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银霞 刘朝霞
摘要 “三农”问题是贯穿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基本问题,而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要解决农民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农民就业问题。通过对强湾村农民就业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农民就业面临着就业观念落后、就业不稳定、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更好地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农民;就业;问题;对策;甘肃白银;强湾村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1-0308-03
Abstract Three dimensional rural issues are basic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and issue of farmers are the core of three rural dimensional issues,to solve the farmers′ problems,the key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armers′ employment.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farmer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Qiangwan Village in Baiyin City,it pointed out that farmers′ employment was facing backward concept of employment,employment instability,employment service system imperfect and other many issues,and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problem were proposed,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better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s of farmers.
Key words farmer;employment;problems;countermeasures;Baiyin Gansu;Qiangwan Village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农民就业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业乃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获得收入、维持生计和进一步改善物质精神生活的基本途径,充分就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公平公正、和谐社会的保证。
本文选取甘肃省白银市强湾村为调查点,以该村农民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了解当地农民主要从事的工作,发现其存在的问题,针对强湾村居民更好地就业提出对策建议,为政府有关部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小康社会的实施决策与指导提供依据和参考。调查研究强湾村农民就业状况,并且由于笔者属当地人,便于更好地收集第一手资料;强湾村处于城市郊区,大部分外出就业的人都选择在市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研究强湾村农民就业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以期为城市郊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探索路径。
1 强湾村概况
强湾乡强湾村位于白银市区南郊14 km处,是强湾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辖村民小组7个,442户,1 589人,其中劳动力969人。有五保户13户,13人;低保户89户,244人。有耕地220.87 hm2,其中水田150.27 hm2、旱地70.6 hm2。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豌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油料、水果等,养殖业种类主要有鸡、猪、羊等,名优特产有高原夏菜。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8 623元。
强湾村作为强湾乡高原夏菜示范基地,将成为全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先行主导村。强湾村始终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培育扶持优势特色产业,支持发展特色高效无公害农业,引导养殖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轨为重点,强化基础,培育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以农业立村、项目强村、产业富村为根本,带动社会、生态、文化全面转型,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目标。
近年来,强湾村按照“强基础、兴产业、重科技、促增收、建和谐”的总体思路,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让农村群众享受到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强湾村于2013年实施了城乡一体化村庄改造工程,争取财政投资及整合项目资金1 224万元,村民自筹1 000万元。强湾村通过实施城乡一体化村庄改造工程,真正达到了“道路平整、房屋敞亮、环境整洁、面貌一新”的整体效果,农民居住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切身感受到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带来的好处。
2 强湾村农民就业现状
目前,强湾村主要的就业模式有2种:从事农业生产和进城务工。
2.1 从事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始终是绝大多数农民不能抛弃的就业根本,从事农业生产永远是多数农民的初始职业甚至是“主业”与“本行”[1]。目前,强湾村农民从事的农业生产主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豌豆、糜谷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油料作物、水果等,其中蔬菜以莴笋为主,搭配各种时令食叶蔬菜,如小白菜、上海青、生菜、香菜、茼蒿、小茴香等;在养殖业方面,积极扶持规模养殖户发展壮大,不断推动养殖业向集中化、现代化转轨,养殖种类主要有鸡、猪、羊和驴等。目前,全村有规模养殖场5个,100头以上规模生猪养殖户13户,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 126元。
2.2 进城务工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但同时人们的生活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除需购买日常的生活所需,子女教育、养老、医疗也占着很大的比重。由于耕地集中程度低和农业产出效益差等原因,农民深知完全依赖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是难以达到致富目的,因此部分农民便选择进城务工。文中提及的农民进城务工与通常所提到的“农民工”是有区别的,农民工是在失去土地的情况下进城务工,而农民是在土地依然存在的前提下进城务工,这种就业模式所体现出的一个特别明显的特征就是反复性,也可以称作季节性,大量的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在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播种、收获。农忙季节结束,便把家中的农活留给老人、妇女,自己进城务工。
