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阿里·谢沃
(奥斯陆大学,挪威奥斯陆)
教育质量:挪威可以学习中国吗?
(挪威)阿里·谢沃
(奥斯陆大学,挪威奥斯陆)
在国外人眼里,挪威的生活质量举世之冠,尤其是它出色的经济、慷慨的国家福利以及面向每个人的免费的高等教育。近些年来,挪威表面光鲜的图景开始破碎,特别是教育质量下滑。主要原因在于,二战后挪威的课程传统发生了变化,挪威学习了美国的教育传统。近40年来,挪威教育质量下降,教师的社会地位恶化。政府现行的教育策略是,加强对学术能力较弱的教师的在职培训。这个策略似乎并没有奏效。较好的办法是学习中国,建设一种学习型文化。在中国学习型文化中,父母和祖父母都关心给所爱的孩子以良好的教育,教师职业受到尊重,而这种东亚学习型文化的源头是哲学家孔子。
挪威;学习中国;儒家文化;学习型文化;尊师重教
在国外人眼里,挪威的生活质量举世之冠,尤其是这个国家出色的经济、慷慨的国家福利以及面向每个人的免费的高等教育。近些年来,挪威表面光鲜的图景开始破碎,特别是教育质量的下降方面,教师质量也在下降。虽然近年来政府努力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但若不从提高教师地位和招募高质量的教师着手,这些对策就不凑效。出于对挪威的热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灵感源泉。我希望分享我在中国学校教育经历,希望向中国学习,建立一种尊师重教的学习型文化。并特别寄希望于挪威的父母以及祖父母向中国的父母以及祖父母学习,努力给予孩子们最好的人生保障——可信赖的教育。
近30年来,中国从一个比较贫穷的集体主义农业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已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学专家认为,在未来一些年里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强大的经济实体。我于1991年开始考察东亚文化,2003年至2005年,作为位于中国南方的厦门大学的客座教授,我有幸近距离地接触中国和中国人。尤其是我教授中国研究生,使得我可以直接从他们身上学习。我也从在厦门国际学校上学的11岁的儿子身上学到了很多。对于中国(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认识的提升,得益于我2006年到2010年长期地在香港和台湾两地做研究。
虽然中国的教育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但是类似的教育文化也能从相关儒家文化圈里的国家和地区中找到。儒家文化圈也涵盖了整个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台湾、澳门、香港等。相较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东亚所有国家似乎有一个共同点:强大的教育和学习动机。父母亲们在重视教育的环境中长大,他们也从孩子的早期开始就重视孩子的教育,认为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重视教育的源于孔子的思想,并在2500多年里一直影响东亚人观念。孔子崇尚学习,认为学习是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和谐的最大美德。在我看来,孔子的哲学是东亚经济奇迹的文化基础。孔子的教育哲学源于当时的社会问题。孔子生活在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秦朝之前,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和遭受内战。孔子希望建立一个更好更和谐的社会。他认为,社会具有等级秩序,人人都应恪尽职守。他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只有通过教育使人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学生应该学会恭敬他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旦每个人都尽了自己的职责,每个人就会从和谐社会中受益。因而,孔子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伟大的教师和教师们的楷模。他的思想不断对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人文主义是儒学的本质。孔子将家庭放在中心,他并不相信上帝和来世。他所教导的并不是一种宗教,而是一种道德哲学。社会会进步,是因为人会在对自己以及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习、提高和完善自己。通过自我发展和自我修养,人可以成为社会更好的一分子。儒家重视发展个人美德,遵守道德规范。儒学的基本依据和功能就是那些全社会应该追求的美德。美德的扩展有五种,每一种即是一种美德。这五种分别是:仁、义、礼、智、信。它们包含四种核心美德:忠、孝、仁、义。
学习和知识是获得这些美德的必要前提。孔子之后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精英领导体制(meritocracy)的社会。那些身处高位的领导者,应是知识渊博、道德高尚的好人。儒学另一重要方面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五常”关系,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以及朋友。朋友之间是平等的,而前四种关系是上下等级关系。对五常关系的阐释众说纷纭。大多数解释认为,五常关系是相辅相连的,而基本的是下级应该尊重上级,但是并不是无条件的。这种尊重必须建立在上级必须保证下级的生活物质所需,并促使下级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之上。如果上级不能履行其职责,下级可以推翻他。
儒家立场的起点是对国家无能统治者的批判,因为他们滥用职权。孔子的两个重要追随者是荀子和孟子。二者以不同的方式阐释了儒学的本质。孟子继承了其人文主义的传统,认为人性本善,人可以由此善端出发,扩展其道德(仁、义、礼),因而人可以使自己和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而荀子则强调了孔子思想中的现实主义和唯物主义的部分,他认为通过“化性起伪”才能使人与社会达至道德境界。现在看来,《论语》以及孟子和荀子的注解构成了儒学的基础。
在当代,孔子的思想不仅被奉为“中国特色民主”的本质,而且被积极应用于中国语言文化的输出之中。当今,孔子学院遍及世界。在全球化的今天,我认为孔子是东亚各国特别是中国,成为经济赢家的主要原因。而挪威是“以学生为中心”和误解了学校的社会功能的受害者。挪威可以通过学习中国,重新取得它以前的学校教育质量。
