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斌
(山西省太谷县畜牧兽医中心侯城站,山西太谷030800)
鸡脂肪肝综合症的防治措施
郭建斌
(山西省太谷县畜牧兽医中心侯城站,山西太谷030800)
本病常发生于产蛋母鸡,尤其笼养蛋鸡,多数情况是鸡体况良好,突然死亡。死亡鸡腹腔及皮下大量脂肪蓄积,肝被膜下有血凝块为特征。
鸡;脂肪肝;发病机理;防治措施
主要是摄入能量过多,长期饲喂过量饲料会导致脂肪量增加,实验表明,按等能原则喂小麦-大豆日粮的鸡患脂肪肝综合症的发病率比喂玉米-大豆日粮的鸡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不同,受不同谷物类型的影响,从碳水化合物获得能量比从饲料脂肪中获得能量危害更大。
其次,鸡的品系、笼养和环境与本病发生有关,高产蛋量品系鸡对脂肪肝综合症较为敏感,由于高产蛋量是与高雌激素活性相关的,而雌激素可刺激肝脏合成脂肪,笼养鸡活动空间缺少,再加上采食量过高,又吃不到粪便而缺乏B族维生素,就可刺激脂肪肝综合症的发生,环境温度高可使代谢温度过大,以致失去应有的平衡,所以本病在温度高时多发,环境的突然改变、受惊可诱发本病发生。饲料中胆碱含量不足,VB、VE及蛋氨酸含量不足,可促使本病发生,饲料中真菌毒素可致肝机能损伤。
家禽肝脏是合成体内脂肪的最主要场所,合成后的脂肪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形成被输送到血液,其中载脂蛋白的合成需蛋氨酸、丝氨酸、VE、B族维生素等的参与。在脂肪转运过程中胆碱起重要作用。母禽在产蛋期为了维持生产力,肝脏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加肝脂也相应提高,若合成蛋脂的原料不足或肝脏合成的脂肪太多,超出了脂蛋白的运输能力,可产生肝内脂肪蓄积,使肝脏呈淡黄色或淡粉红色,质地变脆,在受到应激时,若鸡群剧烈运动,肝脏小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肝被膜下,形成血凝块,最终病鸡死于肝破裂。
本病主要发生于重型鸡及肥胖的鸡,病鸡生前肥胖,超过正常体重的25%,产蛋率波动较大,可从75~85%突然下降到35~55%,在下腹部可以摸到厚实的脂肪组织,往往突然爆发,病鸡喜卧,鸡冠肉髯褪色乃至苍白,严重的失眠、瘫痪,体温41.5~42.8℃进而鸡冠、肉髯及脚变冷,可在数小时内死亡,一般从发病到死亡约1~2d,当拥挤、驱赶、捕捉或抓提方法错误,引起强烈挣扎可突然死亡。
病鸡血液化验,血清胆固醇明显增高达到605~1148 mg/100ml或以上,血钙增高可达到28~74 mg/100ml,血浆雌激素增高,平均含量为1019mg/ml,450日龄病鸡血液中肾上腺皮质固醇含量比正常鸡高。此外,病鸡肝脏的糖原和生物素含量很少,丙酮酸脱羧酶的活性大大降低。
病死鸡的皮下、腹腔及肠系膜均有多量脂肪沉积,肝肿大,边缘钝圆呈油灰色,质脆易碎,用力切时,在刀表面有脂肪滴附着,肝表面有出血点,在肝被摸下或腹腔内往往有大的血凝块,组织学检查为重度脂肪变性,有的鸡心肌变性呈黄白色,有时候略变黄,脾、心、肠道有程度不同的小出血点。
根据病因、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和血液化验指标,以及病理变化特征及可确诊。其特征性病变为肥胖母鸡腹腔内或肝被膜下有凝血块,本病应注意与鸡脂肪肝和肾综合症的鉴别诊断。
本病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现有该病发生的倾向,要及时找出影响鸡群产蛋率和脂肪代谢平衡的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1)调整日粮的配方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下鸡群的需要,由于摄入能量过度是一个重要病因,因此可以考虑实行限饲和降低饲料代谢能摄入量。
(2)调整饲养管理,适当限制饲料的喂量,使体重适当,鸡群产蛋高峰前限量要小,高峰后限量应大,小型鸡种可在120日龄后开始限喂,一般限喂8~12%。
(3)已发病的鸡群,在每千克日粮中补加胆碱22~110mg,治疗7d有一定效果。
[1]曹谨玲.鸡脂肪肝综合症[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2,1(12):24-26.
[2]左愈臻,徐芳吉,王军.清水县某养殖场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理学观察[J].甘肃畜牧兽医,2015,(7):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