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娟
二战后英国长期奉行双轨核政策,既发展本国的独立核威慑力量,又保持对美国的核依赖。20世纪中期,核竞赛进入导弹时代,美苏均已研制出多种类型的导弹,但英国却决定取消“蓝光”导弹的研制,转而向美国求购“闪电”①“闪电”导弹是美国空军部门研制的空中发射的弹道导弹,1959年开始研制,1962年肯尼迪政府因其精确性差、可靠性低、造价昂贵而予以取消。导弹作为替代,致使其双轨核政策陷入困境。国外学界对英国取消“蓝光”导弹项目事件的分析已较为深入,尤其体现在梳理事件发展始末、决策过程等方面,但对该事件对英国核政策的深层影响仍分析不足。与国外同行相比,国内学界对战后英国核政策、核战略与美英核关系的研究相对滞后与薄弱,更鲜有学者研究英国取消“蓝光”导弹项目事件。②可参阅 Andrew J.Pierre,Nuclear Politics:The British Experience with an Independent Strategic Force 1939-1970,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Stewart Menaul,Counterdown:Britain's Strategic Nuclear Forces,London:Hale,1980;Ken Booth and John Baylis,Britain,NATO and Nuclear Weapons,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1989;Ian Clark,Nuclear Diplomacy and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Britain's Deterrent and America,1957-1962,Oxford:Clarendon Press,1994;S.J.Ball,The Bomber in British Strategy:Doctrine,Strategy,and Britain's World Role,1945-1960,Boulder:Westview Press,1995;何其松:《英国核威慑之论争》,《欧洲研究》2008年第3期;夏立平:《论英国核政策——兼与法国核战略比较》,《国际观察》2009年第6期;王娟娟:《合作与纷争:艾森豪威尔时期美英核关系考察》,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历史系,2010年;杨华文:《英国核战略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2012年等。本文之所以选取这一事件作为研究战后英国双轨核政策的案例,是因为该事件是战后英国双轨核政策内在矛盾发展的关键点和重要的临界点,以此为界英国双轨核政策开始失去原有平衡,独立性消减,对美依赖性趋强。③国内有研究者认为1960年代的“空中闪电”导弹危机是战后英国核战略与美英核关系的转折点。可参阅杨华文:《“空中闪电”导弹危机与英国核战略的转向》,《历史教学》2011年第2期。因此,本文拟以近年来数字化出版的麦克米伦时期的英国内阁、议会、外交文件以及美国相关外交文件为基础资料,以取消“蓝光”导弹事件为中心探究20世纪中期英国双轨核政策所面临的困境、本质及沿袭双轨核政策的原因。
20世纪中期,核竞赛进入热核与导弹时代。美国与苏联相继拥有了氢弹,并成功研发中程弹道导弹。英国虽已拥有了以原子弹、氢弹以及战略轰炸机为依托的核力量,但随着导弹时代的来临,为维持英国的核威慑力量与第三核国家的地位,英国不得不跟进美苏,研发本土导弹“蓝光”。1954年,英国政府制订了发展本土中程弹道导弹的计划,其最初设置中“蓝光”导弹是以煤油、液态氧和液体燃料为动力,配备劳斯莱斯发动机,发射里程大约为2500英里,初步拟定研发时间为十年。
开始美国政府对英国“蓝光”导弹项目持欢迎与支持态度,后期美国向英国建议取消该项目。当英国开始研发“蓝光”导弹时,美国给予英国极大技术帮助,“蓝光”导弹即脱胎于美国空军部门研制的“宇宙神”导弹。除此之外,美国还给予“蓝光”导弹项目以财政上的支持,1957—1958年,美国政府通过武器共同开发项目 (Mutual Weapons Development Program)基金资助“蓝光”导弹项目约1300万美元。①Menaul,Counterdown,pp.102-103;Clark,Nuclear Diplomacy and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p.163.然而,美国与英国达成部署“雷神”导弹协议之后,美国不愿意继续支持“蓝光”导弹项目。1958年9月,美国向英国建议取消“蓝光”项目,并购买美国60枚“雷神”以代之。美国认为英国的导弹项目仅是重复其中程弹道导弹已有的劳动,浪费英国有限的资源,不利于西方整体防御的发展。②“Memorandum by the Counselor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September 11,1958,”U.S.Department of State,FRUS,1958-1960,Vol.VII,Part 2,Washington: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93,p.822.