挪威要向中国学习的第一件事,是这个古老国度对教育的重视。它将教育视为获得重要价值观、完善人格或道德的手段,通过完善人格的教育来影响人,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而挪威则在二战后受美国影响,将学校主要视为社会整合的工具,忽视了学校应该是学术的土壤。针对目前的危机,挪威可以学习中国注重知识传递的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生身份,牢固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经受竞争考验和努力工作的能力。尊重教育、热爱教育一直是中国爱国主义的中枢力量,它在困难时期激励着中国勇往直前。这种教育和知识上的爱国主义也许是我们要学习的最重要的东西。如前所述,中国的教育历史深受2500年前的道德哲学家孔子的影响。在20世纪,中华民族深受西方列强和日本凌辱的时刻,孔子的思想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献身教育,激励民族自尊,奋发图强。
挪威要向中国学习的是,清醒自身文化传统和哲学基础的重要性,学校课程传统是基于这一点来建立的。二战后,挪威改变了课程传统,从欧洲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传统转变为美国式的实用主义取向的知识与社会整合。对挪威而言,这是明智之举吗?很难说。美国哲学家杜威指出,欧洲的文化传统是一种古老的精英文化。在他看来,这种传统是对美国这个“新世界”应建立的民主与平等社会的一种威胁。他认为,许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欧洲穷人逃离欧洲“旧世界”的阶级社会。在“新世界”,人们应该打破旧世界的学术传统,由他们自己来选择和决定什么是有用的知识。这就是美国的思维模式。二战后,挪威就将美国的这种思维模式应用于自己学校政策当中。这是挪威学校走向衰微的开始,挪威原本是将学校作为学术知识传递的地方。
中国人的差异很大,而对学问价值共同观念却延续了2500年。唯一的例外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中国人意识到它的科学技术已落后,应像日本一样尽快学习西欧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技术。但在迫切学习西方有用知识和技术的同时,中国依旧保持它延续了几千年的植根于儒家的文化传统。从中国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的是,我们应该考虑回归挪威黄金时期的学校传统,审视我们在转向美国的反欧洲学术传统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中丢失了什么,又该如何找回。在这样一个人人享有充分社会保障、石油经济型的富裕国家,视学校事业的动机处于历史低点的时期,回归是何其困难。回归的起点是,意识到我们曾是一个“知识型国家”。要增强这种意识,关键是意识到有一天挪威不再拥有充足的海上石油,挪威人不得不重新努力工作和重新思考创新性。中国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从中国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它的工作伦理原则,永不言弃,勇于拼搏,不论输赢。
从中国身上我们学习到,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在20世纪初,瑞典女权主义者爱伦·凯写过一本书《儿童的世纪》。书中第三章的标题是“孩子有权选择自己的父母。”这个标题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孩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负责任的家长,尤其是母亲,才是最为重要的。在儒家世界里,我一次又一次的看到了这种责任感(义务)的作用。例如,中国著名教授潘懋元先生,他贫穷的父母尽管供不起他的学费,仍竭尽全力让他上学。
挪威今日最为严重的问题是,许多父母对学校作为学习知识的场所缺乏兴趣。其消极影响是,学校更多地被视为一个社会整合的地方,而不是学习的场所。除非家长重视教育,把学校当成获得教育价值的重要途径,否则,教师们就如逆风而行,困难重重。我写这篇文章的基础和动机就是希望提高父母和祖父母的认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对子孙的责任感。而且这种责任感比以前还要重要,因为综合学校已经漠视它,导致了一种鄙视知识的气氛。
挪威的父母和祖父母们应该意识到,福利社会不可能永久持续下去。他们应该想到,未来某一天,他们至亲的孩子们将不得不独自面对来自其他国家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的严峻的生存竞争。因而培养年轻人的自信,让他有能力面对挑战是十分有必要的。从中国那里,我们学习到,父母和祖父母必须与学校保持积极的联系。老师和学校管理肩负着对知识的责任,作为父母,道义上我们无权对学校不能保障知识责任的情形坐视不顾。
从中国由孔子到现在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教师是一个社会中学习和道德的关键所在。二战后,挪威虽然在一直努力提高教师的地位,但不仅失败了,而且具有破坏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是,削弱了教师的地位。二战前,挪威的教师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除了作为教师,他们有的还是著名政治家、作家以及文化人物。但是战后,他们的社会地位就下降了。如果你问一名中学生他是否愿意成为一名教师,他会认为你觉得他是傻子。今天,除了让家长承担起教育的责任,挪威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仅是恢复教师的社会地位,而且是使教师的地位高于其他职业。中国和芬兰就是这样的。从中国历史上,我们反复看到有责任感的良师的重要性。有责任感的良师发现了女学生杨瑛,她做过保姆,后来成为亿万富翁,创建了厦门国际学校。有责任感的良师发现了贫穷的糕点师的儿子潘懋元,促使他能够继续上学读书。潘懋元后来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创始人。这样的良师在中国可以找到很多很多。从中国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从高中毕业生中招募未来的老师并培养成精英。教师是一个民族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基础。在台湾,教师曾经多年免纳税,他们被认为是创造了台湾经济奇迹的重要角色。