据2013年相关数据统计,依靠土地留守农村的劳动力约占60%,其余进城务工的约占40%,在这2种就业方式中,务农仍占有很大的比重。目前,强湾村闲散劳动力较少,大部分都实现了就业,但与强湾乡的其他村相比,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月亮湾村作为强湾乡的养殖大村,成为全乡养殖业发展的先行主导,积极地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培育扶持优势养殖业,以支持发展特色高效无公害农业、引导养殖业由粗放向集约转轨为重点,通过扶持优势产业,更好地促进了农民内部就业;被评为“千村美丽”示范村的白崖子村,按照“强基础、兴产业、重科技、促增收、建和谐”的发展思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推广产业化经营。随着村域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白崖子村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发展较快,同时有效整合农民技术培训、远程教育等教学资源,不断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涉及“三农”工作的土地流转、农业科技、家政服务、计划生育、安全维稳、农民就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党的各项强农惠农、为民富民政策,自行动开展以来,共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家政等培训9次,培训农民300余人次,不仅使农民转变了观念,而且掌握了技能,拓宽了农民的就业领域,增加了收入,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 674元,在强湾乡几个行政村中人均收入最高。相比较月亮湾村和白崖子村,强湾村在发展优势产业、农民培训、政策指导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此强湾村应结合实际,发现农民就业存在的诸多问题,积极借鉴其他村的成功经验,更好地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3 强湾村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
3.1 农民就业观念落后
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总体偏低,这严重影响着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提高。目前,据统计,强湾村居民文化水平大多为初中、小学,有的甚至没有接受过教育,这使得他们思想观念落后,对就业问题没有深刻的认识,主要表现为就业偏见和过高的就业期望。就业偏见是指农民认为有土地种即可,无需就业,有的甚至认为农民不存在就业问题;过高的就业期望是指“四不干”,即“工资低不干、工作累不干、三班倒不干、管理严不干”。他们对自身的就业能力和今后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严重制约着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今后的农民就业过程中,农民应该认识就业问题的严峻性,充分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就业,以及与就业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促进农民有效就业,实现农民的增收和社会的稳定[2-3]。
3.2 农民从事工种单一
农业活动以传统方式为主,从事务农的农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除种植玉米和小麦外,种植一些时令食叶蔬菜。一般情况下,外出务工的农民都从事着建筑工、搬运工、环卫工、清洁工、司机等工作,他们进城务工的主要渠道是靠亲友或者同村人介绍,由于文化素质低、缺乏专业技能,就业能力较弱,这类工作几乎无门槛限制,主要靠体力劳动,一般要求较低,但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相应得到的报酬却很低。外出务工农民没有一技之长,未掌握丰富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对于知识含量较高,薪酬也高的岗位则无法胜任。农民较低的劳动技能决定着就业岗位的单一和劳动收人的低水平。
3.3 就业不稳定
就业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农民就业地点和行业种类的变化。农民在农闲时外出务工,农忙时便回家乡从事农业生产,这使得他们无法长期从事一种工作。农民外出务工,都是从事一些临时工作,他们不愿意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样久而久之,农民便形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不愿长期从事同一种工作,也有的好高骛远,觉得工作不理想,想寻求更好的工作,结果却一事无成,把时间都浪费在找更好的工作上[4]。
3.4 农民缺乏技术,市场需求量少
大部分农民进城务工,挣钱是其主要目的,但只是重视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考虑。农民进城找工作容易,但要找个好工作却很难,主要原因是农民未掌握相应的技术,对用人单位而言,这影响工作效率及收益。在低技能、低素质的制约下,大量的农民进城主要集中在建筑、采掘、餐饮等行业,从事着简单、繁重和低薪的体力劳动。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低技能农村劳动力充斥着市场,越来越多的岗位难以适应,这导致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根据强湾村劳动力在外务工的情况可知,目前一些企业在招收农民工时对文化程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使得农民工就业层次不高,就业更集中在低技能的行业,从而农民通过就业获得的收入也普遍较低。
3.5 农民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根据强湾村目前的情况,农民就业的渠道一般都是通过亲戚朋友的介绍,政府部门只是单纯的对农民就业进行简单的统计,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农民找工作难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完善的就业体系。农民进城务工,不了解就业情况,缺乏准确的信息,大多数都是自发交易,未签订正式劳务合同。农民在城市一般从事着既苦又累的工作,即使这样,他们的正常合法权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单位拖欠工资或发生工伤事故时,他们仅靠自己的力量难以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严重打击了农民就业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当地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结合市场导向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完善的农民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准确可靠的就业信息,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提高农民就业的积极性,实现其充分就业。
4 促进强湾村农民就业的对策
4.1 摒弃旧思想,树立新观念
近几年,农民传统的农耕生活受到了强烈冲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其他工作,以减轻生活压力,但也有一部分人存在着“小富即安”“坐、等、靠、要”等消极的就业心态。在调查中,有农民说:“像我们这种没文化、没技能的农民,去工作也是一些又苦又累的活,与其受那个罪,还不如踏踏实实的把地种”。对于农民来说,要想吸收新鲜血液,确实很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农民如果不能够很好地吸收市场经济下涌现出的新观念、新思潮,将导致农民不敢尝试新的工作领域,满足于现状,逐渐被社会淘汰。因此,在推进农民充分就业的过程中,不仅要优化农民的就业环境,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保障农民的权益,同时更应该加大对农民就业观念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积极的就业观念,以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形势发展的需要。
