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免疫抑制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5-04-03 14:43梅小凤
兽医导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性疾病免疫抑制家禽

梅小凤

(南京市高淳区砖墙镇畜牧兽医站,江苏南京211300)

家禽免疫抑制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梅小凤

(南京市高淳区砖墙镇畜牧兽医站,江苏南京211300)

当前生产实践中常发生禽类抵抗力差,成活率低,生长受阻,肉料比低,生产经济效益低下,免疫应答水平低,时有产生典型、持久、复杂的疫苗反应,持久的呼吸道症状或其他病症,投喂药物难以奏效。而这种免疫抑制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下面就给此种原因的相关问题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家禽;因素;免疫抑制病

1 损害家禽免疫系统的常见原因

1.1 非特异性

(1)损害浅层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的因素包括:空气、污水、冷热应激、过饥过饱、病原感染及其他科导致上皮细胞发育不良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导致黏膜皮肤的组织结构破坏,pH值改变及微生物环境平衡的失调等。

(2)损害深层非特异性免疫因素有很多,要特别注意不少常见的药物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如四环素,下泄药大黄,皮质类激素药物,黄曲霉素等。

1.2 特异性

(1)传染性因素:如免疫抑制病(马立克、法氏囊、白血病、网状内皮细胞病、传染性贫血、传染性腺胃炎、病毒性关节炎、流感、新城疫等)侵害淋巴系统和淋巴细胞,发生退行性或坏死,造成功能减弱及释放免疫抑制因子(白血病)。

(2)药物与毒素:如金霉素、氯霉素(对B淋巴细胞的增值有一定抑制作用,有些抗生素类药物可使活菌疫苗中的细菌灭活或改变菌苗的抗原成分而使菌苗接种时免疫失败)、黄曲霉素(可抑制禽类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G的合成,是法氏囊、胸腺、脾脏萎缩,毒害巨噬细胞从而使其不能吞噬病原微生物,导致机体免疫抑制)等。

(3)营养因素:如缺乏某些营养物质,而营养是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饲料中蛋白质的供给及机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的正常代谢对机体抗体的产生起重要作用。如果蛋白质饲料不足,可造成机体在免疫应答中合成免疫球蛋白受影响而造成免疫抑制。某些维生素(如复合VB、VC等)和微量元素(如铜、锌、铁、硒等)是免疫器官发育,淋巴细胞分化、增值,受体表达、活化及合成抗体和补体的必须物质,若上述营养性物质缺乏或过多或各成分间比例不协调,必然导致机体继发性免疫抑制。

(4)应激因素:是对家禽正常生长发育不利的各种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的总称,包括疫病,饥渴,高低温,缺氧,捕捉,惊吓,拥挤,转群等,而这些应激能够刺激脑垂体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它再刺激肾上腺皮质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损害T淋巴细胞,造成法氏囊、胸腺、淋巴样组织技能退化,免疫器官对抗原刺激应答能力降低,从而造成机体免疫抑制。

(5)免疫耐受:机体对病原体不产生应答反应称为免疫耐受。初次免疫接种时因母源抗体水平过高而不产生应答反应。这是因为疫苗中的抗原一进入机体就被母源抗体所包围,使其不能和相应的B淋巴细胞接触,导致不能产生应答反应。禽场在进行预防接种时,疫苗的接种量也应严格按照厂家推荐用量,因为进入机体的抗原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

(6)抗原竞争: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无交叉反应的抗原同事接种时,机体对其中一种抗原的抗体应答显著降低,此现象称为抗原竞争。因此,禽场在制定家禽免疫接种计划时,各种疫苗尽量不要同时使用。产生抗原竞争的原因是由于所有病毒都能诱导所感染的细胞合成干扰素,这种干扰素能抑制病毒在同种细胞中的复制,但不能抑制在不同种动物的细胞中复制,也就是说干扰素有细胞的特异性,但是不同的病毒对于干扰素有不同的敏感性。

2 对家禽危害系统受损害的防治措施

(1)加强家禽的饲养管理:加强家禽的饲养环境控制,最大限度的减少养殖场内的病原微生物。降低各种应激因素,避免饲喂发霉变质、含重金属、工业化学物质以及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同时做好禽舍的通风换气工作,保持禽舍干燥,降低禽舍饲养密度。

(2)注意家禽的营养水平:注意家禽的营养水平,提高自身免疫力。由于免疫抑制性疾病可导致家禽的免疫功能下降,因此营养是影响免疫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饲料质量,保证免疫产生抗体和细胞因子所需的蛋白质,通过提高家禽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水平,避免家禽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营养消耗性疾病所导致的免疫反应地下,对疫苗免疫应答降低,抗体产生也低的情况。

(3)建立规模化禽场的生物安全体系:采用生物安全措施饲养家禽,及采用全进全出的方法来切断病原在禽场内的传播,通过严格制度将病原拒之门外,每个禽场尽量只养单一品种禽类。为了发挥“全进全出“的作用,可采用分段饲养法,将雏禽、青年禽、育肥禽和种禽分别饲养在不同的禽场,这样既可缩短全场消毒的时间,又有利于防止家禽发病。日常应将消毒卫生工作贯穿于养禽生产的各个环节,尽最大可能降低禽场内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或杜绝禽群继发感染的机率。

(4)防止家禽免疫抑制病对机体抗体水平的影响。

(5)适当应用药物控制继发感染:鉴于一些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感染对免疫功能的损害,易引起一些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因此在饲料中(如育雏阶段添加一些抗菌药物但禁用一些可能引起免疫抑制的药物)以防制禽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

(6)加强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对于马立克、法氏囊等疾病的感染,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是控制他们的主要方法,特别是种群免疫,因为种群免疫能让其后代获得足够母源抗体,从而在低日龄得到被动保护,防治家禽出现早期的免疫抑制感染,有效防治疾病的发生。

(7)加强包括免疫抑制性疾病在内的各种病毒性传染病的抗体监测工作,如果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必须对免疫程序加以调整。而对于禽白血病、网状内皮增生症等疾病,在目前还没有有效疫苗预防控制的情况下,只能凭实验室诊断,及时淘汰阳性鸡,从而达到良好的防制效果。在临床上尤其要重视对种群进行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净化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通过蛋传播的免疫抑制性疾病。

[1]林炳锻.家禽免疫抑制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0,(9):132-133.

[2]杨忠福.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种类与危害[J].养殖技术顾问,2011,(6):162.

[3]耿树林,吴锦宏,李志章.家禽免疫途径的选择及注意事项[J].中国畜禽种业,2010,(8):32.

猜你喜欢
性疾病免疫抑制家禽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因、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猪常见呕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称家禽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