孔子强调礼仪和规范。它影响着中国的学校。在中国,教师获得了极大的尊重和礼遇。我们可向中国人学习,尊重老师和上级是重要而有益的。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和拒绝平等,而是因为接受有益的社会规则可以促进人们之间建设性的互动。美国的教育传统是将民主和平等看得非常重要。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来美国的定居者经历了古代欧洲阶级社会的不爽。然而平等的勋章也有反面,它极易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它可能会使学生认为对老师不尊敬是一种很“酷”的行为。当教师不得不成为学生独立和民主的砧板时,有关好学校的教育理想就会丧失。好学校的核心因素是有着知识权威和以知识赢得尊重的教师。不尊重教师,想得到好的学问几乎是不可能的。以牺牲教师的自尊去让学生学习民主和独立,无异于杀鸡取卵。没有知识的民主可能会导致愚蠢和不好的决策。
中国经验似乎也表明,“分类教学”是有必要的。这意味着,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一些学生比其他学生能更容易、更有效地学习。上初中后,这种可能在小学时代隐藏的差异性就显现出来了。为了公平对待有天赋的学生,必须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学习。在视学校为增进知识的主要途径的文化中,这种特征都是明显的。然而这种观念并不适用于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崇尚美国课程传统的国家。一定要用一些方法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而不是将其放在同一个班级试图隐藏这种差异性。想要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隐藏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性是不可能的。挪威的综合学校试图去隐藏这种差异性,这都是徒劳的。
中国历史告诉我们,懂得多样性以及善用多样性为社会建设服务的重要性。一个关键词就是精英领导体制,由智者来领导。这当然是对民主理念的挑战。然而,事实就是有些人智力优于其他人,必须另寻他法来维护民主,而不是隐藏差异性。中国人强调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并举。这启示学校追求平等的可能性和局限性。因为个体基本的学习能力是很难改变的,从终身的视角来看,学校只能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这是学校为平等和公正目标能做的贡献。什么是一个国家教育追求平等和公正的最佳选择呢?那就是说,让所有公民都有终身学习的机会,无论其年龄,任何时候,只要其有学习的动机就有机会去学习。这样一来,教育作为实现平等和公正的途径,国家做了它该做的。随之而来,国家也获得了最佳的人力资本,以确保全社会的经济福利。
邓小平的教育政策是,如果中等教育足够好的话,不论社会背景,每个人都应有机会进入到大学。挪威的做法与邓小平的明确说法正好相反。大学不能放弃其学术要求。如果大学降低门槛,质量就会下降。那些不够上大学的学生需要去寻求其他的教育途径。如果精英大学堕落了,整个社会就将遭受破坏。学校的平等的、道德上的责任就是要确保每一个学生在通向高一级教育系统中时不受阻碍。无论社会背景,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是实现人权社会的关键,也是一种很好的经济投资。当邓小平为中国设计教育政策时,他已明白了这一点。他的教育政策是中国现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上亿万人们脱贫的基础。换句话说,中国人告诉了我们,不让金钱盲目投放到青年人身上是有意义的,因为他们是优秀的,能够为其未来而努力工作,他们拥有必要的资源条件。这样的政策服务于整个社会。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理念中,可以允许一部分人优先富裕起来,然后先富带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从中国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竞争。首先,竞争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可能消失;其次,竞争可以是建设性的。许多中国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是一致的。市场经济并不等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成为社会主义的目标。然而,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它只涉及市场上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挪威则费了很大劲试图消除学校之间的竞争。中国人已向我们证明,在一定的规则之下,竞争是激发社会发展动力的重要工具。作为人性的普遍性,有意识地利用竞争是具有建设性的。许多人已指出,挪威文化中的悖论,在体育运动中竞争不仅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被人们所信奉和称颂的,然而在学校中却被视为不幸的。在中国和大多数其他国家,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孔子的巨大影响力,中国人仍旧保持着我们曾经有过的一些价值观,而在挪威现在要么已消逝,要么已减弱。例如,毅力。这种品质与竞争密切关联。它通常是赢得竞争的必要品质,也适用于学校和学术环境。例如,它适于在申请研究项目基金上。在中国,即使考试失败了,但依旧坚持不懈会赢得尊重,但放弃则被视为一种耻辱。这让我想起了潘懋元先生,他第一次考大学时失败了,但这并没有打败他。他又重新全面地复习了一遍,当他再次考大学时,便很顺利地考取了。
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的中心(the Middle Kingdom)。然而在中国再次崛起之前,中国饱受殖民凌辱。中国的历史经验教导中国人,自信和自强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要对外开放,吸取别人的有益成果。我们要清楚明白,培养学生的自尊感和自信心是学校的主要任务。训练有素而深具权威的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则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我们要从中国学习的。对于挪威而言,这是一个问题。因为大多数挪威教师现在仅仅是促进者的角色,而不再是学术权威和负责任的老师。为了取得其他掌控人生必要能力,强烈的身份认同或自尊至关重要。
