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小也是大爱

2015-04-02 21:34刘慧梅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王杰借书女儿

刘慧梅

学雷锋活动日的“进城”体验

3月5日,是学雷锋活动日,对我来说,算作公益之行的启动吧。早晨我对三年级(2)班班主任高远健老师说,中午我想带两名学生体验生活,除王洪庆外再帮我推荐一名同学。王洪庆同学的家境不太好,父母都有些残疾,他的手有别于正常的孩子,不够饱满,不能正常伸展,但他很憨厚、乐观,由于他在班级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日常巡课时我比较关注他,为此将其确定为帮扶对象。高老师又向我推荐一名女孩,叫杨丽如,王洪庆的同桌,父母离异,她和父亲生活。

这两个学生是住宿生,中午放学后,我们踏上了体验之旅。

我对两个学生说:“老师今天给你俩当司机,中午出去玩一玩好不好?”小家伙们都很高兴,连连点头说好。我将车门锁好,强调不可以乱动车门车窗,以确保安全,我们相视一笑后,汽车启动,开往那吉屯。一路上,我的车开得比较慢,让学生们看看沿途景物,向他们介绍沿途的信用社、加油站、双娃乳业、蒙西矿石输送带等有代表性的建筑及设施,听听他们说一说家庭情况,说说和老师同学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儿,他们特别兴奋,抢着说,虽然车里只有我们三个人,但笑声不断,热闹得很。

进入城区,我和学生们说,老师今天安排了四项活动:你们每人选两本喜欢看的书,每人选一些缺少的学习用品,我们上小吃部吃一顿可口的小吃,临走再到王杰广场转一转。我们要合理利用时间,免得耽误下午上课噢!有了沿途的自由言说,学生们和我的生分感没了,看我时笑眯眯的眼神中透露出亲切。

选书买本很顺畅,几分钟完,学生们说想吃冷面,我们就到朝鲜冷面馆,要了冷面,点了锅包肉和拉皮凉拌菜,等待的过程中,王洪庆忽然拍巴掌乐,前仰后合的,我和杨丽如有点蒙。稍稍稳定一会儿,我问王洪庆笑什么,他说买学习用品时,看到商店门上贴个“拉”字,以为是“垃圾屋”,结果是卖学习用品的地方,到了小吃部,门上还是贴个“拉”字,又以为是“垃圾屋”,结果是饭店,此刻恍然大悟,原来“拉”是从这里进的意思,和“垃圾”根本搭不上边儿,所以为自己的误解感到可笑。这种别出心裁的解释把我和杨丽如逗得乐个不停。再一了解,王洪庆是第一回上小吃部,以前没来过阿荣旗政府驻地,除了自己出生的村庄,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农场场部王杰小学,除了学校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没有去过居民楼。王杰小学就是他心中最大的天地。

此刻,我的内心很不平静,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人成长的必要条件,父母难以创造这些机会时,学校创设的体验教育就尤为重要!如今,王杰小学书香校园创建和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正在日益发展,无疑是丰富学生体验的好途径!

走进家庭的温馨

有感于王洪庆没到过民居楼房的经历,我有一个念头——适当的时候带他到家里做客,在楼房里体验体验家的温馨。4月19日,学校执行夏季作息时间,午休两个半小时,在四中上初二的女儿刚好这天放假,午餐的前期准备也能派上用场,征得女儿同意后,我向几位学生发出了邀请。

通知王洪庆、杨丽如两位同学后,我又想到了两个小朋友——三年级一班的董秀玲和李政辉。董秀玲的情况与杨丽如差不多,但三岁之后再未见过母亲,一次晚上在学校带班,在向生活老师了解学生情况时,生活老师说,新住校的董秀玲同学家长真粗心,连个褥子也没给孩子带,容易着凉,平时孩子拾掇得也不干净,有时头发衣服还有异味。我一想,自己办公室还有个毯子,放好长时间了也没用,拿家洗干净让老师转给学生用了,就此算作确立帮扶联系吧。李政辉生活在幸福之家,父母健全健康,孩子也健康聪明。