除了美国对“蓝光”导弹项目的态度有所变化之外,英国政府内部在“蓝光”导弹研制的过程中围绕其技术缺点、资金短缺以及军事战略等问题的争论一直未曾中断,且伴随着美苏在导弹项目上的快速发展,对其质疑之声也愈来愈大,这使得英国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蓝光”导弹项目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英国空军部门曾是支持“蓝光”导弹项目的最有力者,当时的国防大臣桑兹 (Duncan Sandys)也是该项目支持者,但1958年桑兹的态度有所动摇。1958年,英国政府在核算加速“蓝光”研发的成本时,发现未来5年仍需继续支出4000~5000万英镑,桑兹不愿意将所有赌注押在“蓝光”项目上,主张除了加速发展“蓝光”之外,应寻求其他更好选择。当美国向英国建议取消“蓝光”导弹研发项目之时,桑兹提出一个新方案:取消“蓝光”导弹项目,或者在美国的帮助下生产更为先进的导弹,或者与西欧国家合作,设计新的轻型核弹,或者从美国购买“雷神”导弹。③Clark,Nuclear Diplomacy and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pp.169-171.
当英国政府了解到美国的“雷神”导弹并不理想,其他选择也需更长的时间时,便决定继续进行“蓝光”导弹项目。1959年《国防白皮书》中专门对“蓝光”导弹项目进行了细致分析,其结论是:“政府已对火箭项目进行了评估,并与美国在此方面的发展相联系。美国人正将其主要精力用于洲际液体燃料导弹的发展。另外,他们还在发展由核潜艇发射的导弹和多级陆地式火箭,此二者使用固体燃料发动机。美国最近发展的每个导弹系统各具千秋,也各有其弱点。作为此评估的结果之一,在当前的知识下,英国的液体燃料式火箭—— ‘蓝光’最符合英国的需要。因此,‘蓝光’的发展应按计划继续进行。”④“Defence White Paper,1959:Note by the Minister of Defence(Sandys),29thJanuary,1959,”CC(59)12,CAB 129/96,http:∥www.cinfo.net.cn/AMPChina.htm,2009/06/03.对此,英国下院也进行了辩论,辩论的结果是继续“蓝光”导弹项目,但政府应跟踪美国与其他国家、地区在导弹方面的进展。⑤“Defence,”HC Deb,26 February,1959,Vol.600,cc1303-428,http:∥hansard.millbanksystems.com,2010/01/30.
然而,1960年2月,英国政府已倾向取消“蓝光”,并获得了军方支持。2月初,参谋长会议在报告中敦促政府取消“蓝光”导弹项目,认为无论是出于军事还是政治理由都应被取消。参谋长们认为“蓝光”导弹以液体燃料作动力,且固定在一个地点,在苏联突然袭击面前非常脆弱;此外,“蓝光”至少需要十几分钟的准备时间才可以发射,只适应于先发制人,但英国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外交上均无法接受先发制人式的核攻击。参谋长委员会的报告也得到了新任国防大臣沃特金森 (Harold Watkinson)的认同与支持。①Clark,Nuclear Diplomacy and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pp.176-177;John Baylis,Ambiguity and Deterrence:British Nuclear Strategy 1954-1964,Oxford:Clarendon Press,1995,pp.286-287.
麦克米伦亦在内阁会议中建议取消“蓝光”导弹项目。2月24日,麦克米伦在内阁防务会议上提交备忘录。他在备忘录中表示,英国寻求动态的而非静态的体制,建议放弃“蓝光”作为武器的发展,但进一步探索其作为发射工具的可能性,同时着手进行与美国的相关谈判。在此次内阁会议上,只有已改任航空大臣的桑兹是“蓝光”导弹项目的支持者,其余内阁成员均支持取消该项目。②“Note of a Meeting on Deterrence Policy,23rdFebruary,1960,”CC(60)2,CAB131/23,http:∥www.cinfo.net.cn/AMPChina.htm,2009/06/03.