4.2 组织农民培训
组织农民培训,建立农民就业服务组织,其目的是使农民通过培训,掌握更多的技能,拓展农民的就业面,使其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及村组织干部应根据市场的发展方向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不应仅局限在职业技能培训上,还应包括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日常生活常识培训等。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民进行划分,每个年龄阶段的学习能力不一样,因此培训内容设置上也要有所区分。培训时间上应根据农民的具体实际情况,选择农闲时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应赋予农民自由选择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的权力,不能让农民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要结合实际,对参加培训的农民给予一定奖励,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掌握技能[5]。
4.3 建立完善的农民就业服务体系
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应包括就业信息的公布、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就业咨询、职业介绍等。主要工作应由乡政府与村委会承担,必要时还可以专门设立就业服务部门。承担这项工作的部门应及时把用工单位的招聘信息向农民公开,农民劳动力的顺利就业必须以准确、畅通的信息作为支撑,才能减少就业的盲目性,发挥最大的效益。对有意向工作的农民,应帮助其签订劳务合同,一方面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建立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互信合作关系,不断地扩大促进就业空间。各级部门同时也要对农民就业的相关情况进行登记,健全服务信息网络,全面掌握农民工劳动技能、就业去向、职业类型、聚集区域等相关信息,对农民工就业发挥必要的指导作用。
4.4 积极发展本村优势农业
党中央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强调要把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放在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2004—2013年连续10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推出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在这些政策的指导下,强湾村农民应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化农业。近几年来,强湾村农民除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外,主要还发展蔬菜产业和养殖业。对此,强湾村应制定一个比较科学、完整、适用的农业资源区域开发规划,来指导农民发展蔬菜产业和养殖业[6]。首先应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对于不愿外出务工的农民可承包村里闲散的土地,把蔬菜种植和农业养殖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其次,依靠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使蔬菜种植业和养殖业形成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因地制宜,培育养殖、蔬菜等特色农业,不仅可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而且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缓解城乡就业矛盾。
4.5 鼓励农民创业
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带动就业行动,与就业相比,创业能够给农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更能够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以及实现农民的理想与抱负。大多数农民开始不选择创业,其原因并不是主观上不愿意创业,尤其对青年人而言,他们有冒险精神,敢于尝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会主动选择创业。但创业主要是受资金、技术、信息等条件的制约,缺乏畅通的融资渠道、配套的支持政策、完整的行政服务、便捷的信息渠道等严重阻碍着农民的创业动力[7]。针对强湾村目前的实际情况,农民创业不能定位太高,一是由于农民创业对经营者素质要求不高;二是由于农民创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技术的支撑。诚然,农民创业要以相关政策保障为前提,获得政府的支持,由此可以提供免费的创业能力培训和相关税费的减免,从而提高农民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8-9]。
5 结语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不仅是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具体途径,也是国家深度改革不可回避、跨越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推进农民顺利就业,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证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10-12]。
6 参考文献
[1] 乐章,于长永,许汉石.农民就业问题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0(3):35-37.
[2] 云晨露.城乡统筹下的内蒙古农民就业问题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1:28-33.
[3] 陈亚敏.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民就业[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11):27-28.
[4] 凡兰兴.农民就业多元化:加强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4):61-63.
[5] 李蓬.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2007(10):79-80.
[6] 胡行军.西部农民就业新路初探——以陕西省贫困地区城固县的发展为例[J].经济市场,2006(9):175.
[7] 陈肖坪.我国农民就业的途径探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2(6):240-241.
[8] 翟年祥,项光勤.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的制约因素及其政策支持[J].中国行政管理,2012(2):50-53.
[9] 朱山立,陈艳花.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农民就业培训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329-333.
[10] 张伟.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与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3(8):197-200.
[11] 刘美仁,王玉清,温闽赟.浅析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发展对策——以江西省南昌县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09(9):202-204.
[12] 申明浩,周林刚.农民就业选择制约因素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4(1):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