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462000)罗素霞 丁欢欢
分娩是指宫缩开始后,胎儿及其附属物经阴道自然排出的过程。它与阵痛相伴随。并随产程进展,阵痛逐渐加剧并达到顶峰。近年来,剖宫产率的逐年攀升,一部分是由于产妇惧怕疼痛而引起的无指征的剖宫产。由此引起了剖宫产远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严重影响了产妇的安全[1]。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以人为本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如何减轻分娩期疼痛,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顺产率,已迫在眉睫。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初产妇240例,所有入选产妇要求年龄22~34岁,孕周37~41周,单胎、头位,排除骨、软产道异常、头盆不称、疤痕子宫、胎心异常,巨大儿、胎盘位置异常、跨耻征阳性等;排除外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排除硬膜外禁忌症。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20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具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镇痛技术进行无痛分娩。对照组采用一对一助产士陪伴分娩方式进行分娩。
1.2 方法 当规律宫缩开始,产妇自觉疼痛时,开始实施硬膜外镇痛技术。操作如下: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在L2-3或L3-4间隙进行穿刺,进入硬膜外腔,首先给予初始量(2%利多卡因3~5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推注,观察生命体征,如稳定,置入硬膜外管,接自控式电子镇痛泵,泵内药物配置:甲环酸罗哌卡因阵20ml+芬太尼0.2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持续泵入药物,泵速4~5ml/小时宫口开全不停药,胎儿娩出后打开镇痛泵。产程中如感明显宫缩痛时指导其按压镇痛泵上“追加键”追加药物,负荷量3~5ml/次,最多追加次数不超过2次。麻醉全程密切监视产妇的血压、脉搏等,严密监测胎心。
对照组采用一对一助产士陪伴分娩,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信息支持,帮助产妇了解产程进展,缓解其心理压力。
两组产妇如出现胎先露下降阻滞、胎儿宫内窘迫等情况时立即行剖宫产结束产程;如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时给予缩宫素静滴加强宫缩。
1.3 观察指标 ①止痛效果分级:按口述疼痛程度分级法:0级:不痛。I级:轻微痛,可忍受,能正常生活。II级:中度痛,坚持,仍能忍受。III级:剧痛,难以忍受,辗转,不断改变体位[2]。②全程监测生命体征。③比较两组产妇产程中的精神情绪。④严密监护产程进展,绘制产程图,记录各产程时间及分娩结局。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百分比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分娩期产生的疼痛主要是由于子宫肌肉阵发性收缩,引起子宫肌层缺血,进而引起致痛物质释放,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电冲动,并经交感、副交感神经传至大脑,产生剧烈的痛觉。因此,各地踊跃尝试不同形式的分娩镇痛,常用的是硬膜外镇痛和腰硬联合麻醉镇痛,以期望将产妇分娩时的疼痛降至最低[3]。
而硬膜外镇痛技术,采用毒性最低的麻醉药(利多卡因+甲环酸罗哌卡因+芬太尼),用最低的有效浓度,使患者在分娩过程中达到完全无痛或几乎完全无痛,同时又不影响子宫收缩,不增加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出生窒息率,无明显麻醉相关副反应的发生。
我院通过120例产科临床应用硬膜外镇痛技术进行无痛分娩,认为其安全、可靠、操作简便、镇痛效果确切;能明显提高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且对母婴影响小,又无明显副反应,产妇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