2月29日,国防大臣沃特金森就政府取消“蓝光”导弹项目的意向对下院进行说明。首先,沃特金森提到“蓝光”导弹的缺点,即液体燃料且地点必须固定;之后,沃特金森又重点介绍了美国在“北极星”与“闪电”导弹研制方面的新进展,认为“闪电”导弹可以延长英国现有轰炸机的寿命,是替代“蓝光”的重要选择之一;但同时也表示美国的“闪电”导弹仍停留在模型阶段,具有不确定性。他称:“‘北极星’导弹是固体燃料火箭,设计其为可移动的角色。……皇家海军一直与美国的‘北极星’导弹发展项目保持联系。…… ‘闪电’是一种具有一定射程与庞大打击力的弹道导弹,它可以从飞机发射。……在当前它仍处于发展阶段,作为武器的前景并未实现。然而,无疑‘闪电’明显非常适合于我们的V型轰炸机,它将大大延长轰炸机的生命,由此,我们的轰炸机力量仍可继续为核威慑作出重要贡献。美国人一直告知皇家空军‘闪电’导弹项目的进展。……我们在平衡固定地点的导弹与可移动的发射器,尚未作出最后决定。”③“Defence,”HC Deb,29 February,1960,Vol.618,cc845-966,http:∥hansard.millbanksystems.com,2010/01/30.
尽管英国政府在2月末已倾向于取消“蓝光”导弹项目,但并未对外公开此决定,因为这取决于美国是否同意出售导弹给英国。直至3月份华盛顿谈判之后,艾森豪威尔总统作出允许英国购买美国“闪电”导弹的承诺后,英国内阁方才对外公布此决定。
4月13日,麦克米伦举行内阁会议,议定取消“蓝光”导弹。麦克米伦称:“一段时间内,国防委员会一直在考虑当轰炸机力量不再作为有效的运载工具存在,何种运载工具将最好地服务于英国核威慑的问题。因此,设想轰炸机力量是核威慑的补充,将被静止性的弹道导弹—— ‘蓝光’所代替。然而,就最近的科技进展来看,参谋长会议认为此类武器不可移动,绝对易遭受攻击,若我们想继续作出有效的核威慑贡献,在未来必须将其建筑于可移动运载工具的基础上。在最近访问华盛顿过程中,令人满意的是在可接受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及时地从美国获得一种或其他替代性的可装备英国核弹头的移动导弹。在这样的情势下,国防委员会已经认定继续现在的作为一种军事武器的‘蓝光’发展项目是错误的。‘蓝光’项目可以调整为空间研究的火箭发展之用,政府现在正与相关的企业详细探讨此种可能性。”④“Nuclear Weapons:Blue Streak,13thApril,1960,”CC(60)26,CAB128/34,http:∥www.cinfo.net.cn/AMPChina.htm,2009/01/31.同日下午,国防大臣沃特金森就政府决定取消“蓝光”导弹项目向议会作了说明,他认为“蓝光”导弹项目虽然不再继续,但政府花费的6500万英镑并未就此浪费,“蓝光”可以作为太空发射器项目继续存在下去;而目前美国的“闪电”导弹是当前替代“蓝光”导弹的最佳选择。⑤“Long-Range Ballistic Missile(Blue Streak),”HC Deb,13 April,1960,Vol.621,cc1265-75,http:∥hansard.millbanksystems.com,2010/01/30.最终,英国政府取消了“蓝光”导弹项目,而仅保留其空间发射器的用途。
自进入导弹时代以来,尽管苏联在空间技术上取得了重大进步,但美国在导弹技术上一直领先于苏联。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政府开发了多个品种与类型的导弹,而且随着《原子能法》的修改,向盟国出售导弹或将其部署于盟国领土皆成为可能。当英国本土“蓝光”导弹项目遭遇技术、资金与军事战略等问题难以为继之时,英国希望向美国购买导弹,而美国此时正极力推行其在北约部署第二代中程弹道导弹的计划,也希望获得英国的支持。在双方互有需求的情况下,谈判随之举行。
