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烈/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南江县分校
南江县农广校与全国其他农广校一样,建校初期,在农村改革大潮中,为轰轰烈烈的农业生产事业培养了大批有技术的青壮年农民和有技术懂管理的农村基层干部,解决了农村人才的燃眉之急。但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对高素质农村人才的渴求,农广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与时俱进,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
农广校教师主要来源于农业局下属各单位从事一线技术推广方面的技术人员,其次是来自普教系统的教师。在经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线断、面散、从业人员普遍情绪悲观的那个年代以后,农广校教师队伍出现严重的青黄不接局面,从教人员少,教学能力强的更少。一线的农技推广人员缺乏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方面的素养,仅能够进行一些时间短暂、要求不高的单一技术的现场示范操作;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农业实用人才,既要求严格的技术操作示范,还需要讲解一些基础的专业理论知识,让受训学员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目前的农技推广人员对此明显力不从心。来自普教系统的教师虽然知道一些教学方法理论,但缺乏农业专业技术知识,也不能满足教育培训需要。
近年来,为实施好阳光工程培训,许多农广校在改善教学条件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添置了部分教学设施,如电脑办公系统、多媒体教学设施等。但在教学场地、实训场地、标本室、图书室、实验室等条件改善上仍显不足,这对扩大教学规模、提升教学质量,拓宽学员视野形成了制约。例如,给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时要开设农产品电子商务课,但没有足够的电脑设备;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教学时缺少必要的标本等,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积极鼓励、促进教师加强知识更新继续学习。学校自筹资金鼓励教师学习,目前全校教职员工均已获得专科以上学历。同时,在校内制定了传帮带计划,要求学校的年轻教师和中级职称、高级职称教师结成对子、形成师徒关系,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2)积极开展教研探讨活动。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与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相比,具有全方位、大视野培训的特点,不仅要在实训场地操作示范而且要更细致地指导学员操作,更重要的是在课堂讲授一些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同时农民学员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年龄大小不一,接受能力差别大,这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近年来,农广校在确定了培训专业后,除安排授课教师熟悉教材外,还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生产一线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上,针对农民的实际需求确定授课重点。每位授课教师必须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学校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讨论、审查、修改课件。带实训课的教师则要与授课教师商定,制定出实训方案,确定实训的重点、难点,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3)立足实际,编写特色教材。金银花、核桃等产业,属于典型地方特色产业,极具市场潜力,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南江县农广校组织教师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需求,结合该产业的国内外市场发展趋势,从拓展市场的需要出发,编写乡土教材,编制课件,进行特色产业专项培训,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和满足农民脱贫致富的要求。
4)努力改善极为困难的办学条件。南江县农广校硬件设施历来较差。近几年,农广校多方争取上级领导和财政的支持,改善了部分办学条件,配齐了教师的办公电脑,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添置了DV摄影机、数码照相机,购买了一些图书资料,设立了互联网资料查询库。
1)机构改革中统一定位农广校的性质。全国农广校都在农业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同类的工作,其单位性质也应是相同的,机构改革中应统一明确定位农广校的性质。目前有些农广校定为公益一类,有些定为公益二类。同工不同酬,不利于师资队伍稳定。
2)以国家级层面统筹考虑农广校硬件设施建设。从国家层面出台县级农广校建设标准,明确学校场地、设施设备、师生比等软硬件条件,再由中央、省、县3级财政逐步投入、不断改善。
3)以省级层面统筹考虑教师队伍的建设。就现状而言,农广校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可由省级层面开展有针对性地师资培训,补足短板,提高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从长期考虑,可在农业大学等开设农民教育培训师资专业,培养从事农民教育培训的专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