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鹏向俊锋/.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宣汉县农业局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进百姓家
——专访宣汉县农业局局长吴中良
□郭 鹏1向俊锋2/1.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2.宣汉县农业局
局长访谈
宣汉县农业局局长吴中良
2014年6月,按照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的总体要求,宣汉县被确定为四川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县。该县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从打破身份地域限制、强化政策资金扶持、严格监督奖惩管理3个方面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取得了成效。为此,笔者就宣汉县开展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工作采访了宣汉县农业局局长吴中良。
|问:目前,宣汉县开展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总体情况如何?
|答:在一年多的探索试点过程中,农业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政策,提出了“创新转化一条线、专家农民面对面、成果转化现过现”的创新创业思路,引导农业科技人员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目前,宣汉县共有51名个人和49个团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以技术入股、带薪兼职等方式领办创办经济实体75个,启动实施课题研发及创新推广项目49个,参与创新创业农业科技人员272人。成功探索出技术入股联合发展、成果转化助推发展、院县合作加快发展、自主创业引领发展、科企联合带动发展、科技服务支撑发展6种模式,得到四川省委常委、省农工委主任李昌平的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问:宣汉县开展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主要采取了哪些作法?
|答:主要采取了“松绑、壮胆、加责”3种举措。
1)创新机制,为农业科技人员“松绑”。一是打破身份限制。鼓励在职农业科技人员以带薪离岗、兼职兼薪等方式,承包、领办、创办经济实体或开展技术服务等创新创业活动,保留身份不变,工龄连续计算,正常参加原单位年度考核;3年内享受相应工资待遇;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按原单位同类人员办理退休手续;自愿与原单位脱离人事关系的,予以批准;确需返回的,由原单位安排工作,让他们无后顾之忧、专注创新创业。二是打破地域限制。凡具有中高级职称、大学以上学历和高职院校毕业的,以及县内在职农业科技人员,均可申请到一线创新创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农业科技人员,在校大学生、研究生,通过本人申请、主管部门审查、县改革领导小组审批后,即可在宣汉县从事科技服务或创新创业。
2)强化保障,为农业科技人员“壮胆”。一是出台优惠政策。创新扶持政策,做到“四个优先”,即:创新产业优先规划,创办领办项目优先立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优先投入,农业科技项目基础设施优先配套。积极探索农业科技人员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办法,明确股权收益和薪金报酬归个人所有,科技成果在县内转化推广的,县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二是搭建创业平台。成立宣汉县牛改中心、菌研所等专业研发机构,按照“一个产业配套一个园区、带动一批基地”思路,建成了2000hm2的农建综合示范区、7333.33hm2的粮经复合模式产业基地,以及方斗食用菌园区、大成蜀宣花牛繁育场、黄金黑木耳基地等23个示范基地,确保农业科技人员创新有条件、创业有平台。三是强化资金扶持。设立专项扶持资金1000万元,对一次性投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科技经济实体一次性给予40万~100万元资金扶持,并按30%给予信贷贴息。对开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的人员或团队,支付5万~10万元服务费;对公益性创新、转化、推广贡献突出的专家或团队,给予5万~20万元奖励。
3)精细管理,为农业科技人员“加责”。一是从严管理。制定创新创业管理细则,由主管部门和项目所在单位,负责创新创业人员的动态监管,逐一建立台账,定期督促检查、开展成果评价,指出存在问题、帮助解决困难,确保农业科技人员真创新、真创业。二是从严考核。宣汉县委将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制定具体考核指标和办法,由县委改革办牵头,整合专改办和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力量,定期不定期开展目标绩效考核,层层传递压力,确保专项改革有力推进。三是从严奖惩。建立年终测评制度,主管部门结合日常监管和成果评价情况,据实进行奖惩。连续两年成效显著的评为“创新创业之星”,一年内无创新创业项目或成效不明显的中止协议、责令返岗;逾期不归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确保农业科技人员放得出、管得住、用得好。