1960年3月末,麦克米伦与艾森豪威尔议定在戴维营举行相关会谈。在麦克米伦到访之前,美国国务卿赫脱 (Christian A.Herter)就英美导弹交易问题专门向艾森豪威尔总统提交了备忘录。在备忘录中,赫脱称:“英国人已经表现出为其V型轰炸机获得‘闪电’导弹的兴趣,我们也一直与英国人讨论此问题,以及在无条件的基础上使用驻英‘北极星’核潜艇基地问题。然而,我们一直坚持我们在‘北极星’导弹问题上的立场,因为这是为了更好地评估‘北极星’导弹与北约第二代中程弹道导弹项目的关系,盖茨 (Thomas S.Gates,Jr.)国防部长将在3月31日的北约部长级会议上提出美国政府会提供此方面的援助。只要北约的中程弹道导弹项目仍在考虑中,我们与英国人就‘北极星’达成双边谅解将是非常不恰当的。我们希望英国完全参与北约的中程弹道导弹项目,并以此作为获得法国接受北约司令安排的一种方法,独立核战略与核武器项目将在政治上损及联盟,因此应将其最小化。……英国看起来认同‘北极星’与北约中程弹道导弹项目之间的关系,但他们一直敦促美国早点在‘闪电’上作出保证以使英国决定不再将‘蓝光’作为军事项目。我认为,‘闪电’导弹应视为独立事件看待,因为英国希望藉它延长其现存V型轰炸机的有效生命。由您与英国首相处理‘闪电’问题看起来更为恰当。”①“Memorandum from Secretary of State Herter to President Eisenhower,March 27,1960,”U.S.Department of State,FRUS,1958-1960,Vol.VII,Part 2,p.860.可见,赫脱认为就“北极星”导弹而言,与英国达成双边谅解并不妥当,并希望英国加入北约“北极星”项目;“闪电”导弹应作为独立事件看待,可与英国可达成协议。
赫脱的备忘录得到艾森豪威尔总统的认同,在麦克米伦访美之前,美国已对其来访的主要目的做了准备,倾向于向英国出售“闪电”而非“北极星”导弹。1960年3月28-29日,麦克米伦赴美与艾森豪威尔就南非、核试验谈判、高峰会议以及美英导弹交易等问题进行会谈,重点讨论了购买美国导弹问题,并达成了关于购买美国“闪电”导弹的谅解备忘录。备忘录共两份,一份是由两国政府首脑——艾森豪威尔总统与麦克米伦首相所达成的备忘录,另一份则是由两国军方代表——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与英国国防大臣沃特金森所达成的“闪电”导弹谅解备忘录。
在艾森豪威尔与麦克米伦所达成的谅解备忘录中重点提到了“闪电”导弹、“北极星”导弹与苏格兰港口问题,其主要内容有:第一,美国向英国提供无弹头的“闪电”导弹。备忘录指出,大约在1965年或之后,出于帮助英国政府改善与延长V型轰炸机有效生命的愿望,在遵从美国政府优先的原则后,在可补偿的基础上,由美国政府向英国提供无弹头的“闪电”导弹。第二,就英国所关注的“北极星”导弹而言,美国准备在北约防务部长会议上提出由美国或者欧美共同生产“北极星”无弹头导弹的建议,不建议缔结美英双边协议。第三,英国原则上同意以向美国核潜艇提供苏格兰港口作为购买“闪电”导弹的交换条件。②“Memorandum from President Eisenhower to Prime Minister Macmillan,March 29,1960,”U.S.Department of State,FRUS,1958-1960,Vol.VII,Part 2,p.863.此备忘录表明美国政府愿意在共同安全军事出售协议的基础上向英国出售“闪电”导弹,但“北极星”导弹主要为满足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对中程弹道导弹的需求,缔结美英双边协议并不妥当;美国非常乐于在苏格兰港口基地问题上与英国合作。
艾森豪威尔与麦克米伦的戴维营会谈仅就购买“闪电”导弹达成了原则性的谅解,之后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与英国国防大臣沃特金森进行了更为具体的会谈。5月31日至6月6日,应盖茨的邀请,沃特金森访问美国。沃特金森与美方进行了相关会谈,其主要内容有:第一,在北约中程弹道导弹项目问题上,沃特金森表示认同美方在北约框架下任何导弹的生产项目都应是多边的而非双边的观点,并表示将利用英国的影响力劝说法国参与协商,接受“北极星”导弹象征性地部署在德国。对于在英国建立中程弹道导弹早期预警系统问题,沃特金森向美方表示将予以积极全面的合作,加速预警系统的建设。③“Memorandum for the Record,June 2,1960,”U.S.Department of State,FRUS,1958-1960,Vol.VII,Part 2,p.870.第二,在“闪电”导弹问题上,双方达成以下谅解:其一,美英决定在研发“闪电”导弹项目上进行合作,并允许其为美国空军与皇家空军共同使用。