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清秀
(厦门技师学院 车辆工程系,福建 厦门361000)
近年来,随着汽车后市场产业的日益发展,对技工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企业对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现代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是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在改革的道路上,“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对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来说,其主要特征是“学中做,做中学”,即学习便是工作,工作便是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它的应用能够从根本上完善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可见,在汽车维修专业方面,“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把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而这也是“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呈现的特点。对于“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来说,是指工作和学习相融合的教学方法,以模仿汽车4S店建设实训场地、专业化的教室为基础,实现“教、学、做”同时进行的教学活动,顺利完成某一教学任务。此外,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改善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状。能够充分突显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具有的特点: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该教学模式能够把现场观摩、实践操作等各方面融为一体,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在提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使他们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比如,实践操作能力、应变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
在构建汽车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时候,要从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出发,满足相关要求。首先,要把工作过程作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线,合理设计专业课程,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使理论、实践和工作相融合。其次,要以职业能力为媒介。在划分专业课程模块的时候,要建立在职业能力基础上,注重对社会市场中需要的职业技能进行培养,不断提高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迁移技能的能力。最后,要以工作实践为基点。一旦学生入学之后,教师要按照“工学一体化”教学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教材,安排教学任务,让学生尽早融入到对应的教学氛围中。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不同的职业爱好,提高学习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内容的兴趣,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以此,使该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实际岗位需要的技能,成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1)教学指导过程。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我们逐渐弱化了教师的的角色,强化了学生的角色,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充分调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作为引路人和答疑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指导过程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在教学改的摸索中,从“理实”一体化教学向“工学”一体化教学转变,作为教师需要更多的储备,做大量课前的准备,通过一段时间运行逐渐摸索出一套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以汽车维修专业技能为核心,以模块为基点对专业课程进行合理的划分,安排到不同的学期中进行教学,比如,《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教学。第一、要合理设计学习任务。在设计中,以汽车发动机构造、维修的能力目标、实训为基础,合理划分这门课程的所有知识,比如,气缸压力的检修、点火系的检修,编写对应的工作页。在讲解每部分知识点之前,教师要先把相关的工作页发给学生。而学生需要通过各种可行的途径完成工作页上面的任务,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第二、在实践操作指导方面,以整个班级学生已有的能力,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都配置一台发动机。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合作学习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要领,规范操作,还能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第三、以现代企业7S管理为媒介,对学校的实训车间、一体化教室进行有效地管理,比如,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要保持工位的干净,整齐摆放发动机的零件。
(2)教学方法。对于“工学一体化”课程来说,注重“思维”与“行为”的协调统一,要把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职业行为过程紧密相连,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一是:项目教学法。在《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学习中,以真实的维修过程为基点进行对应的项目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导火线,学生需要查询一系列资料合理分析问题,制定出适宜的计划,并应用到实践中。在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改变传统以教科书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通过下发任务书,把学生的学习策划为一个个项目;在每个项目“工作任务”中,让学生明确做什么和做到了什么程度,在每个工作任务中通过小提示,小词典,拓展只等小栏目,介绍与工作有关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过程的知识。比如,测量气缸体、更换活塞环,制定具体的计划。并以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共同完成任务。最后,教师需要对每个小组完成的情况进行客观地评价。而在学生整个操作过程中,教师只是扮演辅助者的角色。在项目教学法应用的过程中,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在熟练掌握维修原理、操作方法的同时,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埋下了伏笔,比如,学习能力、协作能力。二是:四个教学环节法。资讯(明确任务、获取信息)、计划与决策(筛选信息,明确概念)、教学实施、检查与评价。在资讯环节,教师要根据项目教学内容布置工作任务;在计划和决策环节,学生筛选信息,明确概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制定实实施方案,提出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施环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中相应的任务,再进行小组讨论,得出小组本课题的结论;在检查与评价环节,教师根据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纠正错误。当然还要让学生多加练习,并在练习过程中,指导和学生的不规范操作,为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埋下伏笔。很显然,还有一些如信息等化其它方面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底盘电控“ABS系统”项目教学中,如果ABS有故障,可能产生的现象,学生一时没法想象出来,这时,多媒体的信息化教学的优点就体现出来了。此时,教师或学生可以制作汽车有无使用ABS系统在不同路况上行驶情况的课件,进行对比,就能够很直观地体现出来,充分体现了ABS系统的重要性。这样,必定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感知能力。
(3)构建“一体化”的实训车间、进行有效的教学考核。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体化教室的构建是进行“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首要前提。在构建的过程中,要从汽车维修专业的实际教学要求出发,构建与企业生产实际相似的专业化的教室。在一体化教室中,需要设置多媒体设施,相汽车维修相应的仪器设备,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此外,在一体化教室中,需要设置合理的实践操作场所,以实际操作来设置实训区,实现实训教学的现场操作以及技能训练。在“一体化”教学考核方面,可以设置适宜的考核部门。在对每个模块学习之后,教师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核、质量评估。以每个项目为单位,在项目结束的时候,对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并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及时掌握具体的教学效果,并对教学方法做出适当调整。平常,校内教职工的车辆有故障,也可以在实训车间内进行维修,使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训练,专业技能掌握得更快,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企业工作的需求,企业更乐意接受这样的学生,学生的就业率也就随之提高。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它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能够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从长远来说,它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能够使现代职业教育事业不断完善,充分体现其应有的价值,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