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以食用菌柄为主,是食用菌产业重点发展品种之一。杏鲍菇分为两类品种,一种为保龄球状,其子实体形态为菌柄基部膨大,向上渐细,顶部菌盖较小,仅较菌柄连接处直径稍张开,一般为0.3~ 0.8cm;另一种为柱状菇,其菌柄上下粗细基本相同,菌盖亦较小。前者形状好、色泽白、价值高,一般商品生产的生物学效率为40%~60%,生物学效率偏低;后者产菇量较高,生物学效率在80%以上,高者可超过120%。
1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 温度
杏鲍菇属中温偏低型品种,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3~26℃,原基形成最适温度为10~15℃,子实体发育温度因菌株而异,一般为15~18℃,温度低于8℃或高于20℃时,子实体发育不良。温度是杏鲍菇栽培成败的关键。
1.2 营养
杏鲍菇属木腐菌,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能力较强,需要较丰富的氮源。氮源越丰富,菌丝生长越好,产量越高。基质原料有棉籽壳、木屑、蔗渣、麦秆等,在实际生产中可将棉籽壳、木屑等作为主要原料,调配氮源时,以麦麸等作为主要辅料,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及其活力。
1.3水分和湿度
培养基含水量以60%为宜,拌料时水分要适中,宜小不宜大,料水比为1∶1.1;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阶段相对湿度以90%~95%和85%~90%为宜。
1.4 空气
杏鲍菇为好气性菌类,但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发育对二氧化碳的耐受力较强。原基形成期间需二氧化碳浓度较低,缺氧会在袋口长出大量气生菌丝,原基在气生菌丝上形成,影响产量。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虽较耐二氧化碳,但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通气不良易感染杂菌。
1.5 光照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子实体分化和生长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为500~ 1000Lx。
1.6 pH值
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6.5~7.5,出菇时最适pH值为5.5~6.5。
2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1 季节安排
杏鲍菇出菇温度范围比较狭窄,气温低于10℃或高于18℃时都难以出菇。因此,应根据当地的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选择当年适宜的气温分布段(即10~18℃范围,最适出菇为13~16℃)作为栽培杏鲍菇的出菇适期。
2.2 选育良种
杏鲍菇优良菌种的标准是纯、正、壮、润、香。纯指菌种纯度高,没有杂菌污染,无变异;正指菌丝色泽洁白如丝,有光泽,无异色斑块;壮指菌丝粗壮,分枝多而密,生长旺盛;润指培养基湿润适度,与瓶壁紧贴不干缩、不吐黄水,含水量适宜;香指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
杏鲍菇育种包括以下几个程序。(1)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白糖20g、琼脂20g、磷酸氢二钾2g、水1000mL,pH值自然,按常规法制作。(2)原种:常见的培养基有麦粒培养基、棉籽壳培养基、木屑培养基等。现以麦粒培养基为例,其配方为小麦98kg、碳酸钙2kg。选麦皮略厚的小麦,加水浸泡4~ 5h,捞出放入锅中加水煮沸20~25min,以没有白心为度,捞出沥干水分,再与碳酸钙混匀装瓶,高压灭菌2~2.5h,按常规方法接菌,在25℃条件下培养30~ 35d菌丝走满瓶。(3)栽培种:直接用于栽培袋制作的菌种,其培养基与原种一样,可以采用麦粒培养基、棉籽壳培养基、木屑培养基或其它培养基。棉籽壳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7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1%,木屑培养基配方阔叶树杂木屑78%、树皮20%、蔗糖1%、石膏粉1%。以上两种配方的培养基经过高压灭菌(2~2.5h)或常压灭菌保持10h,常规接种培养的,在25℃条件下培养35~45d,待菌丝走满即可用于生产。