其二,美国将作出任何合情合理的努力来确保“闪电”研发的成功与及时完成,以及“闪电”导弹与皇家空军的“马克-2”V型轰炸机相匹配;美国同意英国可获得关于“闪电”导弹工程的所有必需信息;如果该导弹研制成功并与“马克-2”V型轰炸机相匹配,英国政府将会向美国政府订购100枚“闪电”导弹以及相关装置。其三,美国政府重申将向英国政府出售无弹头“闪电”导弹,英国政府表示核弹头将由己方生产。最后,盖茨还对沃特金森所提出的挑选科技人员与美国研发“闪电”导弹的机构保持联系并在项目中进行合作的请求表示欢迎。①“Annex A:Skybolt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6thJune,1960,”in“Note by the Minister of Defence,20thJune,1960,”C(60)97,CAB129/101,http:∥www.cinfo.net.cn/AMPChina.htm,2009/06/03.
可见,盖茨与沃特金森所达成的谅解备忘录重点强调两国空军部门将在“闪电”导弹研发上密切合作,美国政府将尽最大努力确保“闪电”导弹研制的成功,英国政府将获得关于“闪电”导弹必要的信息,导弹研制成功后由两国空军所拥有。此谅解备忘录还规定由美国负担“闪电”导弹的研发费用,并告知英方有关导弹的信息。英国将购买美国提供的是无核弹头的导弹,并坚持自行研制核弹头。作为回报,英国同意美国在苏格兰港口建立“北极星”核潜艇基地,以及加速美国在英国的中程导弹早期预警基地的建设。
英国取消了本土“蓝光”导弹项目转而购买美国的“闪电”导弹,这是基于技术、军事、战略、经济等多种因素反复考量的结果。这不仅凸显出英国在大国核竞赛上的力不从心,而且还表明英国越来越依赖美国的核技术,其一直坚持的双轨核政策正遭遇严峻的挑战。
二战后英国一直执行双轨核政策,一方面依赖美国的核保护,分享美国的核技术与资金支持,与美国在核打击计划上分工协作;另一方面坚持发展本国战略核力量。然而,1960年英国取消“蓝光”导弹项目事件引发了国内对双轨核政策的质疑与辩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本土核威慑力量的规模问题。实际上,在“蓝光”导弹研制的过程中,英国政府内部就本国核力量的规模与程度等问题进行过多次辩论。1957—1958年,麦克米伦政府内部陷入了关于保持多大规模与程度的独立核威慑力量的辩论。参谋长会议认为英国应发展独立核威慑力量,并为西方的核威慑作出独立的贡献,保持英国在有限战争中作出核反应的能力。而以麦克米伦为首的内阁防务委员会认为若无美国的合作,英国不会使用战术核武器,也不能使用战略核力量。最后,双方均认为英国应坚持发展本土核力量,但军方与文官政府在保持独立核威慑力量的程度与规模问题上仍存分歧。②Baylis,Ambiguity and Deterrence,pp.272-275.此次辩论虽未动摇英国发展本土核威慑力量的立场与决心,却暴露出政府内部在发展核力量的规模与程度问题上存在矛盾。如前所述,围绕是否取消“蓝光”导弹,英国内阁、军方与议会展开了激烈辩论,反映出英国政府内部在保持本国核威慑力量的规模问题上的分歧。
第二,独立核力量存在的价值问题。部分媒体、学者、战略家等对英国独立核力量的存在价值提出了质疑,认为:其一,英国的独立核威慑力量并非一个可信赖的威慑力量,因为一旦使用便意味着自杀,英国对苏联实施核打击之后,苏联存留下来的导弹将毁灭英国;其二,英国坚持独立核威慑,过于强调依赖核武器,扭曲了英国的防务立场,导致忽略常规武装力量的建设,包括削弱了驻北约的地面部队力量;其三,英国不必要地复制了美国的核威慑建设,这与美国的国防政策发生冲突,并损害西方联盟;其四,怀疑核力量能否给英国带来大国影响与荣誉,英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取决于其维持亚非平衡的能力、对欧洲常规力量的贡献、良好的经济、作为盟友的无形信任与忠诚,以及高品质的建议,而非复制核力量。③Andrew J.Pierre,“Britain's Defence Dilemmas,”Proceedings of the Academy of Political Science,Vol.29,No.2,November,1968,p.73.此外,1950年代中后期,英国民众还发起了核裁军运动,要求停止核试验,反对发展核力量,反对北约在英国部署新的中程弹道导弹。这均对麦克米伦政府产生了很大的政治压力。
