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虞美人·听雨》感受词人蒋捷的生命体验

2015-04-02 03:56魏艳艳左宏阁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蒋捷词人经历

魏艳艳,左宏阁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从《虞美人·听雨》感受词人蒋捷的生命体验

魏艳艳,左宏阁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身处易代之际的词人蒋捷一生经历坎坷,时代环境造就了他这样一个独特的文人,半世漂泊的人生经历让他对人生、命运、生活和生命有了深刻的体验和感知。《虞美人·听雨》是其最有名的一首作品,同时也是他一生经历的缩影,曲折含蓄,意境幽深,耐人寻味。以此词为例,透过分析词作来探寻词人的生命体验。

蒋捷;词;听雨;生命体验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中进士。1276年南宋灭亡,亡国之痛使词人蒋捷隐居不仕,抱节终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他长于词,著有《竹山词》,现保存完整的有九十多首,与同时代的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 历经王朝易代、国破家亡的蒋捷对人生突如其来的不幸遭遇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知,一生多半时间都在漂泊,当人生经历了悲欢离合之后,晚年的他对人生有了一番感悟,经过内心自省以后,他拒绝与外界过多的联系,选择了一条自我封闭的路,并在这条路上安然自适、自得其乐。

文学是人类生命的表现,在文学中凝聚着人们对生命的认识与反思,也就是所谓的生命体验。当人生阅历足够厚重时,作为个体的人对于生命根本的探求,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追求,就会有自己的一种认识和体验。文学理论中总是将文学同人的生命活动结合起来,“诗也者,联属天地万物而畅吾之精神意志者也”(黄宗羲《陆轸侯诗序》)。文学既是生命的外现,情感的渲泄,理性精神的想象张扬,又是生命的滋补品。人类是通过文学表现自己生命精神的,人类将生命精神和生命体验外化于文学作品中,同时又借此观照自我生命,体验自我生命,感受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

这首词以时间为轴线展现了蒋捷的生命和情感历程。此词选择“听雨”这一典型情景,概括写出了作者少年、壮年、晚年三个时期不同的感受,生动地反映出年龄不同,听到雨声时的心情也不同。三个人生阶段构成三种不同的意境,涵盖了词人复杂变化的整个人生。上片先写少年不谙世事,歌楼听雨,烛昏罗帐,尽情欢乐时的蜜意柔情;接着写壮年历经人世漂泊,半生艰辛,客舟听雨,断雁西风,江阔云低,开阔深沉的情怀。下片写“而今听雨”,作者晚年,历尽沧桑,人生悲欢离合,入眼成空,寄寓僧房,听阶前雨声,心如止水,一无所动,任它“点滴到天明”。这首词曲折含蓄,意境幽深,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听雨图景正是词人蒋捷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更是他人生生命体验的典型表现。

一、特殊经历提供别样人生体验

程千帆先生说“作家的气性、个性应当是形成他独特风格的主要因素,正是靠这一点,彼此之间才能区别异同高下,风格是个性的外化,没有独特个性的作家,不可能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这也就使他自己的作品丧失了创造性”。而每个作家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成为他们形成不同个性和气质的主要原因,这种个性的存在表现在创作上就体现为一种特有的风格,蒋捷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经历使他对生活有着独特的体味和感悟,也使得他对生命有了深刻的体验。

蒋捷的一生是不幸的,他生于巨族,家风淳厚,从小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忠君爱国,心怀壮志,具有“达则兼济天下”之雄心。正当他中进士,希图报国之时,却痛失家国,惨遭离乱,这对蒋捷来说无疑是命运的转折与不幸。少年时期的他过的是“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的欢快生活,而南宋的灭亡犹如当头一棒敲碎了词人的美梦,从此,他被迫卷进了难民行列,四处飘泊,无可依托。元军入侵江南时期,他被迫多次迁徙,于是过上了“听雨客舟中”这样非常不稳定的漂泊生活,可以说,蒋捷的后半生一直处于这种漂泊流离状态。“而今听雨僧庐下......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亲眼目睹了国破家亡,亲身经历了兵乱流离,词人的痛苦压抑和无助无望可想而知,乱世政治的悲剧加重了词人一生苦难的沧桑,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不幸的人生际遇让词人蒋捷充满苦痛和无奈。但也正是由于这样一种不同的生命历程,使得词人对人生和生命有了高度的认知和深刻的体验。

