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军+田素波+杨焕明+朱慧+潘子龙
摘要:病虫害防治是日光温室彩椒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介绍日光温室彩椒的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策略,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方面
阐述彩椒病虫害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措施,以期为做好日光温室彩椒的病虫害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病虫害;绿色防控;彩椒;日光温室
中图分类号:S436.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2-0006-03
彩椒是一种特种蔬菜,其果大、肉厚、色泽鲜艳、口味好,深受消费者青睐。彩椒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可进行长季节周年生产,经济效益显著。病虫害防治是日光温室彩椒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做好日光温室彩椒病虫害绿色防控对于提高彩椒产量及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1 主要防治对象
日光温室彩椒的主要病害为:猝倒病、立枯病、叶霉病、灰霉病、菌核病、疫病、炭疽病、根腐病、白粉病、细菌性叶斑病、软腐病、疮痂病、病毒病(ToMV,CMV,TLCV及AMV)和根结线虫病等;主要虫害为:蚜虫、白粉虱、烟粉虱、蓟马、美洲斑潜蝇和茶黄螨等。
2 综合防治策略
2.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2.2 防控策略
采取绿色防控与配套栽培技术相结合、应急防治与早期预防相结合的防控策略。
3 主要技术措施
3.1 农业防治
1) 耕作改制。用于彩椒生产的日光温室应采用包括绿肥在内的两种作物进行轮作。前茬作物宜栽培施有机肥多而耗肥较少的葫芦科蔬菜,以及能减轻彩椒病害的大葱、大蒜、圆葱等。有条件的地区应实行水旱轮作或夏季灌水闷棚。
2) 改良土壤。提倡应用ETS微生物制剂,高效低毒污染土壤修复制剂,以及壳聚糖、壳寡糖及微生物复配技术进行土壤修复与改良。
3) 抗病品种。针对栽培季节及当地限制日光温室彩椒生产的主要病虫害控制对象,选用高抗、多抗性彩椒品种,如选用同时兼抗TMV、根腐病和疫病的彩椒品种。
4) 培育壮苗。采用穴盘无菌育苗法育苗,以确保培养出质量符合要求的无病害适龄壮苗;对于土传病害严重的地块,首先考虑选育抗性砧木进行嫁接育苗;定植前喷施一次寡糖植物免疫诱导剂、S-诱抗素,同时低温炼苗,以提高其免疫力和抗逆性。
5) 控温控湿。采取覆盖地膜或行间覆草措施,以控制日光温室内空气湿度;采取放风和辅助加温措施,以调节温室内的温度,保证彩椒不同生育时期的适宜温度。
6) 控制结露。根据日光温室内温度与结露的关系调整盖苫温度,从而控制结露。
7) 科学施肥。应减少氮肥的使用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叶面喷施钙肥、硅肥等营养元素,以增强彩椒的抗病虫能力。
8) 叶面喷施沼液。取用细纱布过滤后的沼液,将其稀释150~200倍,喷洒彩椒叶片,以防治彩椒疫病和炭疽病等,防治效果达90%以上;同时对白粉虱、蚜虫、螨虫等也有一定的兼治效果。
3.2 物理防治
1) 色板诱杀。每667 m2悬挂30~40块黄板或蓝板诱杀蚜虫、粉虱和蓟马等害虫;覆盖银灰色膜驱避蚜虫。
2) 杀虫灯诱杀。利用频振杀虫灯、黑光灯和诱杀式太阳能杀虫灯等诱杀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
3) 防虫网阻虫。通风口及进出口设40~50目防虫网,防止蚜虫、粉虱等进入。
4) 太阳能土壤消毒。6月下旬至8月上旬日光温室休闲期,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实施闷棚消毒。操作方法为:清除上茬作物后,每667 m2均匀撒施鲜鸡粪1 000~2 000 kg、作物秸秆2 500~3 000 kg,深翻土层25~40 cm,整平做畦;浇水,使土壤相对湿度达85%~100%;地膜覆盖,封闭棚膜25~30 d。
