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婷
摘要 通过对南平市沼气建设现状、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和典型案例的介绍,阐述了南平市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稻、菜、菌、烟、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生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改善了村容村貌,带动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为了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美丽家园,积极探索和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实现资源化利用、清洁化生产,推动农村沼气建设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提升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针对当前南平市发展沼气生态循环模式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沼气建设;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现状;对策;福建南平
中图分类号 X1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1-0265-03
1 南平市发展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现状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总体部署,南平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村沼气项目生态建设工作,连续7年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环保能源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和推进沼气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遵循“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原则,通过沼气厌氧发酵处理畜禽粪便污水,推广“猪—沼—果、稻、菜、茶”综合利用,使畜禽粪便得到多层次的循环利用。截至2012年底,全市累计已建成农村户用、联户沼气和养殖小区集中供气沼气户6.56万户,总容积达52.48万m3;建成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170处,总容积达8.53万m3;建立以“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建设为重点的沼气百池村104个、生态家园示范村118个,沼气综合利用示范户8 000户;开展“猪—沼—果”“猪—沼—稻”“牧—沼—菜”生态农业发展模式8 500 hm2。其中,仅农村户用沼气一项,年处理农村人畜粪便等废弃物36.6万t,年产沼液沼渣有机肥164万t,实现年产沼气3 805万m3,年节柴32.8万m3,年节标煤2.717万t,替代薪柴相当于1.53万hm2林地的年蓄积量,年减排二氧化碳6.73万t,年增收节支1.312亿元。通过开展沼气建设并带动改圈、改厕、改厨,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稻、菜、菌、烟、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加强农村畜禽散养户粪便污染的治理力度,实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生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不仅解决了群众生活用能,带动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而且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为南平市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美丽家园做出了一定贡献。
2 南平市发展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
2.1 “猪—沼—果、稻、菜、鱼、茶”沼气生态循环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以户为单位建一口8~30 m3沼气池,利用房前、屋后的山地、农田、水面、果园、庭院等种植业、养殖业资源,因地制宜开展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生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1-2]。
2.1.1 “猪—沼—果”户用沼气生态循环模式示范典型案例。顺昌郑坊乡田后新村创新建立起新村建设配套户用沼气工程的典型示范村,全村建设集中连片沼气池104口,入户率达75%,使用率、“三改”到位率达100%,采用了以下措施:一是采用花园式集中建池规划。即改变过去“一户对应建一池”为利用绿化地集中建池,并采用新的建池工艺,对水压间、预处理池进行布局优化,达到布局紧凑、整洁美观的效果,对池与池之间间隔空地进行绿化、美化,实现沼气建设花园化;二是全面推广以秸秆和可降解的生活垃圾为主要发酵原料的沼气生产新技术,多种途径解决原料问题;三是推行专业协会管理,建立沼气建后服务点,配备专职技术人员和切草机、抽渣车等服务设备,为农民提供加料、出渣等专业化服务;四是采用“猪—沼—果”综合利用循环模式,利用沼液、沼渣灌溉葡萄33.33 hm2,与葡萄种植相结合,既解决沼液、沼渣处理问题,又为葡萄种植提供优质有机肥,节约了肥料成本,提高了葡萄品质,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五是将沼气推广与太阳能推广相结合,做到地下有沼气池,屋顶有太阳能,形成“太阳能—猪—沼—果”创新农村沼气生态能源试点新模式。