二、儒家思想令其一度苦闷徘徊

生活在南宋灭亡,元代入侵之际的蒋捷,从早年开始,思想上就植入了屈原的忠君爱国和独立不迁精神,一身民族正气使他隐而不仕,宁愿漂泊江湖,也绝不和反动势力同流合污。蒙元帝国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异族政权,它的建立打破了汉族千百年来的封建宗法制度,那种马背上的政权文化对于汉族知识分子来说无疑是一场血与火的劫难。在那个身份等级鲜明的国度里,文人知识分子在饱受国破家亡痛苦的同时,也强烈感受到了社会地位沦落的心里落差。一直以来人们都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如今,面对“九儒十丐”的社会地位,怎能不叫人失落呢?国破家亡的感叹,抑郁不得志的痛苦,怎能不让人苦闷呢?“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映衬的是悲凉的环境,漂泊的生活,孤苦的人生。

受传统文化的熏染,加之其家族世代“奉儒守官”的历史渊源,蒋捷从来都是以正统的儒士自居,如《沁园春·次强云卿韵》云:“岂识吾儒,道中乐地,绝胜珠帘十里楼”。他不但从不避讳自己的儒士身份,而且常常追慕陶潜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杜甫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儒士精神。所以,当元朝多次招他为官时,作为汉人后裔的蒋捷,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反元倾向让他毅然决然地拒绝出仕元朝,始终坚守自己的操守和底线,保持着高尚的人格情操。痛失家国的悲哀,让人想起赵翼那沉重的诗句“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在宋元易代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时代大环境的变化造就了人才的兴起,蒋捷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漂泊词人。作为一个文人,蒋捷自始至终忠于儒家的传统道德,拥有着极高的民族气节。国破家亡的现实,让他经历了凄苦的流浪漂泊生活,然而,就是这样的生活让他获得了心灵的自适。“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从一个“任”字中可以看出中国文人独有的“穷则独善其身”精神的升华,这不是一种自我的放逐,而是一种人格上的坚韧。

三、佛道思想为其选择人生退路

几千年形成的儒家思想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牢不可破,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是中国每个士大夫的处世哲学,“学而优则仕”更是文人士子的人生信条,他们一生都致力于“修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隋唐以来,伴随着政治思想的兼容并包,“独尊儒术”的局面逐渐被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合流所打破,道家的“无为”与释家的“人生如梦”、“轮回报应”观念,同儒家积极入世精神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得文人士大夫们在人生受挫与失意时有退路可走,也以此让他们得到心灵上的自我抚慰。从蒋捷的“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一句可以窥测到他晚年接受了佛家比较通达的思想,历尽沧桑,最终悟彻世相,看破红尘,通过内心自省从而为自己求得心灵的解脱。

雨声还是一样的雨声,只是情感早已今时不同往日,“壮年听雨客舟中”,飘泊生活的开始也意味着词人正慢慢退出人生的中心舞台,在经历了世事沧桑之后,词人在出仕与归隐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他选择了自我独处的生活状态。道家讲的是“无为”,需要我们能放得下、放得开,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得出词人蒋捷正处在努力中。壮年时的词人“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那时的他四顾迷茫,还不知要向何处去?听到西风中哀鸣的“断雁”,他感到孤身挣扎的痛苦,此时他还没能达到豁达的境地,而到了晚年,“听雨僧庐下”,边缘人生的底线被不可预知的命运无情地冲垮,想起这一生的悲欢离合,一时间所有的愁绪袭上心头,悠悠绵绵,而词人转而“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三种不同的内心境界,折射出词人由放纵恣肆到拘谨内敛的心态转向,也暗示了词人一生的悲剧命运和人生走向,从一个“任”字中足以体会得出来。

