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头位难产处理过程中的识别与处理方法

2015-04-02 08:34:54孙廷香
关键词:头位胎头难产

孙廷香

(山东青岛平度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青岛 266700)

探讨头位难产处理过程中的识别与处理方法

孙廷香

(山东青岛平度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青岛 266700)

目的 对头位难产处理过程中的识别与处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头位难产产妇7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产妇发生头位难产时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胎膜早破、胎头衔接延迟或未衔接、产程异常、宫缩乏力,其中枕横位28例(38.89%),枕后位44例(61.11%)。对其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后,自然分娩43例(59.72%),阴道助产分娩9例(12.50%),剖宫产分娩17例(23.61%),新生儿窒息3例(4.17%)。结论 对难产征兆进行早期的识别,并采取科学有效的胎方位处理方法,对异常产力进行及时的纠正能够为产妇顺利分娩奠定保障,并且能有效降低对胎儿及产妇的伤害,提高产科质量。

头位难产;识别;处理方法

头位难产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急诊剖宫产指征,该症状的出现会对产妇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不仅加大了产后感染及出血的几率,还可能导致继发性宫缩乏力的出现,进一步增加手术风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生儿宫内窘迫及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1]。因此,要想充分确保头位难产产妇与胎儿的生命安全,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我院对收治的头位难产产妇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头位难产的识别及处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7月收治的头位难产产妇7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产妇58例,经产妇14例,年龄23~41岁,平均年龄(27.7±4.1)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7±2.6)周。

1.2 研究方法

对收治的头位难产产妇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造成头位难产的各项因素,针对产妇的临床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72例产妇发生头位难产时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胎膜早破、胎头衔接延迟或未衔接、产程异常、宫缩乏力,部分产妇出现胎儿窘迫、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其中枕横位28例(38.89%),枕后位44例(61.11%)。对其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后,自然分娩43例(59.72%),阴道助产分娩9例(12.50%),剖宫产分娩17例(23.61%),新生儿窒息3例(4.17%)。

3 讨 论

3.1 头位难产的识别

3.1.1 产程异常

临床上将头位难产产妇发生的产程异常划分为活跃期、潜伏期、第二产程停滞及延长等。一般说来,导致潜伏期延长的原因主要为原发性宫缩乏力,宫口扩张4.5 cm连续超过15 h时可能会发生产程停滞,这就说明胎头位置异常,如果宫口扩张7.0 cm时出现停滞,可能提示持续枕横位、枕后位或中骨盆狭窄[3]。不仅如此,第二产程异常可能会导致产妇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头盆不称、胎方位异常等症状。第二产程下降期,产程出现异常现象时表明头盆不称[4]。

3.1.2 因宫缩乏力导致的胎头异常

很有可能为胎头与宫颈内口很难贴在一起,从而导致产妇子宫放射性疼痛,进一步导致产妇体力消耗过大、精神压力及思想负担较重,最终造成继发性宫缩乏力或不协调宫缩,宫缩间歇期较长或宫内压力减弱。

3.1.3 胎膜早破

由于胎头位置不正常,胎头与骨盆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导致前后羊水相互连通,羊水囊所受到的压力并不均衡[2]。宫缩时胎膜压力较大,易造成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后造成羊水量骤减,进一步延长产程;胎体及子宫壁对脐带形成挤压,造成脐带血液循环障碍,胎儿因此出现窘迫。

3.2 处理方法

3.2.1 体位护理

在产妇整个分娩期间,对于正常产妇来说其实没有卧床的必要,但可以选择放松自己的体位。只要胎头位置发生异常,即可以在活跃期抬高床头25~30°,选择半侧俯卧位,将同侧下肢伸直,对侧下肢可以骑跨在上方,同时屈髋、屈膝;左枕横位,选择右侧俯卧位;右枕横位,选择左侧俯卧位;枕后位,若矢状缝与母体骨盆出口前后径夹角<45°,向同侧俯卧;若矢状缝与母体骨盆出口前后径夹角>45°,则向对侧俯卧;或者让产妇双膝着地,上半身俯在物体或家属背部,肚皮朝下,利用胎儿背部重力作用,纠正胎方位,使其成为枕前位。第二产程可选择蹲位或半俯卧位用力。

3.2.2 产力异常护理

病房环境应当保持安静清洁,这样产妇能够获得足够的休息,并且镇痛效果好。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当给产妇提供科学的营养膳食,以补充产妇体力。通过实施合理的心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疼痛,转移其注意力,并且依据具体的状况在潜伏期或活跃早期给予镇静三联,即杜冷丁100 mg,肌肉注射;西地泮10 mg,静脉推注;间苯三酚40 mg,静脉推注,以缓解产妇精神紧张情绪,调节子宫收缩力、软化宫颈、松弛宫颈平滑肌,多数产妇经过以上处理后会进入活跃期,部分宫缩仍乏力者可给予人工破膜与宫缩素静脉滴注等处理。

3.2.3 徒手转动胎头

在产妇宫口开全后,如果胎头自转并不理想,护理人员可以徒手转动胎头[4]。在宫缩间歇期,术者可将右手中、食指插进阴道之中,与矢状缝保持一致,食指与中指之间呈30°将胎头钳住。除此之外,术者可以叮嘱产妇在宫缩过程中适当往下用力,而对于操作者来说则应当选择合适的顺序缓慢转动胎儿,从而使其移动到枕前位的正确位置。而对于右枕后位、右枕横位产妇来说,则需要顺时针缓慢转动胎头[4]。不仅如此,如果转动胎头时发现很难执行操作,那么可以将其微微朝着上方推一下,待松动之后再对胎头进行转动。在内旋转进行时为了充分确保操作顺利,可以在产妇腹壁推送胎儿背部,一直到前方为止[4]。

综上所述,对难产征兆进行早期的识别,并采取科学有效的胎方位处理方法,对异常产力进行及时的纠正能够为产妇顺利分娩奠定基础,并且能有效降低对胎儿及产妇的伤害,提高产科质量。

[1] 徐嵘婷.头位难产处理过程中的发现识别与处理技巧[J].当代医学,2013,12:108-109.

[2] 罗志兰,冯晓冰.158例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08:43-44.

[3] 黄 梅.头位难产原因及其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4,15:59-61.

[4] 王 桂.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方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2:155.

R714.4

B

ISSN.2095-8803.2015.07.102.02

猜你喜欢
头位胎头难产
难产是怎么发生的
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可行性研究
奶牛难产的诊断与应对措施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33
母猪难产的成因、判定及处理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7
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用于头位难产的临床价值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35
头位难产产妇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
“土管修法”难产的背后
浙江人大(2014年4期)2014-03-20 16:20:13
中西医联合治疗头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36例
胎头高直位的诊断与治疗
胎头位置异常临床分析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