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尤泽/什邡市农业局
浅谈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肖尤泽/什邡市农业局
农药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农药对农业环境也产生了污染。本文介绍了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农药;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1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施用了农药,难以分解的部分将残留在土壤中,有的会残留2~3年,不仅对后茬作物产生危害,而且影响土壤中微生物和土栖无脊椎动物的生存。
1.2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农药直接投入水体或施用后土壤中残留的农药随水渗入地下水体,对水体和地下水体造成污染。水溶性大、吸附性弱的农药容易随水淋溶进入地下水中。
1.3 农药施用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农药的施用对周围生物群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可破坏生态平衡。施用农药,在防治靶标生物的同时,往往会误杀大量天敌。在养鱼、蚕、蜂地区,由于农药的漂移和残留,对鱼类、家蚕和蜜蜂产生毒害作用。同时,害虫种群也可能发生变化,产生抗药性、害虫再猖獗以及次要害虫上升等问题。
2.1 推广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一种细菌农药,不会诱发害虫产生抗药性,且杀虫率高,环境污染境程度轻,对人畜无毒害。但目前的生物农药还存在药效慢、价格高、环境敏感性强等不足。因此,应进一步提升生物农药的技术研发,同时出台相应补助机制,引导农民积极使用生物农药。
2.2 减少农药残留
1)减少用药量。为了减少农药使用量,种植农作物时可以选用抗病虫的品种,也可在播种前进行深翻耕地,杀死部分病菌、虫卵,同时施入腐熟的有机肥,创造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环境。
2)严格控制农药使用范围。根据农药的化学特性,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的使用范围。
3)科学选择农药剂型和施药方法。农药剂型不同,残留量和残留时间也有很大区别,其中水剂<乳粉和可湿性粉<乳油剂。施药方法中,用农药对土壤和种子进行处理残留较高,而喷雾、喷粉残留较低。在接近农作物收获期施药,要选择毒性小、分解快的药剂品种。
4)早施早治。农药都有不同的安全间隔时间,按照早治的原则,提前在农作物的生长期、害虫幼龄期和病菌初浸染时施药,可大大减少农药残留。
2.3 合理施用农药
1)选用适合的农药。作物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农药品种也很多,各种农药的理化指标、作用方式等都不相同。如,杀虫剂中的触杀剂52.5%雷乐乳油对各类口器的害虫都有效,可有效防治棉铃虫、蚜虫等;40%巨雷乳油对地下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选择适宜的施用时间。不同虫态中,幼虫耐药力弱,而卵、蛹耐药力强。在同一虫态中,随着虫龄增加,耐药力随之增强。因此,要在害虫抗药力较弱、对药剂最敏感的时候进行防治。
3)施用农药方法恰当。农药施用时可采用喷雾、喷粉、浸泡、拌种等方式。如防治稻叶瘟,使用三环唑浸秧1min,待30min后移栽,比进行喷雾作业省工、省药,且防效好。在防治病虫草害时,施药方法要正确,控制好施药条件,以免引起植物叶片组织失绿、白化、黄化,叶缘或叶脉变褐、畸形等症状,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
4)农药的轮用。同类农药要采用轮换使用的方式,不能混用,可在控制病虫产生抗药性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
2.4 加强农药管理
一是推进农药管理的法制化。二是加强对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督,保护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以及人畜的安全。三是强化对高毒性农药的管理、农作物农药残留的监测、农药包装废弃物的管理,并制定出具体法规。为切实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加快探索农产品产地环境治理模式,2015年3月,什邡市农业局成立了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项目工作实施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科(站)、各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在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责任,加强了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的监管,为顺利完成“什邡市2015年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明确了“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因此,我们要针对整个农业生态环境,研究出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农药,降低生物农药的成本,加大补贴力度,同时,发挥自然抑制因素的作用,控制有害生物种群的危害程度,将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程度降低到最低,获得最佳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S19]
B
2095-3615(2015)06-00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