四、不幸遭遇最终走向自我封闭

听雨是生活中一件经常甚至不断会重复的事情,而听雨之人的心情和年龄却永不重复,正所谓“岁岁年年雨相似,年年岁岁情不同”,在遍尝悲欢离合的滋味后,少年的欢乐、壮年的愁恨都已被埋葬,一切皆空,万念俱灰。词人感叹光阴的流逝,命运的残酷,自身壮志难酬,似乎能做得只有任由雨滴到天亮。蒋捷的大半生都在外漂泊、流浪,“客舟”、“僧庐”这样孤寂困窘的场所代表的就是他的人生和心灵,同时也折射出他孤苦无依、无可奈何的苦闷情绪。“一任”二字更是在冷漠和决绝中的深化痛苦,词人承担了国家、民族的悲欢,还要忍受自身悲剧性的命运,一个心怀大志的人,却只能以隐者、遗民词人的身份度过一生,满怀的抱负只能在漂泊流浪之中消磨,满腹的才情都化作无穷的悲叹,因此,词人选择了一种封闭和孤独的生活方式聊此余生。

身逢宋元易代之际的蒋捷将国破家亡之痛转化为内心的独白与思索,他谢绝与外界往来,故意与时事疏离,将自己隔绝起来。“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晚年的词人,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在秋风中成长,也在秋雨中彻悟,词人无法改变现实的社会,也无法消解自身的愁苦,所以他只能远离现实,远离这个心怀不满的当下社会,他想为自己的灵魂找到一所不被打扰的清静之所,独自一人慢慢消灭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可他不曾想过举杯消愁愁更愁,这种自我封闭并不能让他达到内心的真正解脱。“听雨僧庐”,他希望远离红尘纷扰,远离周遭的一切浮华喧闹,只活在自己营造的狭小世界里,他把自己的心灵囚禁起来,并在自我的小世界里自得其乐。也许这种自我封闭的空间曾一度让遍体鳞伤的词人内心得到了短暂的的安宁,但他永远挣脱不了自我心灵世界的痛苦与彷徨。

结语

本文以《虞美人·听雨》为例,透过具体作品背后的意境,来探寻词人的生命体验。词人在听雨的过程中,透过雨声的回响及雨滴的折光,完成了自我一生的总结,显示出一个文人对生命意义的深思和风雨飘摇中无数文人的人生无奈,同时以自身为代表呈现出一种社会群体意识,写出了宋末文人沉重且巨大的人生悲凉感。当大半个人生已成过往时,晚年的蒋捷,一生该经历的不该经历的都经历了,特殊的人生经历让他对生命有了更深切的体验,他以一种新的方式让生命得到了升华。我们虽然没有处于时代变迁的当口,但通过作品可以与词人进行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不同的人生经历,却有着相似的生命体验,雨声还是一样的雨声,而岁月依旧无情,生命却是永恒。

[1]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2]何忠礼,徐吉军.南宋史稿[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3]葛琦.蒋捷词中的生命意识[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6,(09).

[4]路成文.论蒋捷词的漂泊情怀和文化意蕴[J].湖北大学学报,2004,(03).

[5]韩广.悲情的雨声及苦难的人生觉醒——蒋捷《听雨》词三种衍变的生命姿态与一条命定的悲剧走向[J].名作欣赏,2009,(02).

[6]史华娜 .论蒋捷及其《竹山词》[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04).

[7]佘登保. 论蒋捷的自我封闭意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9).

[8]阎续瑞. 跨越时空的生命体验——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赏析[J].名作欣赏,2005,(06).

2014-11-12

魏艳艳(1988-),女,陕西咸阳人,北方民族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研究方向是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文学。 左宏阁,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教授。

I207.23

A

1008—3340(2015)02—0046—03

猜你喜欢
蒋捷词人经历
《北京测绘》编委蒋捷教授当选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秘书长
清代中后期词坛对蒋捷及其《竹山词》的接受——以常州词派为核心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词人的职业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蒋捷·虞美人 听雨》
林逋梅妻鹤子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