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用天人相应理论 探索防治失眠症的理论与实践

2015-04-02 01:19许良徐建严晓丽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失眠症人体理论

许良 徐建 严晓丽

·中医睡眠医学·

学用天人相应理论 探索防治失眠症的理论与实践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rrespond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Explor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somnia

许良 徐建 严晓丽

在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教授学术思想指导下,经过近二十年学用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和临床实践,发现花生叶“昼开夜合”――与人体寤寐有共同物质基础,提出“五脏皆有不寐”,立从肝论治法新观点,以“治未病”思想,指导康复、预防,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新经验,树立正确对待以失眠为主症及其相关疾病治疗、康复和预防的科学观点。

天人相应理论;昼开夜合现象;失眠症

天人相应理论是《内经》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它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近二十年来,我们在王翘楚教授指导下,学经典、用经典,以中医天人相应理论指导失眠症的临床、科研与康复预防,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和新经验,总结如下。

1 发现花生叶“昼开夜合”――与人体寤寐有共同物质基础

1.1 触类旁通 由此及彼联想 “天人相应”理论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精典理论,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概括得十分精辟、科学,是中国传统医药理论研究的基柱。《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和《灵枢营卫生会篇第十八》记载,“人与自然(天地)同纪”,人体“入夜则寐,入昼则寤”与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同步。王师在1988年一次对失眠症方药研究时,联想到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在关于为什么取合欢花、合欢皮入药用,见书中记载合欢树叶能顺乎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昼开夜合”与人体“入夜则寐,入昼则寤”现象同步,故取合欢花、合欢皮入药,以治疗不寐。受此理论思维启示,王师回忆起幼年时生长在农村,曾看到花生叶亦具有“昼开夜合”现象,从而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想到试用花生叶治疗失眠症的研究,并进而设想人体睡眠与醒寤和花生叶“昼开夜合”现象同步,同气相求,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物质基础,如果临床试用有效,不仅发现一味新药材和研制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新药制剂,而且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关药学理论可能有重要意义。因而选定该课题从临床、药理、药化、生药、制剂工艺和文献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获得一系列成果,终于证明二者确有共同物质基础。

1.2 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 十几年来,我们跟随王师,按照〈国家新药审批办法〉规定要求,采取药学研究密切结合临床,并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开展花生叶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和有关药学研究。

1.2.1 临床研究 落花安神合剂医院制剂已应用18年7万余病例次,现年用量达4万多盒。落花安神合剂临床科研前瞻性治疗前后对比研究604例,其中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双中心对照观察146例。治疗组总有效率73.4%,显效率占58.4%;安慰剂组总有效率43.2%,显效率31.1%。二组比较P<0.01,均有非常显著差异。花丹安神合剂(现代中药复方制剂)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多中心试验对照比较观察,完成252例Ⅱ期临床试验,也证明确有较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现正在准备做Ⅲ期临床试验。

1.2.2 药效学研究提示 落花生枝叶制剂确有较好镇静安眠作用和提高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扩张猪椎基底动脉血管、增强调节免疫功能作用。继后委托中国科学院脑研究所作家兔脑电、脑室灌流试验,证明花生枝叶提取物和二个单体成分亦有一定镇静催眠作用。毒理学实验提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中药制剂。研制成一个制剂――落花安神合剂,已供医院临床应用20余年。并对花生枝叶定点、当地生态环境、生长特性、栽培技术和显微结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等技术鉴定、生药农药残留量、金属元素等检测,制定了生药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最后较好地完成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新药申报资料的各项标准。

几年来,先后承担部、市级课题4项,获得上海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成果奖1项,局级成果奖励3项。现在研部级课题2项,局级1项,院级3项,研究所预试课题1项。1994年以来,共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暂未发表论文、实验报告等2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5部,国内外特邀讲学10次。花生枝叶提取物和制备方法申请专利3项。并研制成落花安神合剂等新药制剂,其中一个新药制剂经国家FDA批Ⅲ期临床研究已结束。一个制剂转让企业开发新药,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实践证明以中医“天人相应”理论指导花生叶“昼开夜合”与人体“入夜则寐,入昼则寤”确实存在共同物质基础。它对中药新药开发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途径,同时也说明在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研究方面也有新创新和发展。

2 提出五脏皆有不寐 立从肝论治法新观点

2.1 当今失眠症临床表现以肝亢为中心 旁及他脏 从《内经》《伤寒论》《景岳全书》等古代文献记载来看,前人对不寐的认识多基于“心藏神”立论,治疗以从心论治入手,在临床实践中有一定指导意义。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失眠症发病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何在继承前人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我们的实践再有新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1993—2000年我们通过临床3 830例调查,发现当今失眠症临床表现与过去文献记载有所不同,有五大发病因素(即:体质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和“六多六少”(即精神亢奋者多,精神衰弱者少;气血旺盛者多,气血虚弱者少;无外邪感染者多,有外邪感染者少;中壮年人较多,老年人较少;因精神情志因素加其他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者多,单纯因体质因素先天不足精神衰弱者少;实证、虚实夹杂证较多,虚证者较少)的临床特点,故提出“五脏皆有不寐”和“从肝论治”失眠症的新观点,指导临床和科研实践。发病因素中以相关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的比例较高,女性、中青年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单纯失眠症患者较少,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依赖性参与的复杂患者较多。因此,失眠症的治疗不能单纯解决眠与不眠的问题,必须从临床特点整体出发,分析其发病因素辨证论治。自然环境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市场竞争激烈、交通信息过多过快、精神环境刺激频急,膏梁厚味饮食过多,均易动肝助火或抑郁、焦虑伤肝,尤其是先天体质肝气偏旺者易患此病。所以说,肝木偏旺是发病基础,先天禀赋精神比较敏感者是一批易感失眠症的弱势人群。从现代医学解剖生理来看,主宰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中枢是脑,而不是心。失眠一症其病因实源于脑,而表现于“肝”,常旁及其他脏腑,致使五脏气血逆乱,功能失调,或引起旧恙复发,互为因果而发病,常引起五脏皆有不寐的临床现象,往往病情多样复杂,临床表现症状、证候特点多见于肝,以肝为中心而波及他脏,故立从肝论治以失眠为主症及其相关疾病,颇切合临床实际。

