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阅读滋养学生

2015-04-02 07:49:09陶瑞忠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书籍图书读书

陶瑞忠

“天堂是一座图书馆”,这是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的比喻。朱永新教授在《将阅读进行到底》一文中讲道:“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可见阅读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但是,作为一所山区寄宿制学校,我校学生阅读量十分有限,学校和家庭图书资源匮乏,学生难以广泛涉猎。为了改变学生课内外阅读不足、知识面窄的现状,学校确定了“经典引路,广泛阅读”的总体思路,开设了“经典阅读”校本课程,以经典阅读推动广泛阅读,丰富学生课内外生活,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心智,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选择经典书籍

经典书籍是指得到社会高度认可的,具有权威性、思想性、可读性、艺术性的古今中外书籍。经典书籍是大善、大美、大智慧的书,它与学生的认知能力是相呼应的,能够帮助学生确定基本的、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高雅的情调与趣味。选好书籍是开设课程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我们要选择学生喜欢、思想健康、语言优美、内容生动的经典书籍。

为此,学校发动干部、教师开展了“古今中外淘经典”活动,选择合适书籍,拟订书单。然后,学生们在书单中选择书籍,最后由研究小组确定必读书单,分别制定1—6年级阅读安排。

进行课程设计

搭建“经典阅读”框架,包括“经典阅读”设计说明、阅读目标、实施原则、实施策略、必读书目清单、读书名言积累、评价方案解读等。

“经典阅读”课程中,学生阅读轨迹包括“亮出我的读书单”“我的阅读积累卡”“我的阅读反思卡”“我的阅读手抄报”等。

每周1节“经典阅读”导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开展阅读活动

处理好经典阅读与语文课的关系。学生在国家课程的语文课上学到的基础知识、阅读方法、人文素养可以帮助他们阅读经典书籍,而经典阅读又可以巩固、丰富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实施“15+25+N”经典阅读。儿童阅读,应当在教师以及家长的指导下进行。于是,我们这样设计每周1节的经典阅读课:前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先期已经阅读的内容,并对涉及到的知识、方法、情感等内容进行答疑解惑;后2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随时进行师生互动;下课前再安排课下读的内容。

注意“漫读”与“慢读”两种方法。阅读是一项个性化活动,应该给学生们自由选择的空间,但小学生的阅读不同于“消遣式”阅读,要让他们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上有所收获,因此要处理好“漫读”和“慢读”的关系。“漫读”主要针对可以粗读的内容,了解即可;“慢读”则针对需要精读的内容,要深入阅读,深刻体会。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一方面要关照学生的兴趣、感受,另一方面需要教师事先读书,有所准备。

重视阅读与积累,开展展示评比活动。学校统一为学生准备了积累卡,包括好词佳句、读书体会、仿写等,鼓励学生们进行自主积累,。同时,学校还组织学生撰写书评和读书心得,开展家长参与的读书展示活动以及手抄报评比等,极大地提升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以经典阅读促进广泛阅读。经典阅读是有限的,学校应该以经典阅读促进广泛阅读。我们将大量图书转移到了教室里,各班都配置了图书柜,日常存放200本左右的图书供学生阅读。我们还采用了绘本阅读、有声阅读等新形式,同时加强了传统经典书籍的阅读。

经过一年的“经典阅读”课程,学生们读完了规定的所有经典书目,并开展了广泛的自主阅读,人均自主阅读图书在20本以上,同时进行了大量的阅读积累和实践活动。在经典阅读中,学生们积累了语言,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生活,开发了心智。以经典阅读促进广泛阅读,学生们在书籍的浸润和滋养下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编辑  于萍

猜你喜欢
书籍图书读书
鲁迅与“书籍代购”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新产经(2018年6期)2018-07-04 00:39:24
班里有个图书角
我们一起读书吧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