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富锦市牢固树立城乡党建“一盘棋”、党员群众“一家亲”的理念,积极探索整合城乡党建资源的有效途径,不断推进党建工作融合与共建,进一步提升了党组织服务功能,推进了全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步伐。
一、顶层设计谋布局,多领域全面覆盖,实现城乡党建服务资源一体化
一是组织网络创新设置。制定《富锦市关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组建党组织工作的暂行办法》,不断加大在行业协会、农民合作社、外出党员集中地、城乡结合部组建党组织力度。目前,全市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总数达到50个,覆盖合作经济组织60个。二是人才资源多向流动。开展城乡人才互动活动,市直部门各类人才主动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与农村的“田秀才”、“土专家”、“老党员”结成服务对子。目前,富锦市共有30多位专家、学者长期活跃在基层一线。下派乡镇机关干部、选聘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引导机关事业单位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回原籍村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村“两委”班子增强谋划发展、服务村民的能力。2011年换届以来,全市共下派20名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公开选聘大学生村官110名。三是阵地资源统筹共用。充分整合市委党校、市职业技校、阳光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等阵地资源,采取请进来讲学、走出去比学等方式,提升城乡党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近年来,全市共举办惠农政策、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专家讲坛等各类培训班48期,3000余名城乡党员在互动培训中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探索实践了“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带动模式,建立了以长安镇务本村、锦山镇锦山村为典型的6个市级和11个镇级远程教育示范教学基地,通过邀请专家讲解、网络授课、现场观摩、田间博览等形式,把培训课堂办到了“田间地头”。全市17个示范教学基地共推广新技术38项、新品种32个,直接增加收入近亿元。
二、高点站位图破题,多类型互助共建,实现城乡党建服务效益最大化
一是部门“讲经”下基层,开辟服务群众新领域。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百部联百村”为载体,组织全市292个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266个行政村党组织携手联建、服务群众。在2013年“抗春涝、促春耕”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市委号召,采取多种措施帮助排除农田积水、协调机车作业,为农业稳产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赢得了农村群众的一致好评。二是干部“四包”下基层,落实服务群众新任务。为了提高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市委在全市科级领导干部中创新开展了以包企业、包项目、包乡镇、包案件为内容的“四包”活动。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充分发挥经验威信、人脉资源等优势,积极帮助项目投资者做好立项、环评、土地、规划、融资等方面工作;加强包扶乡镇的联系和指导,督促乡镇抓好党组织建设和联系服务群众等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实领导干部信访工作责任制,及时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从源头上化解信访矛盾。三是党员“亮牌”下基层,展示为民服务新形象。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党组织中全面开展了“三亮三比三评”活动。通过悬挂门牌、放置桌牌等形式公示党员姓名、电话、职务信息,利用政府门户网、电子显示屏公示党员承诺服务标准和内容,组织党员佩戴党徽下基层服务,以及开展“服务竞赛”、“技能比武”、“党员先锋岗”、“党员服务区”等,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整体形象得到了有效提升。目前,全市共有612个党组织、14900余名党员参与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活动,共建立党员示范窗口287个,党员先锋岗1569个,累计作出服务承诺1165项。
三、强化保障抓支撑,多层面健全机制,实现城乡党建服务基础体系化
一是健全党建专项述职制度。严格落实镇、村党组织书记向上级党委进行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每年年初与41个党委(总支)、工委书记签订《富锦市基层组织建设责任状》,每半年召开镇、村党组织书记专项述职工作会议,对下一级党组织半年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推动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二是健全党建经费保障制度。立足保障基层组织工作覆盖,综合分析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定位、功能与需求,从2012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按照每名党员200元的标准拨付基层党建专项活动经费,有效破解了基层活动减少、基础工作薄弱难题。同时,建立党员创业扶持资金,累计投入120万元,为100多名基层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发展提供必要支持,为全市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带动群众、服务群众提供了坚强保障。三是健全党建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富锦市村党支部书记绩效考核指导意见(暂行)》,围绕村党组织书记推动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加强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严格考评,兑现奖惩,强化了村级党组织服务群众、为民办事的意识,推进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步伐。全市已累计评选出39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投入奖励资金245000元。□
(编辑/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