2.1.2 “猪—沼—果、稻、菜”家庭农场沼气生态循环模式示范典型案例。浦城县仙阳镇三源村一青年外出经商回乡后,于2009年向仙阳镇三源村流转稻田、山场3.67 hm2,创办浦城县三源生态农场,按环保要求建设标准猪舍及生态养殖循环系统,舍顶采用双层彩钢保温材料,舍壁建水帘降温系统,内空建纵向通风系统,使猪舍夏天防暑降温,冬天防寒保暖。在猪舍附近,建设3口大沼气池,将猪舍粪便污水排入沼气池,经过厌氧发酵,沼渣、沼液用于蔬菜、水果、树木、水稻的种植,沼气除用于菜园、猪舍保温照明,还提供给周边农户作燃料。通过山地改良,种植了樱桃、桑葚、丹桂、酸枣等1 000余株、西瓜2 hm2以上。在山地养鸡、田沟养鸭,鸡能捕食害虫、吃掉杂草,省去人工锄草步骤,减少病虫害,鸡粪作肥,避免使用化肥、农药。利用蔬菜的枯叶、黄叶饲喂黄粉虫,可作为鸡鸭的饲料,使养殖的鸡鸭更生态环保。该生态循环农场还提供配送服务,通过手机微信,客户可以了解到农场各种蔬菜的即时信息,客户需要哪种蔬菜,农场可配送上门。目前,该农场已基本形成集采摘、观光、休闲、配送为一体的生态种养良性循环模式。生态养殖场存栏种猪150头,出栏仔猪逾3 000头,生态菜园种植蔬菜20余种。2014年蔬菜配送刚起步,目前有固定客户13户及店面2家,2014年目标是发展社区配送户50户、农场主15户,客户缴纳一定的会员费可享受常年配送蔬菜,并可免费到农场采摘、观光、休闲。
2.2 集中供气沼气生态循环模式
该模式是依托1 000头猪、100头牛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通过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推广集中产气、分户供气和供肥模式,产生沼气用于养殖小区内生产生活用能和附近村民集中供气,沼液、沼渣作为周边农户果园蔬菜地有机肥,发展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既解决了规模养殖场粪便污染问题,又解决了无养殖农户缺少原料的用气用肥问题,达到双赢目的[3-4]。
宏远、华荣大中型畜牧养殖企业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就是集中供气沼气生态循环模式典型示范案例。近年来,延平区王台镇洋坑村积极开展沼气项目工程建设,合理转变发展思路,由原来普通单户建8~10 m3户用沼气转向与宏远、华荣养殖场合作建立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总容积3 000 m3,日产沼气800 m3以上,该工程于2008年实现集中供气,为洋坑村及周边村落300户村民提供日常生活用能,每年可减少村民砍柴逾50 t,节省液化气费用20余万元,还可以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012年应群众要求,通过有资质公司评定建设,新增集中供气,为5 km外姜口村350户村民提供日常生活用能。
为了更好地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洋坑村引进集现代化的蔬菜种植、检验、销售一条龙的南平市泰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立标准化无公害西兰花、玉米、上海青、大白菜等高品质蔬菜种植基地13.33 hm2,将宏远、华荣养殖企业的沼肥每天运往蔬菜基地和相邻部分果园及峡阳鳗鱼场饲养红虫,不仅可解决沼液、沼渣二次污染问题,还给企业果园带来高效的有机肥料,做到互助互利,确保蔬菜果园种植与渔业养殖高产、高质、高效,全力打造“泰禾”绿色无公害蔬菜品牌,满足当地市场蔬菜供应供给。
为了管理维护好集中供气这个便民惠民项目,2009年在洋坑村配套建立沼气服务站,收取供气费0.8~1.0元/m3,为农户实行“三包”,全面市场化运作。形成“农户一个电话,立即上门服务”的模式,呈现出“过去做饭满屋烟,如今做饭拧开关,一个电话维护到,只闻饭香不见烟”的崭新面貌。针对姜口村沼气发展,2013年也建立了1个农村沼气服务网点,以保障集中供气高效使用。
2.3 “农牧结合”沼气生态循环模式
该模式遵循“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原则,特别是减少废物的排放并降低了其危害性,利用大中型沼气工程产生的沼液沼渣,提供给规模养殖企业(场)、农业创业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果园、蔬菜基地作为有机肥,发展产业链封闭式循环沼气生态循环农业,实现减量化或零排放,解决沼气工程二次污染问题[5-6]。
2.3.1 “农牧结合”封闭式沼气生态循环模式典型示范案例。松溪县科诚牧业公司、建瓯市新星种猪饲养场、武夷山市武夷畜牧有限公司、延平区炉下镇富华养猪场、邵武市三丰农业发展公司、顺昌县裕丰种猪有限公司、光泽县天瑞农业发展公司都是集农副产品种植、养殖及加工于一体的绿色食品企业,年产商品猪数万头至十几万头,通过推广“养殖—沼气无害化处理—种植(养鱼)”农牧结合模式,结合沼气发电、猪舍保温、饲料加工、有机肥料生产,使原料和废弃物利用循次渐进、首尾相接,实现养殖场内产业链封闭式循环,达到零排放,并涌现一批规模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
2.3.2 “农牧结合”减量式沼气生态循环模式典型示范案例。如延平区南山镇村尾村享通蔬菜有限公司“牛—沼—菜”循环农业示范基地20 hm2;延平区王台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天地花木专业合作社“猪—沼—花”基地33.33 hm2;延平区(峡阳)省级农业创业示范基地“猪—沼—果” 23.33 hm2循环农业示范点;邵武市种畜场大中型沼气工程“猪—沼—果(菜、鱼、茶)”示范面积53.33 hm2;建瓯市徐墩镇山边村建立猪—沼—瓜、菜、粟”基地;建阳吉翔牧业有限公司建立“牛—沼—牧草”基地66.67 hm2;建阳市书坊乡建立“猪—沼—果、茶”基地80 hm2;建阳市将口镇建立“猪—沼—果、菜”基地66.67 hm2;建瓯市东游镇墩上村采用“猪—沼—玉米”模式;武夷山市双龙橘柚生产基地采用“猪—沼—果(橘柚)”模式,武夷山武夷畜牧有限公司采用“猪—沼—果(茶、林)”模式,武夷山市吴屯乡彭屯村采用“猪—沼—稻(稻花鱼)”模式,顺昌大干镇良坊村采用生生农业的“猪—沼—稻”循环模式,利用沼液、沼渣灌溉优质水稻40 hm2,建西镇慈太村罗金山茶场采用“猪—沼—茶”循环模式,利用沼液、沼渣灌溉茶山20 hm2示范场(基地),开展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示范面积445.53 hm2。
3 南平市发展沼气生态循环模式面临的问题
3.1 综合利用相对粗放