3.3 生物防治
1) 引进释放丽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防治粉虱等害虫。发现粉虱成虫时,开始释放丽蚜小蜂,一般每667 m2放蜂1万头。单株彩椒粉虱成虫多于5头时,可先用烟雾剂全棚熏杀,降低虫口基数,7 d后再放蜂。
2) 引进释放胡瓜新小绥螨等捕食螨类,防治蓟马等害虫。苗期每株释放胡瓜新小绥螨5~10头,结果期每株释放20~30头。
3) 利用球孢白僵菌等寄生菌,防治蓟马等害虫。用200×108 cfu/g的球孢白僵菌粉剂按1∶100兑水稀释成1×108 cfu/g以上的菌液喷雾,菌液应随用随配。
4) 利用多杀霉素防治蓟马。用25 g/kg多杀霉素悬浮剂800~1 000倍液喷雾。
5) 利用植物源制剂防治蚜虫、斑潜蝇、白粉虱等多种虫害。可用0.30%印楝素EC 800~1 200倍液,0.50%藜芦碱醇溶液400~600倍液,或1.00%苦参碱AS 600倍液,或0.65%茴蓠素AS 400~500倍液喷雾。
6) 利用淡紫拟青霉防治根结线虫病。定植时穴施(施在种苗根系附近),每667 m2用100×108 cfu/g淡紫拟青霉WP 0.5~1.0 kg。
7) 利用芽孢类杆菌防治枯萎病、青枯病、根腐病等多种土传病害。用10×108 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WP 1 000~2 000倍液,或10×108 cfu/g枯草芽孢杆菌WP 1 000~2 000倍液,或20×108 cfu/g蜡质芽孢杆菌WP 200~300倍液灌根,每株不得少于250 g药液。
8) 利用哈茨木霉菌防治根腐病。定植后用3×108 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灌根。
9) 利用抗生素类制剂防治多种病害。用2.00%武夷菌素AS 250~300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叶霉病和疫病等;用90.00%新植霉素WP 2 000~3 000倍液或3.00%中生霉素WP 1 000~1 200倍液喷雾防治细菌性叶斑病、软腐病和疮痂病;用2.00%春雷霉素AS 600~800倍液喷雾防治叶霉病、灰霉病和白粉病;用2.00%宁南霉素AS 200~250倍液喷雾防治病毒病。
10) 利用寡糖、多糖类制剂防治多种真菌性病害。用2.00%氨基寡糖素AS 1 000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炭疽病;用0.40%低聚糖素AS 300~500倍液喷雾防治菌核病、炭疽病、白粉病。
11) 利用寡糖、多糖类制剂防治病毒病。用2.00%氨基寡糖素AS 1 000倍液,或0.50%菇类蛋白多糖AS 250~300倍液,或0.50%香菇多糖AS 500~600倍液叶面喷雾。
3.4 化学防治
根据主要病虫种类选用相应的杀菌剂、杀虫剂等合理混用。当田间发生单一病虫时,进行针对性防治;当田间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应组织开展应急防治。使用药剂防治应符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285)、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8321)的要求。优先采用粉尘法、烟熏法。注意轮换用药、合理混用。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药剂浓度严格按照农药包装说明推荐的剂量使用。
1) 猝倒病。发病初期,用38.00%恶霜嘧铜菌酯AS 800倍液,或72.00%霜脲·锰锌WP 1 000倍液,或50.00%烯酰吗啉WG 1 500倍液,或72.20%霜霉威AS 600倍液,喷洒或灌根防治。
2) 立枯病。发病初期,用15.00%噁霉灵AS 500倍液,或50.00%福美双WP 500倍液,或50.00%多菌灵WP 600~800倍液喷洒或灌根防治。
3) 叶霉病。发病初期,用10.00%苯醚甲环唑WG 1 500~2 000倍液,或40.00%氟硅唑EC 6 000~
8 000倍液,或25.00%丙环唑AS 5 000倍液,或70.00%丙森锌WP 500~600倍液喷雾防治。
4) 灰霉病。发病初期,用50.00%嘧菌酯WP
