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京蓉(陕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中西医结合硕士咸阳712046)
王克穷主任医师应用经方治疗肿瘤并发症验案3则
杨京蓉(陕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中西医结合硕士咸阳712046)
肿瘤;经方;验案;王克穷;名医经验
王克穷主任医师,熟谙经典,临证善用经方,每获奇效,兹就王克穷主任医师应用经方治疗肿瘤并发症的经验予以介绍,以飨读者。现介绍3则病案如下,以供参考:
1.1临床资料患者许某,男,65岁,2015年3月 23日就诊。患者一年余前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确诊肺癌骨转移,后在我院采用EP方案化疗2周期,胸椎局部放射治疗及提高免疫抗肿瘤等对症治疗,住院期间及院外长期口服盐酸羟考酮止痛。刻下症见:间断性咳嗽伴白色黏痰,气短,乏力困顿,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出,腹中胀满,嗳气频作,纳食减少。腹诊:腹力偏弱,脘腹痞满不适。舌淡苔白,脉沉细弱。证属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治以健脾益气、行气化湿。方宗枳术汤化裁,处方:炒白术100 g,枳实30 g,荷叶15 g,3剂,上药以水1 200 ml,煎煮至300 ml,顿服。2015年3月26日二诊:患者咳嗽气短有所缓解,大便依然如故,但患者自感矢气频频,脘腹痞满不适有所减轻,舌淡苔白腻,脉沉细。原方有效,守方再进。至2015年4月4日再诊,患者已服枳术汤化裁10剂,自诉咳嗽气喘明显缓解,腹气已通,大便已解,2 d一次,胃脘痞满不适症状亦有所好转。患者病情稳定,仍定期巩固治疗。
1.2讨论阿片性辛香苦涩,燥热有毒,长期使用则暗耗元气,致人气虚[1]。枳术汤乃医圣张仲景首创,在《金匮要略》中治疗“心下坚,大如盘,边如盘旋,水饮所作”之症,其病机当属脾虚不能散精,气滞水停,重用枳实,消重于补。《金匮玉函经二注》言:“心下,胃土脘也,胃气弱,则所饮之水,入而不消,痞结而坚,必强其胃,乃可消痞。白术健脾强胃,枳实
善消心下痞,逐停水,散滞血。”王克穷主任医师认为本例患者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止痛,耗伤元气,导致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其病机与枳术汤吻合,遂用枳术汤化裁,重用白术健脾强胃、补脾益气,枳实消痞逐饮,再佐以荷叶健脾升阳、益气通便。纵观全方,具有健脾益气、消痞逐水、行气通便之效。
2.1临床资料患者杨某,女,58岁,2014年4月27日就诊。7年余前因左乳发现肿块伴疼痛,确诊为乳腺癌后在我院行左乳癌根治术,术后予4周期化疗(用药不详),无不适。2014年3月患者出现颜面浮肿,咳嗽气短,先后在铁二十局医院、二纺医院、西京医院做相关检查发现肺部转移灶,未做治疗。2014年4月患者因夜间不能平卧就诊于某医院查CT示:上腔静脉旁肿块,上腔静脉明显受压变窄。刻下症见:活动后胸闷气短,阵发性咳嗽,咯吐白痰,颜面浮肿,目如脱状,上眼睑肿如卧蚕状。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滑。证属风水上泛,水热互结。治以宣肺平喘、祛饮清热。方宗越婢加半夏汤,处方:生麻黄90 g,石膏125 g,炙甘草30 g,大枣12枚,生姜45 g,生半夏65 g,1剂,上药以水2 000 ml,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煎煮至600 ml,分温3服。2014年4月29日二诊:患者胸闷气短症状有所好转,偶见咳嗽,颜面浮肿有所缓解,上眼睑肿胀亦明显缓解。舌淡红,苔薄黄,脉滑。原方有效,守方再进。2014年5月1日三诊:胸闷气短明显好转,咳嗽缓,颜面浮肿及上睑肿胀明显好转。目前患者病情稳定,定期随访中。
2.2讨论上腔静脉综合征是晚期肿瘤常见的并发症。本例究其病机乃风热之邪与内在水饮相合,饮热交阻,壅塞于肺,故上气咳喘,胸满气促,两目胀肿如脱;浮脉主表,亦主在上,滑脉主热,风热夹饮上逆,故脉浮滑有力。《金匮要略》云:“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又云“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大浮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王克穷主任医师指出:“其人喘,目如脱状”为辨证要点,形象的描述了肺气胀满,气壅于上,两目胀突的症状。本方麻黄用量大,配加石膏,意在于既可清热除烦化饮,又能防麻黄发散太过。纵观全方,以麻黄宣肺平喘,石膏清泻肺热,二者相配,辛凉清解、宣降肺气;生姜、半夏散饮降逆;甘草、大枣安中补脾。诸药合用,热邪得散,水饮得除,诸症悉除。
3.1临床资料冯某,女,69岁。2015年3月21日初诊。患者于2015年3月月初进食后出现上腹部持续疼痛,伴后背部及肩部放射痛,伴恶心、呕吐、呃逆、反酸,呕吐为胃内容物,3月10日查腹部CT提示,胰头癌并肝多发转移。当时诊断为胰腺癌肝转移。2015年3月15日出现目睛黄染,并进行性加重。2015年3月20日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21.1 U/L,谷草转氨酶96 U/L,总胆红素50.9 μmol/L,结合胆红素47.7 μmol/L。刻下症见:目睛黄染,小便黄,肤黄不甚,右胁隐痛,胃脘胀痛,乏力,纳差,反酸,精神较差,大便秘结多日未行,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沉细。腹诊:腹力偏强,心下胃脘处按之则痛,右侧胸胁苦满。证属少阳阳明合病,治以和解少阳、内泻热结。方用大柴胡汤,处方:柴胡125 g,大黄30 g,枳实55 g,黄芩45 g,生半夏65 g,炒白芍250 g,大枣12枚,炙甘草60 g,生姜75 g,2剂,上药以水4 500 ml,煎煮至1 000 ml,去滓再煎至500 ml,分温3服。2015年3月24日二诊:复查肝功能提示:谷丙转氨酶30 U/L,谷草转氨酶30.8 U/L,总胆红素12 μmol/L,结合胆红素8.2 μmol/L,理化指标基本正常,目睛黄染及小便黄明显改善,心下胃脘处胀痛有所改善,原方有效,守方再进。2015年3月28日三诊:目睛黄染及小便黄显著改善,稍感肝区隐痛不适,易大柴胡汤为小柴胡汤巩固治疗。目前患者病情稳定,定期随访中。
3.2讨论胰腺癌肝转移引发黄疸乃湿热疫毒、癌瘤继发于肝,而致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进而导致胆汁疏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表,下注膀胱,而发为目黄、肤黄、小便黄。临证往往病症错杂,有时很难辨阴黄还是阳黄。王克穷主任医师指出:此时就需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有是证用是方,方能发挥中医之优势。《伤寒论》云:“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从本例看,患者出现右胁隐痛、心下胃脘部满痛、反酸,并有大便秘结之症状,说明少阳未解,并入阳明,有热结成实之象,治以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综观全方,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大黄、枳实泻下热结里实,行气导滞;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大枣甘缓和中;芍药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通下阳明里实之功。全方标本兼治,疏解通下共用,可收良效。
[1]尹艳芬,周晋华.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4,29(10):2248-2251
R249.8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5.12.032
201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