农户建池后,往往只注重沼气的能源效益,而忽视沼液、沼渣等优质肥料的综合利用,由于沼肥距离大田、果园较远,沼液量大、运输难度大,用工大、成本高,没有施用化肥方便,因此沼肥利用主要以粗放式用于房前屋后、果园菜地,用于大田自流式施肥,沼气综合利用多以“猪—沼—果、菜、稻”等模式为主,资源利用产业链短,属初级、简单的循环利用模式,沼气综合效益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3.2 应用技术水平不高
发展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涉及到农村能源和环保,以及农业种植、养殖、加工等多种技术的应用,需要畜禽粪便污染治理技术、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技术和农业种植、养殖、清洁生产技术等适用技术优化组装配套,目前在这方面研发投入不足,仅限于试点示范,先进适用技术尚未得到普遍推广。
3.3 示范工作经费不足
近年来,南平市农村沼气发展迅猛,新建沼气池数量多、分布广,农村能源推广工作量大幅增加,县、市级农村沼气建设推广,新工艺、新设备研发,综合利用试点、示范等经费缺乏,乡镇农技推广部门工作经费极度困难,有些乡镇连农技人员工资都难以保证,工作经费更是严重不足,从而影响了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和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3.4 后续扶持政策滞后
当前,农村沼气后续维护工作和管理队伍建设刚刚起步,由于缺乏相应的扶持激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建设效益的充分发挥,难以适应社会化服务的需要。一是沼气池维护维修资金缺乏,服务运行困难。服务网点属于个人领办,维护管理采取只收配件费,维护工资、维持正常运行资金缺乏,管理市场化运作困难,一些地方服务质量无法保证。二是缺乏对配套技术应用的扶持激励政策,如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和种养殖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合理优化配套的知识培训、技术指导、示范应用的扶持激励政策,造成农村沼气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影响综合效益的发挥。
4 南平市发展沼气生态循环模式的对策
4.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根据南平市农村沼气建设的地域性差别,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和绿色生态建设的需求,综合考虑区域气候、地理特点、经济基础及能源供需状况等因素,按照巩固生态环境和退耕还林成果,因地制宜、综合发展的原则,试点推广不同种类沼气生态能源模式,总结经验,形成规模,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4.2 开展模式试点研究
积极示范推广“猪—沼—菜(稻)”“猪—沼—果(鱼)”“种—养—加”等不同种类沼气生态农业循环模式,通过管道输送、滴灌、喷灌等措施,解决沼肥运输难的问题,将沼肥输送上山、入田,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发展绿色经济,不断提升和发挥沼气综合效益,延伸循环产业链,解决沼气二次污染问题。建议对不同沼气综合利用模式的规模、综合施用技术规范、沼肥输送设施设备、资金投入和应用的效益成果等开展项目试点研究,不断提高沼气生态小循环技术含量,促进农业生态大循环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4.3 加强服务,制定技术标准
应加强农村能源、环保,农业种植、养殖、加工等各专业技术部门协作,组成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服务组,加强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农户掌握关键技术与操作规程,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在试验研究典型示范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各类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与配套技术,制定沼气沼肥综合利用技术与循环农业模式甚至是与设施农业相配套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促进技术成熟的沼气生态循环模式的规模发展。
4.4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建议国家和地方加大对农村沼气技术推广,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综合利用试点、示范等经费投入力度,用于开发农村沼气资源,发展沼气生态循环农业,解决沼气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广已成熟的沼气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改进完善不足之处,制定出台一些扶持激励政策,完善沼气服务体系长效机制,在沼气建后运行管理和维护人员工资、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应用等方面给予适当补助,从而不断扩展沼气应用实施范围和规模。
5 参考文献
[1] 张家宏,王守红,寇祥明,等.“双链型”林─牧草─畜禽─沼气─渔循环农业模式高效配套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11):25-27.
[2] 王洪成,李凤军.沼气池与农业循环生产[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223.
[3] 黄艳宇,李娟.农村户用沼气池的日常管理与安全使用[J].种业导刊,2009(8):35.
[4] 胡彩琴,李淑英.论沼气在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农业中的作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6):27-29.
[5] 云维彪.建设规模沼气工程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08(5):27-30.
[6] 成智涛,谭振华.“猪-沼-果”生态循环农业模式[J].湖南农业,201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