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高军 房志雄
不知几时起,医院的挂号窗口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公园里的老人们坐在一起抱怨每天吞下的药片比饭粒还多。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已呈明显上升趋势,这给患者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些学者认为,疾病的治疗要从防控上抓起,即在引起病患的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上入手,以健康教育为手段,从根本上遏制疾病发病率上升的势头。何为健康教育?如何做好健康教育?就此,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姚树坤接受了本刊采访。
当前,我国居民的健康问题已不容乐观。快速增长的国家经济,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与此相对的是,居民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造成了一系列疾病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
姚树坤委员告诉记者:“糖尿病、痛风以及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30年以前升高了几十倍。例如糖尿病,20年以前的患病率为0.67%,2010年为11.6%。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在快速升高。”
值得关注的是成人群体,据统计,超过50%的成年人已经加入到糖尿病的“后备军”。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成人患病率也达到了1/3。“这不但影响了国民的健康,也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这些病多数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姚树坤委员肯定地说,“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做好疾病的预防控制,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源头之举,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难题的治本之策,健康教育就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措施。”
健康教育是指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可以促使个人和群体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者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
当记者问及电视广播中的健康讲座和网站上的健康频道是否符合健康教育的理念时,姚树坤委员微微摇了摇头:“当前的健康教育方式和内容缺乏规范,一些专家对一些基本健康知识的认识出现了偏差,有时候甚至是违反了基本医学原理,这样的例子很多。电视、广播,包括其他公共媒体,应该是健康教育的一种载体,现在举办的保健养生讲座为了吸引观众,形式很活泼,语言很生动,但是专家的水平参差不齐,所讲的内容也有不少缺乏科学依据,尤其是扩大某些食品、保健品的功能和保健方法,严重误导受众。部分患者收听后,有病不去医院就诊,贻误诊疗时机,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而一些科普保健文章、书籍和网络作品,多而重复,作者和内容没有责任人把关,没有医学背景和医学实践的人却被宣传成养生大师,造成同一病症的治疗观点矛盾、混乱,让老百姓无所适从。”
姚树坤委员特别强调:“应该说,我国的广大群众越来越关注健康,急需健康的科学指导,但健康教育不等于卫生科普宣教,更不是健康促进。它的核心是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它的两大基本手段是信息的传播和行为的干预,它也是需要相应的知识、技能、艺术和服务的。”
针对现行的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姚树坤委员认为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带头人。他觉得,卫生部门应该作“带头大哥”。
姚树坤委员说,卫生部门要组织成立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卫计委的主管领导担任指导委员会的主任,制订全民健康教育的目标、策略、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最后进行评价。并把中小学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关键环节,重点关注高危环境下的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要选聘包括预防医学、营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有资质的专家,成立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制订常见多发病的健康教育指南和规范,并对健康教育进行指导、监督和审查工作。还要组织实施健康教育师的资质化,逐步开展健康教育师资质评定工作,并把健康教育作为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的必修课,使其成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任务,将社区慢病防控效果作为考核其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的主要指标,与个人绩效紧密挂钩。
最后,姚树坤委员呼吁,要加大对健康教育公共事业的财政支持,为健康教育师的培养,健康教育教材文章书籍的编写、出版,健康知识的传播,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健康教育机构的绩效评价、奖励提供保证,但同时“还要避免健康教育功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