2.3栽培料配方
(1)棉籽壳70kg、木屑20kg、麦麸10kg、豆饼粉2kg、过磷酸钙2kg、石膏粉1.5kg、石灰粉0.5kg、尿素0.3kg、蔗糖1kg、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0.5袋。(2)木屑70kg、棉籽壳10kg、麦麸10kg、玉米粉10kg、豆饼粉5kg、过磷酸钙4kg、石膏粉1.5kg、石灰粉1.5kg、尿素0.6kg、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1袋。配方中的石灰粉加水后与木屑、麦麸等拌匀,堆闷2d后再与其它原辅料拌匀。装袋、灭菌、接种等均为常规。
2.4装袋、灭菌和接种
杏鲍菇一般采用熟料袋栽方法生产。采用17cm宽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筒,用裁袋器裁成长34~35cm,一端用塑料绳扎紧,按配方将各种原料按比例混合,加水拌匀后手工装袋,边装边压实,松紧适度,装好后立即放入层架周转筐,推入灭菌室常压蒸汽灭菌(100℃,10h)。
灭菌后的菌袋移至接种室,待袋温自然降至30℃以下时即可接种。接种前接种室打扫干净,每m 3用硫磺粉10~15g熏蒸24h灭菌,打开门窗放出烟雾,然后菌袋入室。接种工具和原种应在接种前放入接种室,关好门窗,打开臭氧发生器,30min后关闭,再过30min后接种人员穿上干净的工作服,洗净双手,进入接种室接种。用75%酒精棉球擦拭接种工具进行消毒,点燃酒精灯,将接种工具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后插在工具架上备用,然后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开始接种。接种后的菌袋放入培养室堆叠摆放成排,每排4~5层,排与排间留通道便于管理。
发菌管理主要是控温和通风。培养室内悬挂温度计,菌袋堆叠层中间插温度计,随时观察温度变化,控制菌袋温度在23~25℃、室温在22~23℃,以利发菌。菌丝开始生长时释放热量,袋温不宜高于30℃,避免高温烧菌,可通过倒堆和通风散热降低温度。当菌丝长至10~1.5cm时,可微孔通气。冬季发菌气温低,可在培养室生火加热增温,中午通风,以保温为主。
2.5催菇及出菇管理
2.5.1催菇排架 菌丝发满后进行排架。菌棒排放在菇棚内,南北方向,每个菌墙2排,出菇端向外,中间留有管理道。为防止接种孔积水,出菇前菌袋接种孔必须朝下,待原基形成并长至黄豆粒大小后翻转菌袋,子实体朝上摆放。
2.5.2疏蕾 杏鲍菇疏蕾是确保优质高产的重要技术环节,操作得当,商品菇产量可提高10%~ 20%。在菇蕾发生点选择密集的幼蕾,确定每个出菇面保留2~4个幼蕾,用尖刀削去其余菇蕾的蕾尖即可。但应注意保留的菇蕾间距要合适,以免长大后拥挤,同时疏蕾时不要伤及保留蕾。完成疏蕾操作后,棚内墙体、地面、通风口等处喷洒1次蘑菇祛病王溶液,对菇棚空间轻喷1次漂白粉100倍液,以防疏蕾伤口感染病毒病菌。
2.5.3 控制水分和温度 菇棚温度控制在10~ 18℃,低于10℃难以形成原基;超过20℃原基分化停止;持续20℃以上,已形成的小菇蕾则变软,萎缩死亡。因此应根据菇的大小、数量适当通风,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可通过向地面和空间喷水增加空气相对湿度,水尽量避免直接喷到子实体上,以防感染细菌造成腐烂。
2.5.4病虫害防治 杏鲍菇病虫害主要有细菌、绿霉、木霉及菇蝇。低温时不易发生病虫害,加强通风和温度调控可预防病虫害发生。如发现细菌、绿霉、木霉污染,应及时取出菌袋在室外深埋。菇蝇可用电光灯、粘虫板诱杀,也可用斑潜灵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
3 适时采收
当菌盖平展,边缘微内卷,孢子尚未弹射即可采收。采收时手握菌柄,整朵旋转拔起,及时削去菌柄上的木屑,采收后清理料面,停止喷水,养菌7~ 10d后即可出第2潮菇。
4 后期管理
采收1~2茬后,手提菌袋明显变轻,袋内料中水分随子实体大量生长丧失较多,如及时补充,还会有一定产量。具体措施:剪开袋,剥掉袋皮,直立菌棒,挨个埋于地下,覆土厚2~3cm,覆土应用2%生石灰和0.2%多菌灵拌匀处理,以防污染。覆土后灌水,菇房适当通风,控制菇房温度13~17℃,这样还会继续出2茬菇,直至菌棒养分耗尽。
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