最后,在野党提出三大方案向政府发起政治挑战。取消“蓝光”导弹项目在政治上引起的后果之一是导致工党决定撤回对保守党政府既有核政策的政治支持,并提出三大方案与政府抗衡:其一是主张美英执行不同的防务分工。由美国为西方阵营提供核保护,英国主要的作用是提供先进的现代武器包括战术核武器、灵活的常规力量,以及必要的空中运输;其二是主张英国成为欧洲核威慑力量的重要成员;最后是英法核合作。①Pierre,Nuclear Politics,pp.218-219.实质上,工党的三大建议均意在消解英国的独立核威慑力量,但性质上又有所不同。美英防务分工方案并未涉及英国政府所看重的美英亲密军事关系,但后两大方案均意味着需牺牲与美国的亲密核合作关系。这显然与政府的既有外交政策和核政策相左。
英国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是其双轨核政策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二战后的前八年,英国主要依靠自身发展核武器,确立起独立核威慑力量;但之后英美恢复了核合作,英国就走在既发展独立核威慑力量又保持对美国的核依赖的双轨道路上。初始,两条路线之间尚能维持平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力的不逮,英国实行双轨核政策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取消“蓝光”导弹项目是其战后双轨核政策内在矛盾的首次大爆发。由此,英国基本上退出了在最尖端的核导弹技术领域与美苏的竞逐,转而依赖美国供给导弹,“独立核威慑力量”逐渐成为一种虚名。之后,英国所依靠的“海基”战略核力量,无论是1960年代末期的“北极星”还是现今的“三叉戟”导弹,均由美国供给,而非自主研发。
英国双轨核政策之所以面临困境是由二战后美英两国之间不对称的“相互依存”关系所决定的。基欧汉与约瑟夫·奈的“相互依存”理论认为,在行为体相互交往过程中,“相互依存”并非仅限于行为体之间均等的依存,也存在不对称、不对等的状况。②Robert O.Keohane and Joseph S.Nye,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p.9.战后美英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西方世界的领导者,而英国则沦为西方世界的二流强国,无论是在全球事务还是西方事务抑或在双边关系上,英国成为美国的追随者与“小伙伴”,二者形成了“不对称”的“相互依存”关系。这同样表现于美英核关系,在双边核关系中,美国是占据主导与优势地位的一方,英国则是追随与弱势的一方。例如,在核技术、资金等方面,美国往往扮演给予者的角色,而英国则更多地扮演被施予的对象。例如,“蓝光”导弹的初期研制便得益于来自美国的技术与资金。但美国也离不开英国的配合与合作,例如在对苏核威慑方面,虽然美国是对苏联战略目标进行核打击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但英国是重要的配合者与合作者,英国向美国提供了B-29基地、“雷神”导弹基地、苏格兰湾核潜艇基地等,服从并配合了美国的核威慑战略计划。同时,即便在美英核关系中英国是相对弱势的一方,英国仍保持其大国之雄心,坚持了一定程度的核独立性。战后初期英国坚持自主研制政策,成功研制了原子弹、氢弹,即使决定取消“蓝光”导弹项目而购买美国的导弹,但坚持核弹头由自己生产而非完全依赖美国的供给。这也决定了英国既难以放弃核自主性,又难以放弃与美国的核合作。
取消“蓝光”导弹项目致使英国双轨核政策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但英国始终强调美国核力量对英国和西方世界的重要性以及英国保持其核力量的必要性,沿袭双轨核政策的初衷不改。英国承认西方世界对美国核力量的依赖,例如1958年英国《国防白皮书》称:“三大地区防御组织 (按,指北约、巴格达条约组织和东南亚条约组织)为自由世界的前沿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防卫盾牌。若它们背后无西方巨大核力量的支持,它们自身是无效的。这主要依赖于美国战略空中司令部的快捷与力量,以及其遍布全球并配备百万吨原子弹的基地。”