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渤
(西安邮电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基本的事业,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当前发展教育的关键,而教师建设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系统地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增强践行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对教师、对学生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全社会道德风尚的净化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师道德有助于青少年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学校教育中,青少年学生不仅从书本里学习善恶观念,更多的是直接从教师道德行为中寻找自己做人的榜样。尤其是年幼的小学生,教师在他们的心中是比父母还要重要的榜样,其一言一行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直接的启蒙作用。中学生正处于道德心理、世界观、人生观的逐步形成期,这一时期教师的道德观和各种人生价值观就会成为他们自我发展的重要“参考系数”。所以,在学校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道德都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其次,教师道德对青少年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具有示范作用。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客观内容和外在表现,一定的道德品质只有通过道德行为才能展现出来,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养成固然需要教师向学生讲授正确的道德知识,但身教胜于言教。
再次,教师道德对青少年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具有引领作用,许多人的兴趣、爱好、人生观乃至所选择的人生道路,都受到了教师行为的影响。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中学读书时,它的老师曾经说到过“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数学难题,并把数学形象地比喻为自然科学的皇后,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皇冠上的明珠,鼓励大家攻克这个难题,这给陈景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使他从此开始了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的艰辛历程。
教师职业道德是合格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之一,也是教师素质的最高表现形式。国内外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对教师进行专门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训练是培养合格教师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学习和实践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意义主要表现为:
首先,学习和实践教师职业道德有助于教师鉴定职业道德信念,提高教师修养的自觉性。系统地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专门知识,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和重要范畴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能够使广大教师从理论高度深刻认识教师职业道德的极端重要性,增其选择合理的教育行为自信心和主观自觉性,当自己的教育行为符合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准则要求时,就能够获得道德情感上的满足,进一步坚定自己的道德立场和道德信念,反之,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感,进而形成纠正自己行为方向的道德意识,总之,教师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职业人员,较社会其他群体更注重理性思维,教师职业道德理念的基本理论,科学地回答了合格人民教师具备什么样的基本道德品质,以及为什么应当具备这些品质问题,这样,教师才会对师德修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信服感,通过理性思考和反复实践,教师职业道德才会从外在的道德要求逐步转变为教师本人内心的法则,从而自觉地促进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和完善。
其次,学习和实践教师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教师的道德判断能力,增强其事业心与责任感。教育活动中的道德矛盾和利益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这些问题仅靠个人纯粹的道德经验常常是无法做出解释与判断的,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之中,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每个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都面临着大量的依靠以往的道德经验不能直接解决道德的疑难问题。
再次,学习和实践教师职业道德有助于教师形成并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也呈现出崭新的状态,传统的教师观、学生观、知识观、教育价值观,都需要重新接受时代的审视。教育人道主义问题,教育公平与民主问题,教学工作与学校管理中的道德问题等日益突出,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教师集体中的人际关系也呈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新特点。这一切变化都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任何一个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总是包含着各种各样的道德关系,如师生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等等。处理好这些关系,对教师事业顺利、有效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与教师校际间的交流愈加频繁,教师与社会各方面的接触和协作也越来越密切。要处理好校内外这些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它以带有本职鲜明特点的特殊道德形式,向教师指明了协调教育劳动中各种利益关系的行为方向,促进教师与教育过程中的其他参加者以及社会各方面建立协调一致的关系,以便顺利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此外,具有良好职业价值,从而树立起牢固的敬业精神和端正的职业态度,勇于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阻力,热爱献身于教育事业。这也是教育过程顺利开展并富有成效的必要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这一道德对教师行为指导、对各种道德关系和利益矛盾的调节与处理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其一是社会舆论。这是一种外在的精神力量。当教师行为合乎教师道德的要求,有助于个中道德关系和利益矛盾的协调和处理时,就会受到来自学生及其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各方面的赞扬和肯定,从精神上激励教师继续努力。反之,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与批评,对教师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促使其重新选择合乎道德的行为。其二是内心信念。这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发挥调节和指导作用最重要的形式。这里所谓的“内心信念”,主要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信念。它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教师道德义务的真诚信服和强烈的责任感,是深刻的师德认识、强烈的师德情感和顽强的师德意志的有机统一。
教师是与社会有着广泛联系和对社会有特殊影响的职业,教师职业的意义不仅表现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而且还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风气,是促进社会形成良好道德风尚的催化剂。中国长期以来就把教师尊称为“先生”,视其为文明的象征,所以,教师在社会交往中所产生的影响也是相当深刻的。教师道德对社会道德风气的促进和改善作用主要是通过三个渠道进行的:
一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来广泛影响社会,教师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面貌,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而学生将在学校里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道德品质直接带往社会的各行各业,从而对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是通过教师亲自参加社会生活影响社会,每一位教师除了自己特定的职业生活之外,还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
三是通过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去影响自己的家庭、亲友和邻里。良好的师德是教师常年累月在教育活动中形成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它不会因为离开职业生活而消失。相反的,教师会把这种业已形成的优良品质带进家庭生活和周围环境中,在家庭生活中尊老爱幼,邻里相处谦让和睦,亲戚朋友友好往来,在公共生活中乐于助人,遵纪守法,这无疑都会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