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健,徐 岩
例1 男,85岁。发作性胸闷、憋气伴心前区疼痛20年,加重15 d入院。2014-03-06门诊以“冠心病”收住笔者所在科。诊断: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永久性房颤,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功能Ⅳ级;②高血压3级(极高危);③2型糖尿病;④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⑤脑梗死后遗症;⑥高尿酸血症;⑦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长期服用拜阿司匹林,波立维,立普妥,单硝酸异山梨酯,培哚普利,美托洛尔,芪苈强心胶囊以及降糖、治疗肾衰、脑梗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10余种。并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但入院前后1个月仍天天发作胸闷憋气,以活动时居多,偶有喘憋发作。强化降脂,应用爱倍微量泵持续泵入,并强化强心利尿抗感染等治疗,效果不佳,考虑阿司匹林,波立维抵抗。停用波立维,换用替格瑞洛,90mg,早晚各1粒。3 d后心绞痛发作减少,可下床如厕,生活能力明显提高。
例2 男,79岁。头晕、走路不稳3年余,加重1 d于2010-05-07入院。患者2010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饮水呛咳、步态不稳、走路右偏,于笔者所在医院行颅脑CT检查:双侧基底节区及双侧大脑半卵圆区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2010-07-12行全脑血管造影示:左侧椎动脉未见显影,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局部狭窄60%左右,双侧后交通未见显影。并于右侧椎动脉狭窄部位放置支架1枚。术后头晕、双下肢无力、步态不稳、饮水呛咳症状较前略有减轻。术后1个月即感头晕、步态不稳症状较前加重,站立行走时明显。既往“高胆固醇血症”病史5年,平素服可定10mg,1次/晚,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控制较好。“高血压病”史6年,血压最高 170/100mmHg(1mmHg=0.133 kPa),口角不歪,伸舌居中。颈软,颈静脉无充盈,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双侧语颤对称,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未闻及干性啰音。心率7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四肢感觉正常,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无杵状指(趾),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给予阿司匹林、波立维双抗治疗,强化降脂,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改善微循环等治疗。住院期间一再发作眩晕。考虑有阿司匹林,波立维抵抗,患者家属自行在院外行基因检测,发现二者均抵抗。停用波立维,改用替格瑞洛,90mg,早晚各1粒。继续强化降脂,改善脑循环和脑细胞代谢等治疗。5 d后未再出现脑缺血发作症状。到目前为止服用10个月,眩晕发作次数较前明显减少。
例3 男,82岁。因发作性头晕2月余,再发1 d,于2014-05-20入院。诊断:①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②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③心律失常,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④2型糖尿病。入院后给予拜阿司匹林100mg、1次/d,替格瑞洛90mg、早晚各 1粒,立普妥 10mg、1次/d,患者因下肢动脉硬化血管闭塞于2014-06-14右下肢动脉造影、球囊扩张术、支架成形术,术后应外科医嘱将替格瑞洛改为波利维75mg,1次/d。该患者术前术后各做了1个血栓弹力图,术前结果如下:TEG结果ADP抑制率为70.4%,>30%,起效。AA抑制率为65.9%,>50%,起效。术后7 d结果:TEG显示患者Angle升高,提示纤维蛋白原水平高。MA升高,提示血小板聚集功能强。AA抑制率为49.9%,<50%,未起效。ADP抑制率为52%,>30%,起效。改用替格瑞洛。给予患者拜阿司匹林 100mg、1 次 /d, 替格瑞洛 90mg、2 次 /d, 可定 10mg、1次/晚等治疗。
临床实践中即便已经将抗血小板药物剂量翻倍,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群血小板抑制率不能有效达标。然而波立维对血小板ADP受体的作用是不可逆的,暴露于氯吡格雷的血小板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受到影响,血小板正常功能的恢复速率同血小板的更新一致。继续增加药量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成倍增加。传统的ADP受体阻断剂波立维必须通过肝脏内CYP2C19肝药酶的代谢,才能转化为具有药效的活性状态。美国FDA文件显示:不同人种体内CYP2C19的肝药酶活性不同,部分患者的肝药酶CYP2C19不能有效将波立维转化为活性形态,服用波立维后并没有起到预想中应该起到的作用,仍处在血液的高凝状态。在美国人中进行的调查,此类肝药酶代谢不佳者占整个人群的3%,其中14%为华裔。因此,基因多态性是造成氯吡格雷反应变异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其抗血小板效应难以预测。替格瑞洛是还戊基三嘧啶类药物,具有口服活性,可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反应的选择性P2Y12受体拮抗剂,其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非竞争性拮抗作用,不需要代谢活化就具有抗血小板活性。此外,其活性代谢产物(AR-C124910XX)与替格瑞洛具有等同的P2Y12受体拮抗功效,因此被多项指南Ⅰ类推荐用于各类ACS患者。ESC NSTE-ACS指南(2011)无论采取何种治疗策略,所有发生缺血事件的中-高危(如肌钙蛋白升高)患者,推荐使用替格瑞洛(负荷剂量 180mg,2 次 /d,90mg),包括之前使用氯吡格雷预治疗的患者 (当开始使用替格瑞洛时,应停用氯吡格雷)。(Ⅰ类推荐,B级证据)除非存在危及生命的出血或其他禁忌证。对于行PCI且置入支架的ACS患者,指南建议替格瑞洛90mg,2次/d加低剂量阿司匹林优于氯吡格雷75mg/d加低剂量阿司匹林(等级2B)。对于未行PCI治疗的ACS患者,指南建议替格瑞洛90mg,2次/d加低剂量阿司匹林优于氯吡格雷75mg/d加低剂量阿司匹林(等级2B)。替格瑞洛药代动力学经小肠迅速吸收约99.7% 与血浆蛋白相结合。主要在肝脏经CYP3A4/5代谢,可用于解释药物相互作用,可代谢为活性代谢物(AR-C124910XX的)和/或无活性代谢物。主要通过胆汁排泄消除,<1%经尿液排泄。血浆浓度峰值和稳态浓度为剂量相关性,发生在用药后1.5~3.0 h,半衰期为 8 h,餐时用药可导致曲线下面积(AUC)增加20%,AR-C124910XX(半衰期 10 h)占总活性的 30%~40%。在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替格瑞洛被证明可快速发挥药理学效应。替格瑞洛可维持较高的IPA 水平达 2~8 h(87%~89%)。替格瑞洛快速起效,30min即显著增加IPA。老年病房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往往病情重,而且因为高龄和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无法进行介入或手术治疗,或者是手术干预后又复发的居多。在强化治疗后仍有心脑缺血事件频发的患者,考虑抗血小板药物抵抗。老年患者容易有出血风险,例如消化道出血,鼻出血,痔疮。随时可能手术如气管切开,急性肠梗阻手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需要起效快、半衰期短。但有报道,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出血的风险增加。另有报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ACS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可降低总病死率。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主要出血、致命性出血和非CABG相关主要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