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伯华/荣县双古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荣县双古镇茶产业现况与发展对策
谢伯华/荣县双古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荣县双古镇的茶叶种植面积超过0.25万hm2,且具有茶叶早发、采摘质量好、价格高、良种化率高、品种丰富等特点,但存在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名茶加工水平较低、劳动力严重缺乏、夏秋季节优质茶利用低等问题。笔者结合当地实情提出了抓茶类结构调整,提高生产效益;抓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含量;抓质量安全,保障人民健康;抓茶休闲文化,提升茶产业功能;抓多渠道营销,实现茶产业就地增值的策略,以期双古镇茶业持续健康发展。
1)发展现况。荣县双古镇位于四川盆地南部“花茶之乡”——荣县的西北部,生态环境优越,茶叶产业是当地的传统优势产业。双古镇是荣县的茶叶主产区,其茶园面积占全县的55%,产量占全县的70%。目前,全镇共有茶园面积0.25万hm2,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0.17万hm2,良种化率68.4%。全镇18个村产茶,2013年全镇实现茶叶产量4 994t茶叶产值0.8亿元。全镇0.2万hm2茶园获得无公害认证,0.193万hm2茶园通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全镇有茶叶企业7家,其中地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家,自贡市春兰茶业有限公司、自贡市牛峰茶业有限公司等规模企业已达千万的销售收入。
2)主要优势。茶叶早发优势。荣县双古镇年均气温17.8℃,冬季气温高,春季回暖早,茶叶萌动早,早茶优势突出。每年早春茶2月中旬就全面上市,比峨眉茶区早45 d,比川西茶区早7~ 10 d,比川东茶区早20 d左右,吸引了大量外地茶商抢购名茶原料。
3)采摘优势。经过荣县茶叶生产技术推广站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近10年培育,双古镇名茶采摘技术和质量堪称川内一绝,主要表现在采摘标准和盛装工具规范上。茶农严格遵守“九不采”原则,名茶原料为标准独芽,紧实饱满完整,且严格区分品种,是加工高档名茶的首选。统一采用竹篓盛放,透气性好,鲜叶不易闷坏和机械损伤。每年春茶期间,双古镇名茶价格比县内其他茶区同比高10元/kg,比川内其他茶区同比高20~40元/kg。
4)推广良种优势。双古镇于1999
年推广茶树良种,已推广无性系良种名山白毫、福选9号等0.17万hm2,引进川农黄芽早、中茶302等7个品种。良种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高效优质茶园的实现奠定了紧实的基础。势。
1)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双古镇除了333.33余hm2茶园发展依赖退耕还林及后续项目外,其余0.13万hm2茶园均属茶农自发种植,零星分散呈常态,布局也依各自喜好而定,同时也不利于标准化生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经营模式较少,带动能力较弱;随名茶原料价格逐年攀升,企业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较弱。
2)名茶加工水平低。双古镇大部分茶叶加工企业只生产大宗茶,名茶加工水平低。主要体现在根本无法完全消耗本地的名茶原料,据统计每年仅10%的名茶原料由本地茶企消化加工,90%的原料依赖外地茶商加工,使茶农的生产风险很大。名茶加工技术得不到有效改善,也没有形成特色,本地企业生产的名茶香气、滋味,和竹叶青、嘉竹等知名企业生产的差距大。原料质优,却不能通过加工增值,这使得本地名茶终端市场逐渐呈现量价齐萎缩的恶性循环态
3)农村劳动力不足,名优茶生产季节缺乏采工。目前,双古镇50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不足10%。春季名茶采摘时期,采茶工紧缺,遇洪峰期,不得不从外地高价招工采摘。近年采茶工工资基本是和种植户五五分成,还要提供食宿,稍为熟练的采茶工一天能采标准名茶1 kg左右。
4)无性系良种夏秋茶原料利用低。由于春季名茶效益好、夏秋茶采工仍短缺等因素,夏秋茶基本用机采来生产大宗茶,没有充分利用名山白毫这一类夏季持嫩性强、产量高、无紫色芽的优质鲜叶原料,若能选择生产优质茶,将有效提高茶农和生产企业的效益。
1)抓茶类结构调整,提高生产效益。重点培育和巩固完善名茶鲜叶交易市场,规范市场秩序,保持采摘优势,为茶农、经纪人、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促进本地加工企业提高名茶加工技术和能力,在名茶生产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加大多茶类组合生产,改只春茶生产名优茶为早春生产高档名优、春夏秋季都生产高档绿茶、秋季生产花香绿茶。
2)抓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含量。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配合县茶叶站要以标准化生产为依托,以茶叶优质高效生产为最终目的,对技术培训工作常抓不懈,在培训内容上要具有针对性、重点性、通俗易懂等特点。在培训对象上,要分批多层次进行,人员要涵盖茶叶生产各环节。在培训方式上,要多样化,重视宣传动员和示范带动作用,构建专业技术+示范农户+带动农户的农技推广体系。
3)抓质量安全,保障人民健康。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是一项须高度重视的工作。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要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组织茶叶生产。加强对茶叶投入品的监管,农业执法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的销售和使用,加大对销售使用违禁茶叶投入品的商家和个人的处罚。加强产地和产品的检测,各地的农产品检测中心要落实专人负责茶区鲜叶的检测工作,未经抽检合格的鲜叶不准进厂,未经检验合格的茶叶产品不准上市。重点推广茶叶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大力推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利用黄板、杀虫灯、性诱杀等技术消灭害虫。合理布局茶树品种,利用生物多样性作用减少病虫害;同时大力推广“猪-沼-茶”生态循环模式,鼓励茶农多使用有机肥。巩固和完善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对标准化茶叶基地的产地管理、鲜叶生产及收购过程管理、加工过程管理、贮藏运输管理和产品流向管理等方面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4)抓茶休闲文化,提升茶产业功能。利用本地的自然景观,建立茶家乐、茶叶山庄,以茶文化为背景,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把茶产业和农家乐、休闲山庄等特色旅游产业进行有机融合,拓展农业休闲功能,拓宽茶叶增值空间。
5)抓多渠道营销,实现茶产业就地增值。探索建立现代茶叶营销模式,多渠道、多方位开展品牌推广和营销。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平台的媒体作用,加大宣传;建立现代茶叶营销模式、超市连锁模式、电子商务模式、代销店模式等,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农工商经济联合体,使产销直接见面,有利于企业减少成本、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