③“Defence White Paper,1958:Note by the Minister of Defence(Sandys),4thFebruary,1958,”CC(58)30,CAB129/91,http:∥www.cinfo.net.cn/AMPChina.htm,2009/06/03.与此同时,英国也强调其本土核力量的发展以及对西方核防御所作出的贡献。在1960年《国防白皮书》中,英国继续强调其对西方战略核力量及与美国进行核合作的重要性。它称:“V-型轰炸机力量依然是英国对西方战略核力量作出主要贡献的力量。‘马克-2’型‘火神’与‘胜利者’有更好的起飞性能,并飞得更远与更高。空中加油技术将进一步增加它们的航程。我国轰炸机的预备状态与应变能力也将得到提升,我们还将采取措施以使其更易部署于海外。‘雷神’导弹是V型轰炸机的补充,它已在今年加入到皇家空军的行动前线。美国政府将为我国提供弹道导弹预警系统的安排也在进行中。”①“Defence White Paper,1960:Note by the Minister of Defence(Watkinson),8thFebruary,1960,”C(60)14,CAB129/100,http:∥www.cinfo.net.cn/AMPChina.htm,2010/01/03.
面对国内的诸多质疑与反对,麦克米伦政府选择继续执行双轨核政策,其主要原因有:第一,选择继续与美国进行核合作,可以节省英国的核研发成本,密切美英特殊关系,更好地应对苏联的核威胁。战后的英国衰弱不堪,经济困难,曾引以为傲的科学技术与工业亦难续过去辉煌。国家安全与科技紧密相连,而科技又与一国的经济实力紧密相连,英国必须面对美国、苏联成为超级大国的事实,美苏可以积聚更多的人力物力实现更高技术含量的防务目标,而英国已难以在综合实力方面成就其大国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若美英进行核合作,英国不仅可密切与美国的核关系,而且还可分享美国先进的核信息与技术,甚至获得资金支持,从而缩减核武器的研制时间,并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更快地实现其核目标。这是英国应对战后国力衰退的现实与复杂的国际冷战格局所作出的现实主义选择,在其看来利大于弊。②Booth and Baylis,Britain,NATO and Nuclear Weapons,p.267.
此外,在一段时间内,由于战略轰炸机与中程弹道导弹的技术条件所限,英国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应对苏联核威胁的重要前沿阵地。例如,第一次柏林危机之后,尽管美英存在使用核武器协商权的争议,英国还是在事实上允许美国在其领土建立B-29战略空军基地,③参见王娟娟:《战后初期美英在使用核武器协商权问题上的争议》,《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第1期。这事实上是自近代以来英国第一次允许外国在其本土建立军事基地。1958年,即在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后不久,同样两国存在使用核武器协商权问题上的争议,但英国还是与美国达成了在其本土部署“雷神”导弹的协议,④参见王娟娟:《20世纪50年代美英“雷神”导弹谈判及使用协商权问题》,《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成为北约集团中第一个接受美国部署中程弹道导弹的国家。1960年,为配合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北约推行“多边核力量”的设想,英国又与美国达成允许其在苏格兰湾建立“北极星”核潜艇基地的协议。⑤“Facilities for United States Submarines in Scotland:Memorandum by the Secretary of State for Foreign Affairs and the Minister of Defence,13thSeptember,1960,”C(60)123,CAB129/102,http:∥www.cinfo.net.cn/AMPChina.htm,2009/06/03.
