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仁凡,许 艳
(1.四川省达州市植检站,四川 达州 635000;2.四川省夹江县农业局,四川 夹江 614100)
四川地区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朱仁凡1,许 艳2
(1.四川省达州市植检站,四川 达州 635000;2.四川省夹江县农业局,四川 夹江 614100)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在我国种植历史已有400多年,面积超过来533万hm2,也是2015年国家首次将其提升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我国马铃薯主粮化已成为必然的选择,预计到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2012年,四川省马铃薯生产产值近200亿元,产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以上,马铃薯为全省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19.1元。目前四川的种植面积和特色马铃薯种植均名列全国前茅。
提高马铃薯单产,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又不挤占水稻、小麦、玉米等三大粮食作物面积的一个重要措施。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很大,病虫害发生严重的田块,可引起50%以上的损失甚至绝收。
针对四川省的病虫害发生情况,通过多年在达州和夹江的调查和病虫害防治试验,本文特将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1 症状表现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黑色水浸状小斑点,然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同心轮纹并干枯。病斑多为圆心或卵圆心,由于叶脉的限制,有时呈多角形。严重时病斑相连,整个叶片干枯,通常不落叶,在叶片上产生黑色绒霉。块茎感病呈褐黑色,凹陷的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斑下面的薯肉呈褐色干腐。
1.2 传播途径
病原菌主要在病株残体、土壤、病薯或其它茄科寄主植物上越冬。在马铃薯生长季节,病菌孢子可通过气流、雨水或昆虫传播,可通过表面侵入叶片。在生长早期,初次侵染发生在较老的叶片上。
1.3 防治措施
①选用早熟抗病品种,适时提早收获。②加强选择土壤肥沃的高燥田块种植,增施有机肥,提高寄主抗病力。③发病初期或发病前喷施43%大生富(代森锰锌)悬浮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粉1000倍液 ,隔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2.1 症状表现
此病可侵染叶片、茎蔓和薯块。叶片染病,多从中下部叶开始,先在叶尖或顺缘出现水渍状绿褐色小斑点,周围具有较宽的灰绿色晕环,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展成黄褐至暗褐色大斑,边缘灰绿色,界限不明显,常在病健交界处产生1圈稀疏白霉。 茎秆和叶柄染病,多形成不规则褐色条斑,严重时致叶片萎蔫卷曲,终致全株黑腐。薯块染病,初生浅褐色斑,以后变成不规则褐色至紫褐色病斑,稍凹陷,边缘不明显,病部皮下薯肉呈浅褐色至暗褐色,终致薯块腐烂。
2.2 传播途径
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病菌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浇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产生病薯,成为下一季的主要侵染源。
2.3 防治技术
①严格挑选无病种薯作种薯。②加强栽培管理。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避免偏施氮肥和雨后田间积水;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清除。③药剂防治。药剂的选择是很重要的,由于我省大部分品种为感病品种,且长期大量使用甲霜灵锰锌这一单药剂,导致防病效果不理想,故应该选择和甲霜灵锰锌无交互抗性的药剂。根据我们的试验示范和近几年的防治经验,建议轮换使用不同成分的药剂。具体防治药剂和时期如下:在出苗后5叶期后,喷施43%大生富悬浮剂(代森锰锌)600倍液2次;在开花前,喷施10%科佳(氰霜唑)悬浮剂2000倍液1次;开花后发病初期喷施50%福帅得(氟啶胺)悬浮剂2000倍液1次,隔10d再喷施10%科佳(氰霜唑)悬浮剂2000倍液1次。
3.1 金针虫
金针虫(即叩头甲幼虫)在土中取食播下的种子、萌发的幼芽和幼苗的根部,致使作物枯萎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甚至全田毁种。其幼虫喜潮湿及微酸性的土壤,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在虫口密度高的田块,仅需防治1次,在短期内种群密度不易回升。其成虫是小型的甲虫。
3.2 蛴螬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子总科的幼虫的通称,俗称老母虫、白土蚕,为地下害虫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一大类群。蛴螬属多食性害虫,幼虫主要为害马铃薯的幼苗及根茎,引起缺苗、断垄,甚至毁种绝收。同时,该害虫造成的伤口易诱发病害。
3.3 地老虎类
地老虎又名切根虫、土蚕、夜盗虫等,属鳞翅目夜蛾科。地老虎是多食性害虫,为害马铃薯的幼苗,以幼虫切断幼苗近地面的茎部,使整株死亡。
地老虎种类很多,分布广,国内危害重的种类主要有小地老虎、黄老虎和大地老虎。西南地区以小地老虎为主。
3.4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深耕、轮作,消灭底边、荒坡、沟渠等处的蛴螬及其栖息繁殖场所。②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③药剂防治:耕地下种前,可在土表撒施1%家保福颗粒剂5~6kg/667m2,然后翻耕,让土壤和药剂充分混合。下种出苗后可用10%安绿宝(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进行灌窝,防治金针虫。也可于傍晚进行喷雾,防治地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