|问:宣汉县开展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成效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通过对农业科技人员的“松绑、壮胆、加责”,有效激发队伍活力,汇聚队伍实力,迸发队伍战斗力,突出“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工作主线,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方向,以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为抓手,着力推进农业转型发展。
1)带动主导产业“壮起来”。与四川省农科院、畜科院等科研院所签定创新创业合作协议,着力进行主导产业发展基础最好、未来发展潜力最大、发展瓶颈突破最迫切的课题攻关,通过成果入股、联合攻关、有偿服务等,为农业科技人员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一是粮油产业持续推进。全年大春粮食播种面积超目标完成、达到7.93万hm2。高产创建深入推进,玉米整县制创建2万hm2,平均产量达9453kg/hm2,水稻万亩示范区平均产量达9289.5kg/hm2。小春粮食、油菜总产持续增产,大春粮食增产已成定局,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二是畜牧渔业强势推进。宣汉县已成为全省山羊发展大县和农区养牛第一大县,全县基本形成了优势明显、成片集中的养牛“三区”,即高产奶牛养殖集聚区、蜀宣花牛养殖集聚区、宣汉黄牛保种区,实现畜牧产值15.2亿元,渔业产值2亿元。三是特色产业稳步推进。大力扶持“牛、菌、烟、药、果、茶”六大特色产业,以方斗现代食用菌产业园为带动,建立黄金黑木耳、老君香菇、天生羊肚菌“千斤粮、万元钱”万亩示范“稻菇”复合模式生产为核心的3个万亩食用菌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水果产业“三线三片”和茶叶产业“三线一园”发展格局,全县茶叶产量达到1930t、产值达到2.5亿元,水果产量达9500t、产值4700余万元;继续做强做靓“川东莲乡”休闲观光农业园,“荷塘农庄”被评为全省休闲农业示范农庄。
2)带动经营主体“多起来”。一是培育“新农民”。积极支持和鼓励51名县内外农业科技人员通过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和经济实体75个,流转或集中经营土地超过733.33hm2,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0余名,带动农户7000余户、2.8万人开展适度规模经营,让广大农民在农业经营中获益、从土地流转中得利、在就近务工中取酬,有效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难题。七里乡农民覃胜利、县农机推广站李大烜分别被中华神内基金表彰为2015年度优秀农户和优秀农机推广员,峰城、胡家农技站被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授予全国首批五星级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四川5个);二是培育“新业主”。鼓励县内在编在职农业科技人员以带薪离岗、常年兼职兼薪等方式,承包、领办创办经济实体或开展技术服务等创新创业活动,246名涉农部门科技人员领办创办了33个经济实体,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40个,全县总数达538个,宣汉县滴水香菇专业合作社成功申报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总数达到111户。如双河农技站职工康慨创办的食用菌基地、天生农技站职工向军创办的食用菌基地、五宝农技站站长姚丕文创办的青枣基地、土黄农技站站长毛玉强创办的茶叶基地、下八农技站职工向守辉创办的海椒基地、宣汉县种子站职工桂建平创办的水稻制种基地等等。三是培育“新龙头”。通过农业科技人员入驻企业,采取技术服务或技术承包等方式,帮助企业规划设计,探索产中、产后服务新经验,解决生产、发展遇到的新问题,引进和培育了天友西塔乳业、锦宏蜀宣牧业、佳肴食品和康奕达牧业等一批省市龙头企业。
3)带动增收路子“宽起来”。一是实施品牌化发展路子。遴选了老君香菇、黄金木耳、蜀宣花牛、川驰牛肉、桃花米等一批特色鲜明、生态绿色的农产品,牵头注册了“宣品天下”农业公益品牌;引进福建茶商成功开发“川东红”红茶品种;培育职业经纪人200余人,开辟了市场空间,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二是积极推广“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组建农产品网络宣传销售商务平台,启动农技推广云平台建设,创建了宣汉农业公共网站,强化农超对接。三是形成多元化增收模式。围绕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目标,大力推广粮经复合、“136”土地流转收益和入股分红模式(即村委会占纯收益的10%、农户占30%、业主占60%);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配套政策,建立农业科技人员对口联系帮扶贫困村制度,指导211个贫困村发展1个以上特色产业,帮助1个贫困户发展1个以上增收项目,极大增加了农业收入。一年来,通过农业科技人员示范、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引领,带动2.56万农户年均增收2500元,帮助近1万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四川省农业厅任永昌厅长在宣汉县农业局长吴中良培下同视察宣汉县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