如今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学校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挪威要向中国学习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学校的目标,而不是使它们成为浪费学生时间工具。挪威的反学术型课程,例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校民主”以及教师丧失权威,不受尊敬,这些使得挪威的学生很难做到不放纵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娱乐自己,浪费学习时间。如果没有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进行限制,再大的投入也只是惘然,并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可以向中国学习,使信息技术为教师所用,帮助教师规划学生的学习进程,而不是使技术逻辑替代课程的逻辑。
当今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表明,汉语已越来越重要。我曾提到过,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已预见了这种挑战,他宣称英国所有的学校应与中国的学校建立伙伴关系,以促进汉语的学习。英语仍然是世界语言,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汉语地位仅次于英语。在全球范围内,学习普通话的人已有巨量的增长。原因是两方面的,一是被中国本身所激励;二是被其他国家所激励,这些国家出于全球市场的考虑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孔子学院,向世界传播汉语语言和文化。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他们都看到了掌握汉语的必要性。挪威应该学习这种教育政策,将汉语作为必修课程,并且越早越好。年幼的孩子学外语更容易,他们像海绵一样,吸收得更快。
探讨了挪威应该向中国学习的方方面面之后,我们也需要注意中国教育文化方面的一些问题。孔子强调学问和知识,其消极影响是忽视了实践和职业培训。中国的教育研究人员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中国人的学习能力分布和其他国家一样,人们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也就是说,中国也有相当数量人并不适合理论研究学习,需要采取多项措施来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并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这对个人和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
(该论文由肖海涛,阳书亮译。肖海涛,教育学博士,深圳大学高教所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阳书亮,深圳大学高教所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向博】
Will Norway Learn from China to Improve Education Quality?
(Norway)Arild Tjeldvoll
(Universitetet i Oslo,Norway)
In foreign people's eyes,Norway's life quality ranks first in the world,especially its strong economy,generous state welfare,and free higher education accessible to everybody.In recent years,however,cracks start to appear in its seemly perfect image,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education quality.The main reason is that Norway changed its curriculum and learned from American education after WWII.In recent forty years,education quality has been declining and teachers'social status has been getting worse.The current educational strategy of the government is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he teachers of weak academic ability,and yet it seemingly does not work.To address this issue,this paper suggests learning from China to construct a learning culture.In China's learning culture,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are all concerned about giving their children good education,and teaching as a profession is respected.This learning culture in East Asia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great Chinese philosopher Confucius.
Norway;learn from China;Confucian culture;learning culture;respect teachers and value education
G 5
A
1000-260X(2015)06-0156-05
2015-06-18
阿里·谢沃,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从事国际高等教育和比较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