第二,选择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核威慑,可使英国避免成为美国的“卫星国”。实际上,英国政府非常明了美英特殊关系的本质,尤其警惕其对美国的依赖。1957年1月17日,刚入主唐宁街10号的麦克米伦发表电视讲话。他称: “我们不想与美国分道扬镳,但我们也不想成为一个卫星国。”⑥Robin Renwick,Fighting with Allies:America and Britain at Peace and War,New York:Times Books,1996,p.232.1958年4月10日,外交大臣劳埃德 (Selwyn Lloyd)向内阁提交题为《美英相互依存对英国长期利益的影响》的报告,详尽地分析了美英“依存”关系的利弊,该报告认为英国可从美英“相互依存”中得到诸多好处:英国与美国的“相互依存”关系在英国与第三国家的关系中起了重要作用;在防务上,英国从美国得到了大量技术信息与资源;在许多方面,英美“相互依存”意味着英国花费的财力与物力可以产出更有价值的果实。同时,报告也分析了美英“相互依存”可能带来的不利之处:保持“相互依存”关系困难较多;放弃“相互依存”将严重危及两国在核领域的合作;存在成为美国卫星国的危险;“相互依存”关系具有排他性的危险,这将破坏英国与朋友的关系,尤其是与欧洲友国的关系。⑦“The Effects of Anglo-American Interdependence on the Long-term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Kingdom,10th April,1958,”CC(58)77,CAB129/92,http:∥www.cinfo.net.cn/AMPChina.htm,2009/06/03.可见,英国政府明了其在短期与长期内与美国保持“相互依存”关系的利弊,并认为处理此问题的关键是避免寻求确立排他性美英关系或者造成成为美国卫星国的印象,加强而非削弱英国与其他盟友的关系。正是缘于此认知,英国选择与美国在核领域保持合作的同时,坚持发展一定程度的独立核威慑力量。
最后,英国独立核威慑力量的存在有其独特的价值,除了具备密切英美特殊核关系的功能之外,它还对欧洲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北约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60年之前,英国是欧洲西方阵营中唯一的核国家,也是美国在北约推行核武装政策的主要支持者与践行者。正如学者们所认为的,美国在英国本土部署的这些核力量既是美国自身战略防御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北约战略核力量的一部分。①Christopher Grayling and Christopher Langoon,Just Another Star?Anglo-American Relations Since 1945,London:Harrap,1988,pp.105-106;Clark,Nuclear Diplomacy and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pp.46-47;Jan Mellissen,The Struggle for Nuclear Partnership:Britain,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aking of an Ambiguous Alliance 1952-1959,Netherlands:STYX Publications,1993,pp.46-49.英国在美国的核规划和北约核战略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即便1960年法国成为欧洲第二个核国家之后,英国核力量的存在依然有其意义,依然是北约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1980年当英国国内再次出现关于英国独立战略核力量的辩论时,国防大臣弗朗西斯·皮姆 (Francis Pym)表示,英国需要作为一个核国家存在,这主要出于它对北约战略威慑力作出的贡献,通过此,也有助于英国的安全。②Lawrence Freedman,“Britain:The First Ex-Nuclear Power?”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6,No.2,Autumn 1981,pp.95-96.此语一出迅速浇灭了关于英国独立核力量的辩论之火。可以说,二战后英国在一段时间内将英美关系置于英欧关系之前,表现在核政策上是希望与美国携手维持全球既有核力量格局;但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加强与法国成为核国家,英国更加注重平衡外交,表现在核政策上是趋向强调自己是北约战略核力量不可缺少的部分。
综上,取消“蓝光”导弹项目事件是英国战后双轨核政策内在矛盾发展的关键点。如果说取消“蓝光”导弹项目之前发展本国独立核威慑力量与保持与美国的核合作尚能维持平衡;那么取消“蓝光”导弹事件则说明英国双轨核政策正失去平衡。英国放弃了在最尖端的核导弹技术领域与美苏的竞逐,英国的核独立性进一步消解,对美依赖更趋加强,英国要靠美国的核导弹成就其“独立”核威慑力量之名,之后发生的“闪电”导弹危机③“闪电”导弹危机是肯尼迪政府决定取消“闪电”导弹项目研制所引发的美英核关系危机。英国不得不再次与美国在拿骚谈判,会后美英达成协议,同意美国取消“闪电”导弹研制,作为补偿,美国允许英国购买“北极星”海基导弹。便是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