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星
【摘 要】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20例产后抑郁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产妇间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差异及干预2个月后抑郁情况差异。结果:干预后第2、4、8周,观察组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抑郁阳性率为1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循证护理有利于缓解产后抑郁患者的适应力,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关键词】 产后抑郁;循证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4-0130-02
产后抑郁是精神科常见的应激性心理反应,据统计64%的孕产妇围生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对婴儿的生长发育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产后抑郁多表现为焦虑、易激怒、心情压抑等,甚至还会出现伤害婴儿和自伤行为,因此如何稳定抑郁产妇的情绪,对母婴的安全和婴儿的生长发育十分关键[1]。自2012年8月起我院对产后抑郁症产妇实施循证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产后抑郁症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为初产妇,无精神病史和人格障碍史,EPDS评分大于13分且自愿参加本次研究。120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9.68±5.62)岁;剖宫产28例,自然分娩3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或中专24例,大专13例,本科11例。观察组,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30.25±5.47)岁;剖宫产25例,自然分娩3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或中专25例,大专14例,本科11例。两组患者间年龄、分娩方式及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哺乳指导、用药指导等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循证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建立循证小组 由护士长负责,建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处置护士组成的循证护理小组,邀请科室主任和外聘专家对小组成员进行有关循证护理概念、基本知识和实施方式等培训。
1.2.2 提出循证问题 通过查阅文献的方式,对产后抑郁的原因进行分析,产后抑郁由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家庭因素和产科因素等多种原因造成[2-3]。生理因素,由于产妇妊娠期间体内激素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产后孕酮和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导致脑内儿茶酚胺作用下降,产妇的应激能力减弱。心理因素:部分产妇缺乏孕期保健知识、孕期指导、分娩知识和婴儿护理知识,从而出现紧张、恐惧心理,外加对分娩、婴儿性别和健康、能够胜任母亲的职位的担忧,极易形成人格障碍;社会和家庭因素:产褥期婆媳矛盾的发生,家庭经济状况差,夫妻关系不融洽及职场女性对未来工作的不确定性等多种外界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产妇极易出现心情沮丧而并发抑郁;产科因素: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以及分娩后并发症的发生也是产后抑郁的风险因素。
1.2.3 循证干预 针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家庭因素进行循证干预。护理人员首先通过与产妇多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耐心倾听产妇的主诉,鼓励产妇以适当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引导产妇正确认识自身的病情,并从交谈中进一步了解产妇的病情和抑郁原因。针对心理因素,对产妇和家属进行认知干预,告知产后抑郁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重点强调产后抑郁一般预后良好;教导产妇放松身心的方式,通过多陪伴、抚触、微笑护理等方式让产妇感受关怀,减少不良刺激;对产妇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讲解新生儿的护理方法,让产妇尽量参与到新生儿的日常照理工作中去,逐渐适应母亲的角色。针对社会、家庭因素,在对家属进行有关产后抑郁和新生儿护理健康宣教的基础上,重点交代家属应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减少与产妇的正面冲突,主动关心和照顾产妇,合理安排产妇和婴儿的作息时间,保证产妇的营养摄入、帮助产妇实现母乳喂养等等。
1.3 观察指标 分别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4、8周以产后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产妇的抑郁程度进行评分。比较干预后第8周两组患者间抑郁阳性率差异(EPDS量表总分30分,评分≥13分为抑郁)。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EPDS评分等相关指标数据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间EPDS评分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间EP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第2、4、8周观察组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2.2 干预8周后两组患者间抑郁阳性率比较 干预8周后观察组抑郁阳性率为1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00%(P<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科学护理角度出发的、以医疗条件为前提、以最大程度满足患者需求为目的的人性化的护理模式[4]。循证护理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和工作模式,目前已经成为了临床护理的主流部分。循证护理在围产期得到了广泛运用,能促进产妇产后尽快康复、有效提高改善母乳喂养率、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5-6]。
本研究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对产后抑郁症产妇进行护理,首先通过参考文献资料和结合日常工作经验的方式,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这些病因并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实施循证护理。研究中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有效增加了产妇和家属对疾病的了解,从而取得了治疗过程中最大程度的配合,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率和治疗效果;另外对产妇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缓解产后焦虑、紧张、不适应等不良情绪,帮助产妇建立起积极的心理状态;然后通过教导产妇和家属育婴知识,解决了婴儿喂养过程中的困惑,还有助于缓解婆媳矛盾,有利于建立舒适、愉快的家庭环境,减少冲突的发生,促进产妇尽快康复。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第2、4、8周循证护理组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8周后循证护理组抑郁阳性率降低到11.67%(此时对照组仍高达35.00%)。可见实施循证护理有利于缓解产后抑郁患者的适应力,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曹红秀,朱惠霞.围生期孕产妇焦虑、抑郁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4):381-382.
[2]张砚媚,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0):104-105.
[3]岳凤玲. 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341-342.
[4]赵梦遐,王惠连,朱乐凤,等. 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行为、态度、技能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9):24.
[5]杨玉彬.浅谈循证护理在剖宫产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3,11(12):25-26.
[6]张岩.循证护理在产后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5):126-127.
(收稿日期:2014.1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