采用从肝论治五脏不寐法,避免了多病分治的弊端,药费低,疗效好,无不良反应。符合当今临床实践,它对失眠症及其相关疾病的证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3 以“治未病”思想 指导康复、预防见成效

3.1 顺阴阳消长则胜 逆之则害 自然界的阴阳盛衰变化是导致人体寐寤现象的总纲领。以“天人相应”理论来认识人体“入夜则寐,入昼则寤”的睡眠与觉醒现象,是人体适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即昼夜节律卫气运行)的一种自我调节的生理功能表现。它是人与自然协调一致,赖以生存的生理规律。人类必须重视睡眠,遵循睡眠与觉醒规律,身体才会健康,少生疾病。1993年以来,我们根据这一卫气运行时间、空间变化原理,结合临床观察失眠症5955例,采用改进的SPIEGEL量表检测评价人体睡眠障碍情况,再参照睡眠脑电图检测深慢波睡眠为最佳睡眠状态,多在上半夜出现的规律,从而提出睡眠时间以晚上9~10点至第二天清晨5~6点为正常睡眠时间,而晚上9~10点至凌晨3点为睡眠最佳时间的指导原则,要求患者(中年人)于10点以前睡觉,不得超过12点,以保证不要过多丢失正常睡眠的最佳时间(深慢波睡眠),如果丢失了这一部分时间,实际上就是干扰了人体阴阳消长、卫气运行的最佳睡眠时间,致使后半夜或第二天上午虽然能入睡一定的时间,但其睡眠的质量显然无法替代上半夜(深慢波睡眠)最佳时间。如此不尊重正常睡眠生理规律的人,时间日久,不仅会引起失眠症,而且还会引起其他多种疾病。这一点在临床上对一部分晚睡晚起的患者具体讲述后,他们都十分理解,多数患者能下决心改变这一错误生活作息时间,逐步恢复正常睡眠时间,失眠症很快就会好转或痊愈,疗效巩固,复发率减少。

笔者2005年9月起在王师指导下,进行“失眠患者睡眠状况临床相关因素调查”,对2 421例失眠患者作统计分析。其中23点后入睡,占总人数31.19%,而年龄主要在31~50岁,对白昼学习、工作、社会活动有明显功能影响的患者有82.41%。其结果也提示,晚睡是当前中壮年人患失眠症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多见于白领经常加班工作至深夜方回家,经营者频繁应酬至午夜过后,这类群体以夜生活、应酬、加班加点等以妄为常,长期午夜亢奋不睡,晚睡晚起,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当眠不眠,该醒不醒,时间日久,就会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功能,从而引发失眠、抑郁、焦虑及其他相关疾病,临床上颇为常见。可见尊重自然,适应环境是何等重要。

3.2 未病先防 重在疏导 近十几年来,人群失眠症发病率居高不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临床流行病学来看,如何降低社会人群失眠症发病率关键在于如何指导患者康复和健康人群预防失眠症的发生。为此,我们对王翘楚教授在临床诊治失眠症治疗患者、以及每年世界睡眠日对康复和健康人群中医科普知识咨询和宣教主讲的内容进行了整理。主要归纳为“四大指导原则”和咨询宣教“十讲”。

3.3 四大指导原则“尊重自然,合理作息,早睡早起,有益健康” 千百年来人类形成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性,至今却被人类无休止地去占用这段休息时间,使得人体固有的生理节律被打乱,违反自然界阴阳消长昼夜节律变化。不仅睡不安寐,随之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就会百病丛生。我们深刻体会“尊重自然,合理作息,早睡早起,有益健康”等实践经验,颇有现实意义。

3.4 咨询宣教“十讲” 一讲先天禀赋;二讲人与自然同纪;三讲顺则生,逆则害;四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五讲起居有常,不忘作劳;六讲饮食有节,少嗜烟酒;七讲勿务快其心,逆于生乐;八讲形与神俱,精神乃治;九讲反面教育,大有益处;十讲学习唯物辨证法,增强精神支柱。

可以说,在“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立从肝论治法治疗失眠,重在情志疏导和宣教,提高人们社会适应性,树立敢于竞争,善于胜利的观点,树立正确对待以失眠为主症及其相关疾病治疗、康复和预防的科学观点。从而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失眠症患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不仅能顺应人体有节奏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利于充分调动体内、外的抗病积极因素,又能增强药物之效能,诱导紊乱的睡眠-觉醒节律尽快恢复正常。这种科学的指导思想,必然优越于目前临床上不讲究时间节律和预防康复理念,而只有叠加重复用药的模式。确实做到未病先防,有病治疗,以“疏”为先。

200071上海,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

猜你喜欢
失眠症人体理论
人体“修补匠”
坚持理论创新
人体冷知识(一)
神秘的混沌理论
排便顺畅,人体无毒一身轻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