物抗宿主病新型防治体系建立及应用”和 “原发恶性骨肿瘤的规范化切除及功能重建的系列研究”双双荣获2014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该院首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在同一年获得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移植后白血病复发及移植物抗宿主病新型防治体系建立及应用”针对危害青少年健康的首要恶性肿瘤白血病,建立了国际原创、以分层乃至个体化治疗为特色的移植后白血病复发及移植物抗宿主病新型防治体系,临床实现了抗白血病作用与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分离,提高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显著改善了白血病患者的预后。成果已推广至全国绝大多数移植中心作为临床常规应用 (其中三甲医院53 家),推动了我国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整体水平的提高。该成果优化了美国及英国共5 项专业指南。
“原发恶性骨肿瘤的规范化切除及功能重建的系列研究”针对好发于青壮年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历时十余年,总结出全身不同部位骨肿瘤的规范化切除及功能重建方法,为6000 余例患者成功保留了肢体功能。开创性地解决了骨盆肿瘤整块切除及骨盆环重建、儿童保肢、骶骨肿瘤整块切除等世界性难题,使我国恶性骨肿瘤治疗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张瑞琨)
本刊讯 近日,卫生部北京医院专家为一位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实施微创介入封堵手术,成功矫治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现已康复出院。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是在X 线下,通过穿刺血管(一般采用大腿根部血管)将导管及特制器材(封堵器或球囊导管),送至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一种微创方法。相比传统外科手术,微创介入技术无需胸部切口,仅需腹股沟处1~2 个穿刺针孔(3mm 左右) ,不留疤痕。微创介入治疗不需要全身麻醉和体外循环,仅局部麻醉,创伤小,痛苦小;术中失血很少,一般不需要输血,避免了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微创介入治疗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一般手术后第二天即可以下床活动,观察3 ~5 天即可以出院。
目前,常见先心病微创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在98%以上,可起到和传统外科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少于外科手术。截至目前,该心血管外科应用微创介入封堵技术已经成功治愈数十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罗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