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碧莹
《道钉,不再沉默: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
黄安年/著
2014年8月版
华艺学术出版社
1862年7月1日,美国国会通过《太平洋铁路法》,授权修建一条横贯美国东西的铁路干线。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负责东段,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负责西段。铁路东段由于多为平原,又雇佣大批爱尔兰移民,加上铁路通过密西西比河,较容易取得物资供应,因而进展较快。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承建的西段,从1863年1月破土动工,两年时间只铺设了50英里铁轨。由于该地段多为险峻山区和沙漠高原,在艰苦的条件下,许多劳工都不愿前往,即使到了工地,每五人中就有三人打退堂鼓。
据太平洋铁路工程承包商查理士·克罗克回忆,困境中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简直什么办法都用了,雇佣在押犯、墨西哥人、解放了的黑奴等,都无济于事。克罗克不顾反对,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试用了50名华工。出乎意料,华工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从此,筑路华工不断增加,竟占西段工人总数的4/5。筑路华工的坚韧不拔、纪律严明和献身精神,使人们惊异不止。开掘山顶遂道的劳力全部是华人。华工用原始的办法坐在绳索吊着的筐子里,从山顶放下来,悬空用铁锤和橇棍把岩石一点一点地敲开,开出一段狭窄的通道。华人成了平地基、钻探、砌石、爆破等工作的多面手。1866年冬,华工筑路至海拔7千英尺的“多恼峰”,当时,积雪8英尺深,没有一个美国人敢于面对这一挑战,华工却在这恶劣的环境下施工,连续雪崩致使约500至1000名华工丧生。
1869年5月10日,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提前完工,这是美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在庆祝会上,只有克罗克提及华工的贡献。他说:“我希望各位不要忘记,我们建设这条铁路之所以提前完工,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那些被称为华人的穷苦和遭受歧视的劳工,归功于他们所表现出的忠诚与勤劳。”这就是美国移民史上著名的“一句话历史”。
《道钉,不再沉默: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一书详细介绍中国第一代农民工群体在美国修筑铁路,不畏艰险地劳作,冲破万难求生存,在岐视中求立足的过程。该书也用颇大的篇幅论述了建设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华工。
2006年,作者编著的《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一书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同时出版了英文版。该书主要是以图配文,在1000多张珍贵历史图片中精选了200幅左右,限于篇幅,文字说明只用了五万字。2010年白山出版社出版了《道钉,不再沉默: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的简体版,2014年在台湾出版了繁体版。前后两本书可谓姐妹篇,后者除了把前书的图片浓缩在书内,还大量增加文字分析、评论部分。这些珍贵的历史图片和翔实的文字,充分反映了19世纪中晚期数万华工漂泊海外的坎坷遭遇,展现了一百多年前在北美建设的华工从生存挣扎到立足生根,为当地文明的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
“道钉,不再沉默”,这个书名饱含着深层的意义。第一,那些“沉默的道钉”们,那些中国第一批海外农民工们建设北美铁路的贡献,是谁也无法掩盖的;第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筑路华工的奋斗、生存、抗争的艰难历程,将在世人面前,明明白白彰显出来,成为中美、中加乃至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的焦点;第三,随着新资料的发掘和发现,将对中国在北美的筑路英雄们有深入和进一步的解读;第四,华工们所发扬的“道钉精神”将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华工建设太平洋铁路表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国崛起的历史性奉献”,透过他们的奋斗史,展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作者满怀深情地表达这本书是为纪念筑路华工而作,他“倾注了对于沉默的华工们的深切思念,愿他们永远活在中国、美国、加拿大人民心中”。
谁也不会想到,华工的卓越贡献被淹没在一片排华声浪中,而华工的廉价劳力居然成了排华的主要依据。华工的遭遇与贡献成了极大的反差,简直是天渊之别。高强度、高风险劳动致使大批华工死亡,幸存者遭受到酬金微薄、种族歧视和排华浪潮等不公正待遇。随着西部淘金热的降温和大铁路的完工,劳动力逐渐趋向饱和,失业大军也日益庞大。欧美劳工便认为工价低廉的中国人抢夺了他们的饭碗。1873年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使华人的遭遇更是雪上添霜,他们成为首当其冲的牺牲品。
(全文原载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网站http://www.ahrac.com)