3 000倍液,或40.00%嘧霉胺WP 800~1 200倍,或50.00%异菌脲WP 800~1 200倍液,喷雾防治。用激素蘸花时,可在药液中加入0.10%的50.00%腐霉利WP,或每667 m2采用10.00%腐霉利烟剂260~300 g,关闭棚室,熏蒸防治。
5) 菌核病。发病初期,用25.00%咪鲜胺EC
1 500倍液,或50.00%乙烯菌核利WP 1 000倍液,50.00%异菌脲WP 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每667 m2采用10.00%腐霉利烟剂300 g,关闭棚室,熏蒸防治。
6) 疫病。发病初期,用69.00%安克锰锌WP 800倍液,或用72.00%霜脲氰锰锌WP 600~800倍液,或69.00%烯酰吗啉锰锌WP 800倍液,或58.00%甲霜灵锰锌WP 800~1 000倍液,或70.00%甲霜·铝铜WP 800倍液或60.00%吡唑醚菌酯WG 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
7) 炭疽病。发病初期,用25.00%咪鲜胺EC
1 000~1 500倍液,或75.00%百菌清WP 800倍液,或10.00%苯醚甲环唑WG 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
8) 根腐病。发病初期,用50.00%多菌灵WP 500~800倍液,或14.00%络氨铜AS 300倍液,或50.00%福美双WP 500~8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50 g。
9) 白粉病。发病初期,用25.00%乙嘧酚AS 800~1 000倍液,或10.00%苯醚甲环唑WG 1 500~2 000倍液,或75.00%百菌清WP 500~600倍液,或50.00%甲基硫菌灵WP 800~1 000倍液,或56.00%嘧菌酯百菌清WP 600倍液喷雾防治。
10) 细菌性叶斑病、软腐病、疮痂病。发病初期,用78.00%硝基腐殖酸铜WP 600倍液,或47.00%春雷、王铜WP 600~8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50.00%虎胶肥酸铜WP 400倍液,或77.00%氢氧化铜WP 500倍液灌根防治。
11) 病毒病。发病初期,用20.00%盐酸吗啉胍·铜WP 300~400倍液,或5.00%菌毒清AS 150~250倍液,或高锰酸钾1 000倍液与1.80%复硝酚钠
6 000倍混合液,喷雾防治。
12) 根结线虫病。定植前每667 m2撒施10.00%噻唑磷GR 4~5 kg,或穴施2~3 kg;定植后用2.00%阿维菌素EC 1 200~1 500倍液,或50.00%辛硫磷EC 500~600倍液灌根。
13) 蚜虫、粉虱。用10.00%吡虫啉WP 2 800倍液,或25.00%噻虫嗪WG 2 500~3 000倍液,或40.00%啶虫咪WG 1 000~2 000倍液,或40.00%噻嗪酮WP 1 000倍液喷雾防治。在产卵盛期至幼虫孵化初期,可用50.00%灭蝇胺WP 2 500~3 500倍液,或10.00%吡虫啉WP 1 000倍液喷雾防治。
14) 蓟马。用20.00%复方浏阳霉素EC 1 000倍液,或2.00%吡虫啉WP 500~800倍液喷雾防治,或25.00%噻虫嗪WG 2 500~4 000倍灌根。
15) 美洲斑潜蝇。在产卵盛期至幼虫孵化初期,用50.00%灭蝇胺WP 2 500~3 500倍液,或10.00%吡虫啉WP 1 000倍液,或1.00%甲维盐SC 1 500倍液,或1.80%阿维菌素EC 3 000倍液喷雾防治。
16) 茶黄螨、红蜘蛛。用15.00%哒螨酮WP 3 000倍液,或1.00%阿维菌素EC 1 500倍液,或73.00%炔螨特EC 1 000倍液,或25.00%灭螨猛WP 1 000~1 500倍液,或2.50%联苯菊酯EC 3 000倍液,或40.00%环丙杀螨醇WP 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1] 贾瑞臣.无公害蔬菜的病虫害综防措施[J].农村科技,2007(2):30-31.
[2] 阿米娜牙生,努尔买买提·吐尔逊.日光温室甜瓜主要病虫害综防措施[J].农村科技,2010(7):42-43.
[3] 付志峰.温室辣椒病虫害防治[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