人就是这样,有了印象就会有情意,于是,我邀请的小朋友由两人发展到四人。

15分钟左右,我们到家了,一进门,女儿笑着往屋里让,以示欢迎,四周一望,干干净净,米饭也已焖好,这无疑是女儿的杰作。交给女儿接待后,我快速到商店买几样学生喜欢吃的香肠、罐头等适合速食的菜肴,回家一看,电视已打开正放着动画片,董秀玲、王洪庆专注地看,杨丽如和李政辉玩着扑克,学生们边吃糖果边做自己喜欢的事儿,都很放松。在我下厨的过程中,女儿说要给几个小朋友做寿司得去买些辅料,于是,女儿由接待者变成了主厨之一。女儿回来又顺便给他们买些巧克力,发给他们时,每个学生都很真诚地说声谢谢姐姐,没有任何争抢的表现,女儿受到触动,悄悄地跟我说,你们学校的学生真文明!说得我心里美滋滋的,那一刻,仿佛觉得我和学生们是一体的,评价他们仿佛在评价我。

或许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很抢手,或许是受学生们文明懂礼的言行打动,女儿今天的表现非常好,热情而友善,欣然承担起餐后收拾“残局”的任务。

吃饱了,学生们略有困意,一看时间,12点50刚过,还可以休息一会儿,我安排两个女孩在卧室休息,让两个男孩在沙发上休息,两个女孩头挨枕头,不一会儿就睡熟了,很惹人怜爱。让人不禁想到,如果生活在正常的家庭里,她们必然时常熟睡于妈妈的臂弯中,必然常常尽享妈妈的拥抱和亲吻。但是这些对两个女孩子来说,无疑是奢望,甚至梦中都难寻。

图书漂流

带杨丽如、王洪庆、董秀玲、李政辉四个学生离家返校之前,我让几个学生任选一本女儿小学时期读过的拼音读物,最初是想送给他们每人一本,后转念一想,如果是借,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回收,为何不让书在四个学生之间流动起来呢?

思路一转,我渐渐萌生建立楼层图书漂流点的想法,增加书源,将受益面由四个向更多地扩展,主要为三年级一百多个学生服务。

4月19日下午,我和刘校长领回80元稿费,我俩共同的想法是买几本书给学生们读,当晚就买了10多本书。

我的漂流书籍又多了几本,知道我这里有书,学生们借书很踊跃,周转也快,三年级一班王瑞晚上借第二天早上就能还,其他同学最迟一周也能看完还我,回收后我转借他人,初始虽然只有10多本书,但是在学生们手中快速流动起来,这让我很振奋。最能激发人热情的事儿莫过于有意义的事儿有人响应,于是我又回家翻箱倒柜找女儿小时读过的适合低年级学生看的书,将近20本。我把它们充实到我的图书漂流点。

4月20日,第一批借书的学生中,三年级二班的侯金悦同学就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幽默故事》这本书弄丢了。我知道,学生是无意的,赔不妥当,但让他们吸取教训还是必要的。于是一条借阅规则产生,我对他们说,从我这儿借书丢失了可以不赔,但是一个月内不可以在我这儿借书,还要上交一篇丢书感想。

图书漂流点建立一周后,结合实际情况,我和他们约法三章,提出“月内”三不借:出现丢书情况不借,同时要写丢书感想一篇;不读完整本书的不借;一周内读不完的不借。措施得力,图书漂流开展得很顺利,此项工作从2014年4月20日启动至2014年5月12日时,书籍漂流106人次,成效喜人!

目前,上我这儿借书的,都是有一定读书兴趣的正常生,下一步借阅推进中我想在学困生身上做些突破,比如,从三年级每班选定两个学困生,引导他们多读书,也印证一下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读书能开启心智。

在衣食基本无忧的社会背景下,一次旅行、一次会餐、一次小小的物质馈赠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区别在于行动时是否倾注了真挚而浓厚的情感。

爱,因心甘情愿而无怨无悔;美,因源于自然而弥足珍贵。

猜你喜欢
王杰借书女儿
图图借书
一个新的三元不等式链
王杰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海的女儿
借书
图图借书
女儿福
象王杰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