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勇/会东县小岔河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由于国家加大对农机的购置补贴力度,农民购机积极性明显提高。一大批新机具涌入农村市场,给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截至2014年12月,小岔河乡辖8个村,共3 000余户、12 000余人。辖区内拥有拖拉机130余台,各类旋耕机300余台(套),提灌站2座,农机总动力36 kW。有机耕道23条,超过30 km;近几年未发生农机安全事故。
1)以职业教育为支撑,突显“人才”优势。会东县电子科技学校就在小岔河乡,设有农业机械、汽车修理、摩托车修理等专业,在校学生700余人。但小岔河乡人口素质普遍偏低,山高坡陡,运输困难,地势高低不平,地块分布不均,大中型机械无法进场作业。因此,应充分发挥电子科技学校的人才优势,尽快培养一批懂理论、有技术、会操作、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人才。最终通过辐射带动一批农机专业户,重点培育100户农机大户,为小岔河乡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多渠道、多领域筹措资金,捆绑使用突显资金优势。农业机械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其发展和任何事物一样,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小岔河乡作为农业生产大乡,要加快建立健全农机化发展体系,就必须疏通制约小岔河乡农机化发展瓶颈,多方筹集资金发展农业机械,以提高全乡的农机化水平。因此,建议乡党委、政府除在每年预算上安排专项资金发展农机化外,还应鼓励支持具备资质的企业,充分利用他们的资金优势参与小岔河乡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同时,建议县级相关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安排部分专项资金支持机耕道、提灌站等农机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形成政府主导、财政支持、全民参与的农机化建设新格局。
3)加快标准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突显“项目”优势。由于小岔河乡地处县城周边,农业生产要素具有围城分布广、地势高低不平、各村发展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特点;加之现在农村人口中外出务工人员多,土地荒置现象严重。建议上级财政加大农业综合项目开发力度,同时鼓励支持引导农户参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并进一步规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道路建设、坡改梯等方面应严格规范实施,严禁重复开发、重复使用资金,确保开发一片、带动一批,最终确保大中型农业机械能顺利进场作业。
4)乡党委、政府应加大对农机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切实突破联系服务最后一公里瓶颈。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的主力军和先锋队,是发展农机化事业的主力军,但普遍存在从业人员年龄偏大、知识更新不足的问题。建议乡党委、政府及县级主管部门每年对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人员进行1次继续教育培训,更新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让农机技术人员至少懂2~3门新机具的操作技能,能更好地为农业农村服务;同时,建议每年在招考各类专业人才时加大对农机专业学生的招聘力度,并规定其在乡镇服务的年限,为农机化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5)加强农业机械动态化管理,绷紧农机安全生产这根弦。不断更新农机管理台账,与公安交警部门信息互通,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三无”农机违规操作,以及拖拉机违章搭人。进田作业,应严防农机事故发生,加大隐患治理力度,为农机化事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